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海峰 别敦荣 +6 位作者 张应强 陆根书 胡娟 陈廷柱 蒋凯 张新科 任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共24页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的源泉,汇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要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重视制度建设与执行,建设健康的高校学术文化。此外,还需从“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五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大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1,共2页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更加以问题为导向,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强调跨学科和去体制化。这种变革会对大学的治理人群、权力结构、教师群体、基层组织和人才培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回应好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大学才有可能更好地推进...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更加以问题为导向,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强调跨学科和去体制化。这种变革会对大学的治理人群、权力结构、教师群体、基层组织和人才培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回应好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大学才有可能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发展与经典的传承
3
作者 胡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5,共4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文明,经典学习是传承多元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文明形成的经典著作是否适合现代社会,是一直在争论的问题。美国社会在争论中形成的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为高校的经典学习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中国的大学也越...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文明,经典学习是传承多元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文明形成的经典著作是否适合现代社会,是一直在争论的问题。美国社会在争论中形成的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为高校的经典学习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中国的大学也越来越注重经典教育,但是经典教学与学习中存在不少障碍。经典教学应关注和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怎么教的问题,二是当前教学制度与经典学习的矛盾。经典学习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经典学习的最好方式是研讨式,教师是"领路人";经典学习需要"闲逸的好奇",大学应该营造一个让师生"慢下来""静下来"治学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明 经典学习 永恒主义 要素主义 学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能再“学而优则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50-52,共3页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显得不合时宜。良性的社会机制和文化应当鼓励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社会生产和创新的第一线。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积极营造崇尚知识和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显得不合时宜。良性的社会机制和文化应当鼓励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社会生产和创新的第一线。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积极营造崇尚知识和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去功利化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观 知识观 人才观 去功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