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什么留学中国?——以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调查为例 |
李立国
陈岚
赫文婧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2
|
中国高水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与策略研究 |
谢梦
曹燕南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新路 |
周光礼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教育强国“六力”框架下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研究 |
宣小红
惠文婕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分化与整合:中国两类高校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风格的比较研究 |
周光礼
周蜜
姚荣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6
|
从公民受教育权的角度看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政策 |
鞠光宇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2
|
|
7
|
中国内地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
邵蕾
黄潇潇
俞国良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8
|
中国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布局的创新效应研究 |
田浩然
赵之灿
|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5
|
|
9
|
中国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基于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种办学思路的思考 |
周慧文
张东辉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0
|
区域一体化对“教育-人口”动态协同效应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的实证 |
张荣馨
朱家存
孙司宇
|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下的大学生职业期望——基于一项追踪调查的分析 |
陈凌
袁玉芝
许智文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2
|
创新高地具有怎样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以美国州域为例 |
田浩然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论新时代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发展 |
檀慧玲
王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视角下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分析 |
李立国
田浩然
|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基础教育研究2024年度发展报告——202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 |
惠文婕
廖鲜梅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 |
刘海峰
别敦荣
张应强
陆根书
胡娟
陈廷柱
蒋凯
张新科
任平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4
|
|
17
|
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研究 |
黄海军
李立国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18
|
能力、整合、国际化: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第三次教学改革 |
莫甲凤
周光礼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19
|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笔谈) |
卢晓中
李望梅
黄福涛
陈廷柱
李立国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20
|
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笔会) |
陈廷柱
王建华
阎光才
卢晓中
顾建民
杨颉
李立国
周海涛
胡钦晓
雷庆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8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