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盈盈 潘绥铭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61,共7页
本文基于2010年对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593人,其中包括19.5%的校外少年。数据展现了这个年龄段少男少女的多种性爱观、网上网下的多种性行为实践,并分性别地分析与少男少女是否发生过性交行为有关的诸多个体... 本文基于2010年对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593人,其中包括19.5%的校外少年。数据展现了这个年龄段少男少女的多种性爱观、网上网下的多种性行为实践,并分性别地分析与少男少女是否发生过性交行为有关的诸多个体与社会因素。通过高质量实证数据的展现,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少男少女们的性现状,期待目前的性教育项目能从更为正面的态度积极地、主体地看待少男少女们的性与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爱情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的对照研究——全国14-30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盈盈 潘绥铭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6,101,共7页
从社会性别发育的视角出发,本文提出异性别成长、同性别成长与单性别成长(独生子女)的新概念。基于全国样本,基于社会化理论的两个共识,假设异性别成长者的婚恋情况最符合主流社会的期望,同性别成长者次之,单性别成长者则最不符合。Logi... 从社会性别发育的视角出发,本文提出异性别成长、同性别成长与单性别成长(独生子女)的新概念。基于全国样本,基于社会化理论的两个共识,假设异性别成长者的婚恋情况最符合主流社会的期望,同性别成长者次之,单性别成长者则最不符合。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性趣"、风采与能力、结婚、婚后爱情和婚内性生活这6个方面之后发现:男人的三种成长状况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女人的前两种成长状况很少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女却在所有方面出现显著的差异,使得这一假设仅对独生女通过检验。对此分别从经典社会学与主体建构视角提出不同的解释:或者是单性别成长损害了独生女一代的婚恋;或者是她们已经构建出不符合主流的婚恋模式,因而无法与未出现差异的男性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女 恋爱 婚姻 性生活 社会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 被引量:38
3
作者 潘绥铭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前对于大数据已经出现了盲目崇拜,"一切皆可量化"是其核心口号和基本理论。但是在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四种情况:剪裁现实生活、忽视社会情境、抹煞主体建构、取消生活意义。这种"原罪"并不能由于数据规... 目前对于大数据已经出现了盲目崇拜,"一切皆可量化"是其核心口号和基本理论。但是在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四种情况:剪裁现实生活、忽视社会情境、抹煞主体建构、取消生活意义。这种"原罪"并不能由于数据规模的无限增大而被消除。因此,大数据不能质疑,更不能取代各种非量化的人文社会研究。大数据只有对其"原罪"进行深刻反思,并且予以充分展示,才有资格在人文社会研究中保留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崇拜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性研究中的“开放性”思维与实践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盈盈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7,共9页
“开放性”之于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定性研究方法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认识、深度的意义探究、互为主体的理解与建构以及对充满差异且不乏矛盾冲突与偶然性的生活逻辑的剖析与复杂的社会运行机制的解释。它也是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最为主... “开放性”之于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定性研究方法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认识、深度的意义探究、互为主体的理解与建构以及对充满差异且不乏矛盾冲突与偶然性的生活逻辑的剖析与复杂的社会运行机制的解释。它也是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最为主要的特点之一,其背后触及我们对于社会、生活与人的认识与想象。“开放性”需要既有理论、相关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前提与促进因素,也需要有一个被视为有着不同程度与弹性标准的衡量尺度对定性研究的质量产生影响。落到实践层面,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具体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选取、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进行“开放性”的及其限制条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方法 定性研究 开放性 定量思维 研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里的性变迁与性政治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盈盈 宋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共8页
本文以大学生的性爱为主题,综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数次社会学调查以及相关的定性认识,旨在从整体趋势上梳理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重返校园的大学生群体的性之变以及围绕着大学... 本文以大学生的性爱为主题,综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数次社会学调查以及相关的定性认识,旨在从整体趋势上梳理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重返校园的大学生群体的性之变以及围绕着大学生的各类性话语。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性经验与聚焦大学生之性的社会话语之间存在的张力不容忽视;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怎么了"的道德焦虑伴随着各类数据与性故事的媒体报道有增无减,但是对其经验基础缺乏审视。这种张力所透射的恰是更大的社会现实,本文所关注的也正是现阶段所彰显的这种张力及其蕴含的社会情绪与治理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多元性别 性话语 道德恐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性研究方法在青年网络研究中的实践与反思--基于互联网与性领域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4,共5页
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日益活跃,网络文化蓬勃兴起。学界对青年群体的网络文化现象较为关注,但缺乏对网络研究具体方法的关注和总结。从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与性领域的研究实践和反思出发,梳理了定性方法在网络研究中的过程和具体策略。一是... 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日益活跃,网络文化蓬勃兴起。学界对青年群体的网络文化现象较为关注,但缺乏对网络研究具体方法的关注和总结。从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与性领域的研究实践和反思出发,梳理了定性方法在网络研究中的过程和具体策略。一是获取网上定性资料时,研究者需进入虚拟田野,与网上群体建立一定的关系,学习网络技术和语言。二是获取网下定性资料时,研究者需与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才能接近事实的全景。三是分析定性资料时,网上资料需确定一个时间段,网上网下资料结合起来分析较为有说服力。四是网络研究需注意研究伦理,尽可能保护网站、受访者的隐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研究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方法:对研究过程的研究(专题讨论)
7
作者 潘绥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18,共1页
