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与正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承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共8页
张承志称《心灵史》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本"生命之作"。在出版了20余年之后,张承志对《心灵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并制成了精美的"珍藏纪念版"。其后又将"珍藏纪念版"《心灵史》所得的10万美元收益作... 张承志称《心灵史》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本"生命之作"。在出版了20余年之后,张承志对《心灵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并制成了精美的"珍藏纪念版"。其后又将"珍藏纪念版"《心灵史》所得的10万美元收益作为"天课"全数捐献给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以及为难民提供土地和食物的穷苦农民。张承志的演讲回顾了自己从清华附中到乌珠穆沁草原再到黄土高原的人生历程,又细述了捐献巴勒斯坦难民之行中所经历的感动与震撼。从清华附中到巴勒斯坦,作为一名作家、知识分子的张承志越过"人心的死海",用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对于历史责任的反思与承担,对于人生价值的找寻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红卫兵 巴勒斯坦难民 天课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子平 张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共8页
"劳动"是当代文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概念,黄子平的演讲从蔡翔的《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一书中引出了这一命题。通过对张爱玲的《秧歌》、赵树理的《登记》《"锻炼锻炼"》、张贤亮的... "劳动"是当代文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概念,黄子平的演讲从蔡翔的《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一书中引出了这一命题。通过对张爱玲的《秧歌》、赵树理的《登记》《"锻炼锻炼"》、张贤亮的《绿化树》以及革命京剧《海港》等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讨论了"因为他/她能劳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和"劳工神圣:主人公精神"这样三个话题,进而对蔡翔的观点进行了呼应与对话。同时借由诸多历史事实和重要文献,达到了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展现了"劳动"与"尊严"之间复杂的内在逻辑。即一方面,政权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尊严",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但另一方面,这种"尊严"有时却又是很不可靠的——"劳动"还可以作为一种惩罚和改造手段存在,劳动者也缺少闲暇时间、专业选择的自由,这些反过来又拆解着劳动者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 劳动 尊严 改造 劳工神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整理与文学批评——以“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为题在武汉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8,共14页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院 武汉大学 文学批评 讲演 整理 社会历史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证·认同·感召:现象学文学批评“回到作品本身”的三种理路
4
作者 张永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179,共13页
“回到作品本身”是胡塞尔—英伽登意义上的现象学文学批评的共同理论诉求。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英伽登的作品论等影响下,现象学文学批评形成了三种理论路径:第一种是杜夫海纳的“见证”批评,认为作品的意义由作品的感性形式所决定,... “回到作品本身”是胡塞尔—英伽登意义上的现象学文学批评的共同理论诉求。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英伽登的作品论等影响下,现象学文学批评形成了三种理论路径:第一种是杜夫海纳的“见证”批评,认为作品的意义由作品的感性形式所决定,批评是对作品意义的解蔽而非创造;第二种是布莱的“认同”批评,认为批评就是对作品之中作者“我思”的认同,认同是对作品意义的亲历而非创造;第三种是伊瑟尔的“感召”批评,认为批评对文学本文的感知并非对其被动记录,而是情感得以激发、想象力得以激活的过程,感召是对作品意义的创造,尽管这种创造受文学本文等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文学批评 见证 认同 感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德威 李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首先援用巴赫金的一个观念,将之定名为"众声喧哗",并结合汉娜·阿伦特的观点从多样性、延展性、互动性与神秘性四个方面对故事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说明了"叙事伦理"在本文中的具体指涉。文章着重探讨... 本文首先援用巴赫金的一个观念,将之定名为"众声喧哗",并结合汉娜·阿伦特的观点从多样性、延展性、互动性与神秘性四个方面对故事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说明了"叙事伦理"在本文中的具体指涉。文章着重探讨了怎样将"众声喧哗"这一叙事伦理应用在对当代小说的考察上。并对新世纪以来重要作家及优秀的但被忽略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提出港台文学、马华文学与离散文学也是值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众声喧哗” 叙事伦理 华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正信——刘欣玥文学批评印象
6
作者 杨庆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0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中国人民大学没有专职辅导员,每个新入职的教师都要做班主任,我当时因为年轻,被安排做了刚入校的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欣玥就是这个班的学生。我那时对班级的管理完全采取“自治”的态度,大学四年好像就开过... 200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中国人民大学没有专职辅导员,每个新入职的教师都要做班主任,我当时因为年轻,被安排做了刚入校的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欣玥就是这个班的学生。我那时对班级的管理完全采取“自治”的态度,大学四年好像就开过一次像模像样的班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辅导员 中国人民大学 班主任 班会 四年 博士毕业 文学批评 新入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茅盾的《夜读偶记》——当代文学四题
7
作者 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共17页
