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国家”的自觉:中国道路与中国政治话语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广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如何预断中国国家制度与发展道路的未来?既然西方的挑战与中国的回应构成了整个中国现代历史的处境,我们就不得不关注西方的发展经验与理论。然而,如果仅仅参照现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有限经验... 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如何预断中国国家制度与发展道路的未来?既然西方的挑战与中国的回应构成了整个中国现代历史的处境,我们就不得不关注西方的发展经验与理论。然而,如果仅仅参照现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有限经验与理论并不足以解释中国的转变,那么,期待从这样的视野出发能够预见中国国家发展的方向则纯粹是奢望。只有上升到比较文明的高度,只有把"历史终结"论的普世主义理论话语还原为现代西方有限的历史经验与理论经验,近代以来中西冲突的历史才会得到重新理解,当代中国"文明-国家"重建的理论自觉才能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国家的自觉 中国道路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学”理念与政治合法性信仰的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萧延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7,共9页
中国古代的"天命"范畴应当包括"天象"、"天数"和"天意"三重要素,其中前二者具有较多的客观性,而后者则体现出更强的解释性。正是在客观性与解释性所构成的紧张之中,给政治合法性之权力争夺,准... 中国古代的"天命"范畴应当包括"天象"、"天数"和"天意"三重要素,其中前二者具有较多的客观性,而后者则体现出更强的解释性。正是在客观性与解释性所构成的紧张之中,给政治合法性之权力争夺,准备下了表演的舞台和施展的空间。因此,"天命"范畴是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信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中国政治思想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社会共同体之政治形式与象征系谱纲要 被引量:3
3
作者 萧延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彼此支持和相互依存的政治意识图景。这个政治意识图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特定内涵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中国上古思想 圣人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信仰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肃欠 许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20-25,共6页
本文从分析中国近代教民的“天主”信仰入手,探讨了他们的文化心理和信仰特色。近代教民以传统的“天”的观念、本土的宗教意识和生活经验为心理基础,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天主创世说,其信仰重心表现为企求世俗需要的神功崇拜,并由此导... 本文从分析中国近代教民的“天主”信仰入手,探讨了他们的文化心理和信仰特色。近代教民以传统的“天”的观念、本土的宗教意识和生活经验为心理基础,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天主创世说,其信仰重心表现为企求世俗需要的神功崇拜,并由此导致对“天主”形象和神性的独特的理解。这种信仰在总体上没有超越传统的“天命”观。抱有政治侵略和文化同化目的的外国教会未能在近代中国造就成一批西方式的信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 创世说 神功崇拜 天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首都学者纪念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
5
作者 张彦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0-152,共3页
戊戌维新运动已经一百周年。北京作为这场运动的策源地及中心舞台,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14日,北京市社科联与北京历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专... 戊戌维新运动已经一百周年。北京作为这场运动的策源地及中心舞台,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14日,北京市社科联与北京历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回顾了戊戌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 维新运动 回顾与展望 运动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历史地位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维新派 政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歗 《河北学刊》 200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本文旨在讨论村镇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口述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采集口述史时 ,问题预设宜细 ,价值预设宜宽 ;既要关注流行性的地方故事并辨析其可能存在的重建性 ,也要善于从不言而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社会运行的轨迹 ;... 本文旨在讨论村镇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口述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采集口述史时 ,问题预设宜细 ,价值预设宜宽 ;既要关注流行性的地方故事并辨析其可能存在的重建性 ,也要善于从不言而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社会运行的轨迹 ;综合把握何人回忆、回忆的年代和场合以及叙述人与事件的关系等几个要素 ,有助于达到回忆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集体记忆 史料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