主持人语:研究方法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界以及其他涉及资料收集与分析的相关社会机构与企业机构的重视,也一直是我们研究团队的关注重点。在2011年出版的《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中,我和黄盈盈、王东基于我们在中... 主持人语:研究方法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界以及其他涉及资料收集与分析的相关社会机构与企业机构的重视,也一直是我们研究团队的关注重点。在2011年出版的《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中,我和黄盈盈、王东基于我们在中国社会开展社会学调查以及教学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论方法”的重要性。简单来说,“论方法”倡导的是“对于研究过程的研究”。它既不是对方法论的抽象讨论,也非局限于对具体方法及其操作策略的单纯关注。它的视野介乎上述两者之间,并同时勾连两者:在对具体方法与操作过程的讨论中,我们关注其方法论内涵与来源,并努力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改进现有的方法;在方法层面,我们期待做到“论”与“术”并进、“教”与“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调查 本土实践 主持人 研究团队 社会学界 方法论 操作策略 操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
8
作者 潘绥铭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37,共2页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潘绥铭许多人都知道,美国在60年代出现过一次"性革命"。当时的人们主要是根据美国大学生里性行为的急剧增加,才发觉"性革命"已经到来的。自从1985年以来,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感到"性革命"似乎已经在...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潘绥铭许多人都知道,美国在60年代出现过一次"性革命"。当时的人们主要是根据美国大学生里性行为的急剧增加,才发觉"性革命"已经到来的。自从1985年以来,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感到"性革命"似乎已经在自己身边出现。但是有意思的是:不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行为 性革命 显著差异 发生率 问卷调查 男女大学生 社会学研究 统计学 女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4-17岁青少年性教育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潘绥铭 黄盈盈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共5页
当前中国的性教育相当匮乏,青少年的性知识谬误甚多,这些已经被许多社会调查所证明,也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但是本文将以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来揭示两者的令人惊讶的程度。
关键词 青少年 性知识 性教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 ——回应刘林平教授的质疑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绥铭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本刊今年第3期围绕"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组织刊发了4篇文章,从不同立场和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在社会学中的应用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刘林平教授等人特地撰文,对其中潘绥铭教授的文章观点提出质疑。为了推... 本刊今年第3期围绕"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组织刊发了4篇文章,从不同立场和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在社会学中的应用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刘林平教授等人特地撰文,对其中潘绥铭教授的文章观点提出质疑。为了推动相关讨论不断走向深入,本期特刊发这篇质疑文章,并同时刊发潘绥铭教授的回应。学术争论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基本动力,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见到公开的学术批评,不利于学术的积累与发展。本期刊发的两篇争鸣文章,直面问题,针锋相对,体现了作者对学术的坦诚和执着,相信会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大数据性质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疑 教授 林平 篡改 生活 “原罪” 《新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自报发生率的时段共性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绥铭 史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2,共5页
最近20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正在快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进行的"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在中国20-64岁的男女中,梅毒发病率12倍于国家权威部门同期公布的数据,淋病... 最近20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正在快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进行的"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在中国20-64岁的男女中,梅毒发病率12倍于国家权威部门同期公布的数据,淋病发病率70倍于国家权威部门同期公布的数据。我们现有的以公共卫生学为理论指导的性病统计存在着两个重大的遗憾:一是仅仅重视性病发生率的发展趋势,而且是把各个年份的发生率作为一个个单独的数字来使用的,无法从一个历史时段的视角来考察性病的发生与发展;二是性病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发生率与特定历史时段内的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关,而不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简单疾病。目前公共卫生学的统计方法尚无法揭示这方面的内容,更无法解释其意义。如果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把两个年头作为控制变量,考察除了年头差异之外相关的社会原因,就能保证统计分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公共卫生学 社会学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不登记就是无效婚姻”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绥铭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无效婚姻 契约 实际婚姻 事实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五个疑问
13
作者 潘绥铭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19,共2页
1为什么不再严厉些?例如,为了防止“走西方性解放的老路”,干脆把搞婚外恋的人判刑、枪毙;为了防止“草率离婚”,为什么不规定必须分居5年、10年?显然,人们还是有所顾忌的。那么,我们到底顾忌些什么呢?如果是顾忌“法不... 1为什么不再严厉些?例如,为了防止“走西方性解放的老路”,干脆把搞婚外恋的人判刑、枪毙;为了防止“草率离婚”,为什么不规定必须分居5年、10年?显然,人们还是有所顾忌的。那么,我们到底顾忌些什么呢?如果是顾忌“法不责众”,就等于承认这样的修改并不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外恋 性生活 《婚姻法》 解决途径 社会主义 “执行难” 社会学研究 强奸罪 恕我直言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微笑:实践知识在唇腭裂治疗中的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丹 黄盈盈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59,共28页
本文基于实践的医疗社会学脉络,分析了唇腭裂治疗知识在实践情景下的生成过程与具体面向。基于规范性的元主题,唇腭裂治疗的目标在于“打造正常面部、重建正常生活”。一方面,围绕着面部重建手术,唇腭裂治疗的实践知识在具体情境下生成... 本文基于实践的医疗社会学脉络,分析了唇腭裂治疗知识在实践情景下的生成过程与具体面向。基于规范性的元主题,唇腭裂治疗的目标在于“打造正常面部、重建正常生活”。一方面,围绕着面部重建手术,唇腭裂治疗的实践知识在具体情境下生成了两种身体技术——护理按摩与语音训练——分别形塑着孩子外显态与功能态的身体,使之不断接近正常。另一方面,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和孩子的成长发展,“重建正常生活”的逻辑进一步凸显,成为唇腭裂治疗实践知识的另一个侧面,具体体现为两种生活逻辑——遵循成长发展轨迹和挖掘个体的身体价值。这两种逻辑旨在培养社会态、行动态的身体潜力,倡导遵循儿童成长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长、赢得竞争,以应对健全主义社会的背景下唇腭裂儿童未来强烈的不确定性。通过治疗的日常化以及育儿实践的医学化,这些规范性的实践知识从医疗场景延伸到社会生活,由医学知识转变为社会化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知识 唇腭裂治疗 身体 育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