在茅盾1950至1960年代丰富的理论批评著述中,近七万字的《夜读偶记》是一个重要文献。它起笔于1957年9月,落笔于次年4月,四个月后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印行。从该文内容看,它是对当时一场理论论争的回应,如果对部分观点进行溯源,亦可见... 在茅盾1950至1960年代丰富的理论批评著述中,近七万字的《夜读偶记》是一个重要文献。它起笔于1957年9月,落笔于次年4月,四个月后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印行。从该文内容看,它是对当时一场理论论争的回应,如果对部分观点进行溯源,亦可见苏联文论的浓厚痕迹;某种程度上,同样是对前者理论的重新阐释。假如把茅盾现代文学时期的理论纳入其中,那该文的思想线索和理论资源将更繁多芜杂。从这个方面看,本文只是对《夜读偶记》所做的初步整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夜读偶记》 苏联文学 世界观与作家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学派话语的产生和发展:几点思考与质疑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振 鲁晓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界提出打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命题,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中国学派”的提法以比较文学研究的“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参照系。然而,西方比较文学学术研究内部早已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 近几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界提出打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命题,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中国学派”的提法以比较文学研究的“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参照系。然而,西方比较文学学术研究内部早已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等“西方中心主义”论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超越了这种陈旧的知识范式,当下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批评视野愈发多元。本文对“中国学派”话语提出质疑,特别是它在参照系上的时空错置,呼吁以学术独立、批评精神作为人文学术研究的原则,探索新型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世界体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美籍华人镜头里的当代中国人情感世界——王子逸电影《别告诉她》文本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姝 陈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71-74,共4页
《别告诉她》(The Farewell)是美籍华人导演王子逸的作品,于2019年8月9号在美国上映后,以300万美元成本在美国市场斩获了17,00多万美元票房,2019年11月22日在中国大陆进行了点映,2020年1月10号正式上映。故事围绕一个中国家庭展开,住在... 《别告诉她》(The Farewell)是美籍华人导演王子逸的作品,于2019年8月9号在美国上映后,以300万美元成本在美国市场斩获了17,00多万美元票房,2019年11月22日在中国大陆进行了点映,2020年1月10号正式上映。故事围绕一个中国家庭展开,住在长春的奶奶被确诊癌症晚期,一家人不愿告诉她真相,便以长孙浩浩婚礼为由,分别从日本、美国回来齐聚一堂并见老人最后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 文本分析 情感世界 当代中国人 点映 美国市场 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革命学文化”如何可能?--《园丁之歌》及“人民文化”难题再解读
10
作者 曾思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园丁之歌》1970年代后期受批判与重评的命运,成为重新理解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形势与群众政治的症候性文本。戏剧揭示出的劳动人民缺乏学文化意愿的问题,不止涉及知识分子认为的文化觉悟,还包含劳动人民对生产与学文化的关系、文化... 《园丁之歌》1970年代后期受批判与重评的命运,成为重新理解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形势与群众政治的症候性文本。戏剧揭示出的劳动人民缺乏学文化意愿的问题,不止涉及知识分子认为的文化觉悟,还包含劳动人民对生产与学文化的关系、文化出路等问题的现实忧虑。以此为线索重读《园丁之歌》,分析“文化”内涵的变动及文化动员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思考劳动人民的文化提高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也能够深化对“人民文化”“文化翻身”等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丁之歌》 《武训传》 人民文化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11
作者 陈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思想方法、历史观上的联系,呈现《中国新文学史稿》引起的讨论中所具有的共识,指认在文学史的体例中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王瑶的治学理路具有的激进一面,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一般性的思想状况。《中国新文学史稿》本身具有思想实验的性质,其内部的增删与公开的讨论都可以视作是思想史上的典型个案,体现着思想改造的艰巨性。打开《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个人的、集体的精神史的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历史转折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激活“新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新文学史稿》 精神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数据·星球:论中国科幻电影的记忆想象及其审美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宗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记忆是反思存在和理解生命的基础,对于想象人类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国科幻电影中,身体、数据和星球是记忆想象的主要路径。脑身重组和基因编辑是以身体为核心的想象方式,探索了超越死亡的可能性。人造生命和人工智能是以数据... 记忆是反思存在和理解生命的基础,对于想象人类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国科幻电影中,身体、数据和星球是记忆想象的主要路径。脑身重组和基因编辑是以身体为核心的想象方式,探索了超越死亡的可能性。人造生命和人工智能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想象形式,反思了生命的本质以及存在的意义。星球代表着人类记忆和地球历史结合而成的整体视野,命运融合和文明记忆成为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记忆想象 身体 数据 星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与革鼎:作为“文学史”的《铸剑》
13
作者 陈澜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0,共12页
《铸剑》是鲁迅1926年作品群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通过文本细读与作品群语境的考察,可以呈现《铸剑》与《离骚》的对话性,揭示《铸剑》改“镬”为“鼎”、以巫为史的思想含义,并基于形式上的对话、改写、创制,展开鲁迅在写作、读史的... 《铸剑》是鲁迅1926年作品群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通过文本细读与作品群语境的考察,可以呈现《铸剑》与《离骚》的对话性,揭示《铸剑》改“镬”为“鼎”、以巫为史的思想含义,并基于形式上的对话、改写、创制,展开鲁迅在写作、读史的互动中生成的对于中古史的思考、回应,指认其认识革命与复古的辩证法。《铸剑》的复仇主题既是鲁迅自觉于写作之限度的文学观的结果,也是其着重于时代精神、风俗的历史观的体现,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含义。打开《铸剑》取今复古、以文入史的“文学史”维度,可以提供鲁迅有关“革命”之起源的思考,为理解1926年前后鲁迅的思想转折、思考革命何以“现代”又何以“中国”提供必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铸剑》 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夏氏兄弟到李欧梵、王德威——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丽丽 程光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7,共8页
