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 |
黄盈盈
潘绥铭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2
|
“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的对照研究——全国14-30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
黄盈盈
潘绥铭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3
|
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 |
潘绥铭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8
|
|
4
|
定性研究中的“开放性”思维与实践 |
黄盈盈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5
|
大学校园里的性变迁与性政治 |
黄盈盈
宋琳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6
|
定性研究方法在青年网络研究中的实践与反思--基于互联网与性领域的本土经验 |
张娜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7
|
论方法:对研究过程的研究(专题讨论) |
潘绥铭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8
|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 |
潘绥铭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9
|
我国14-17岁青少年性教育效果的实证分析 |
潘绥铭
黄盈盈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10
|
再论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 ——回应刘林平教授的质疑 |
潘绥铭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1
|
性病自报发生率的时段共性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潘绥铭
史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质疑“不登记就是无效婚姻” |
潘绥铭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
2001 |
2
|
|
13
|
我的五个疑问 |
潘绥铭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再造微笑:实践知识在唇腭裂治疗中的生成 |
刘丹
黄盈盈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