本文意在通过对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追本溯源,在台湾大学、夏氏兄弟、纯文学立场、感时忧国精神、新的晚清五四观等知识点上,建立前者90年代以来进入大陆学界之历史途径。从而意识到,90年代的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 本文意在通过对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追本溯源,在台湾大学、夏氏兄弟、纯文学立场、感时忧国精神、新的晚清五四观等知识点上,建立前者90年代以来进入大陆学界之历史途径。从而意识到,90年代的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来自对80年代新启蒙论的继承与传递,而且也掺杂了域外海学的诸多因素。而二者知识差异性的比较,也能促使我们对今天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有更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 学院体制 纯文学 晚清 五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涛 叶君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社团出现于唐代,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学的民间化倾向使“社”的组织具有多样性,文人社团成为文人士大夫优游林下的精神家园,结社与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学思想的传播,而且形成了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明代的文人社团有了飞速发展,社团组织的数量急剧攀升,并同政治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人结社 文学性 社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预案:一种当代文学史的阐释空间--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芳坤 罗文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4-246,共3页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久远才使我们的理解具有特权,当代人对当代史的理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那种亲历性和真切的记忆,是事过境迁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为即将消失的历史留下更鲜活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 陈晓明 阐释空间 主潮 现代性 2009年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党圣元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圣元 李昕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体现了新形势下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地位、功能等方面的最高认识,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访谈以学习贯彻和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入点,涉及的话题包括当代中国文论如何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论建设如何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价值体系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量、定性和定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炳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该把定量、定性和定位结合起来 ,建立起三维的观照系统。定量研究要以类别划分为基础 ,这样可以使问题由模糊变得明朗 ,使已有的正确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定性研究必须兼顾观照对象结构形态和功能效应两个方面 ,避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该把定量、定性和定位结合起来 ,建立起三维的观照系统。定量研究要以类别划分为基础 ,这样可以使问题由模糊变得明朗 ,使已有的正确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定性研究必须兼顾观照对象结构形态和功能效应两个方面 ,避免一般化的概括。定位研究应以发现原型为宗旨 ,从创作题材、作品体式等方面切入 ,坚持文学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题材 社会环境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艳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7,共8页
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过影响的20世纪西方作家可以排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但卡夫卡的影响无疑是十分突出和深刻的,并且这种影响还有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的趋势。马尔克斯影响了莫言,而卡夫卡又影响了马尔克斯。卡夫卡不仅间接地影响了莫言,而... 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过影响的20世纪西方作家可以排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但卡夫卡的影响无疑是十分突出和深刻的,并且这种影响还有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的趋势。马尔克斯影响了莫言,而卡夫卡又影响了马尔克斯。卡夫卡不仅间接地影响了莫言,而且还直接地影响了莫言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卡夫卡影响了中国当代很多作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荒诞而真实的艺术世界;新颖而独特的创作观念;独立特行的业余作家;陌生而熟悉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中国当代文学 影响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生长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4-199,共6页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现代女性精神成长史。借助“生命意识”诠释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价值现象学的意义。生命意识是探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和现代女性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交汇点。生命哲学作为女性文学生命...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现代女性精神成长史。借助“生命意识”诠释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价值现象学的意义。生命意识是探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和现代女性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交汇点。生命哲学作为女性文学生命意识表现的思想基础,为女性自我实现的主体意识赋予了现代内容。生命哲学和女性生命意识交汇在生命价值的基点上,强调了女性文学关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想。生命意识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印证出女性文学发展的思想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女性意识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