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与AI信任 被引量:8
1
作者 齐玥 陈俊廷 +1 位作者 秦邵天 杜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4-2136,共13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初见雏形,人机交互以及人机关系将进入新的时代。人与人工智能(AI)的信任关系也即将从单方向的人对AI信任逐渐转变为人与AI的互信。本研究在回顾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信任模型与工程心理学中的人机信任模型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初见雏形,人机交互以及人机关系将进入新的时代。人与人工智能(AI)的信任关系也即将从单方向的人对AI信任逐渐转变为人与AI的互信。本研究在回顾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信任模型与工程心理学中的人机信任模型的基础上,从人际信任视角提出了人与AI动态互信模型。该模型将人与AI视为对等的信任建立方,结合信任与被信任方的影响因素、结果反馈和行为调整构建了人与AI动态互信的基本理论框架,强调了人与AI信任中关系维度的“互信”与时程维度的“动态”这两个重要特征。模型首次将AI对人的信任以及二者互信的动态交互过程纳入分析,为人与AI的信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AI对人的信任如何建立与维持、人与AI互信的量化模型以及多智能体交互中的人与AI互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人机互信 信任校准 人机关系 人与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补偿性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集合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鹏 孟维璇 +4 位作者 朱干成 张登浩 张利会 董一萱 司英栋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249,共6页
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小样本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补偿性模型的项目参数进行估计,尝试解决传统参数估计方法样本数量要求较大的问题。MIRT双参数Logistic补偿模型被设置为二级计分的二维模型。首先,模拟二维能力参数、项... 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小样本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补偿性模型的项目参数进行估计,尝试解决传统参数估计方法样本数量要求较大的问题。MIRT双参数Logistic补偿模型被设置为二级计分的二维模型。首先,模拟二维能力参数、项目参数值与考生作答矩阵。其次,把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两个因子在每个题目上的载荷作为区分度的初始值以及题目通过率作为难度的初始值,这两个指标的初始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集成100个神经网络,其输出值的均值作为MIRT的项目参数估计值。最后,设置2×2种(能力相关水平:0.3和0.7;两种估计方法:GRNN和MCMC方法)实验处理,对GRNN和MCMC估计方法的返真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样本的情况下,基于GRNN集成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优于MCMC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补偿性模型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龙 隋丽娜 +2 位作者 胡平 张卓 杨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2-917,共6页
目的:了解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为教育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罪名从某监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暴力犯罪者38人,从社会招募40名普通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囚徒困境任务和点估计任务考察两组被试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分析合... 目的:了解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为教育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罪名从某监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暴力犯罪者38人,从社会招募40名普通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囚徒困境任务和点估计任务考察两组被试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分析合作与背叛次数、替同伴承担疼痛等级以及情绪表现特征。结果:在囚徒困境任务中,与对照组相比,暴力犯罪组表现出较低的合作水平并有较多背叛行为(P<0.05)。在点估计任务中,暴力犯罪组愿意替同伴承担疼痛的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且报告较多的责任感和内疚情绪,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暴力犯罪者出现内疚感等情绪时,可能会为同伴分担惩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者 人际互动 合作行为 囚徒困境 点估计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腹外侧前额叶对高抑郁水平成年人社会情绪调节的作用:一项tDCS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丹丹 刘珍莉 +1 位作者 陈钰 买晓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5,共9页
已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t DCS)研究证明,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prefrontalcortex,RVLPFC)是社会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激活RVLPFC可显著降低人们对社会性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社会功能... 已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t DCS)研究证明,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prefrontalcortex,RVLPFC)是社会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激活RVLPFC可显著降低人们对社会性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或抑郁倾向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该群体对社会排斥的敏感性高,且对负性社会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能力降低。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外显的情绪调节任务,研究了高、低抑郁水平的两组成年人被试在RVLPFC接受阳性t DCS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虽然采用t DCS激活RVLPFC可帮助被试通过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减弱负性情绪体验,但高抑郁水平被试的负性情绪强度下降程度明显小于低抑郁水平被试。另外本文还发现,与源于个人的负性情绪相比,tDCS效应对源于社会的负性情绪(即社会排斥)更强。本研究是采用电或磁刺激提高抑郁人群社会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实验结果表明,高抑郁水平成年人的RVLPFC仅通过单次、短时间(34min)的t DCS激活,其情绪调节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提示对抑郁倾向群体或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或治疗需要多次施加t 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 经颅直流电刺激 右腹外侧前额叶 社会排斥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国春 伍海燕 +1 位作者 齐玥 刘勋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08-2017,共10页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加工 面孔 声音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2岁儿童社会价值取向对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沛琪 张银玲 +2 位作者 胡馨木 王静 买晓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5-1269,共15页
为探讨10~12岁儿童社会价值取向与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关系,实验1采用第三方惩罚范式,招募233名儿童被试,实验2采用第三方补偿范式,招募238名儿童被试,考察三种分配(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公平)情境下社会价值取向、情绪对第三方利他行... 为探讨10~12岁儿童社会价值取向与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关系,实验1采用第三方惩罚范式,招募233名儿童被试,实验2采用第三方补偿范式,招募238名儿童被试,考察三种分配(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公平)情境下社会价值取向、情绪对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影响,并对比两个实验的结果。结果显示:(1)在第三方惩罚任务中亲社会儿童(相比亲自我)在高度不公平情境下拿出更多金币用于惩罚分配者;(2)在第三方补偿任务中亲社会儿童(相比亲自我)在两种不公平情境下都拿出更多金币用于补偿接受者;(3)情绪只在高度不公平情境下在社会价值取向与第三方利他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采用第三方补偿(相比第三方惩罚)的儿童面对不同分配时情绪波动更小,在中度不公平情境下有更多利他行为。这些结果从发展的角度为社会价值取向对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证据,强调了亲社会取向对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取向 第三方惩罚 第三方补偿 不公平厌恶 情绪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可信度评价调节:经验迁移假说的提出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齐玥 秦邵天 +1 位作者 王可昕 陈文锋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5-722,共8页
面孔可信度评价对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有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发现面部特征、背景环境等附加信息能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调节人们对他人面孔可信度的评价,但具体的起效和失效机制尚不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经验迁移假... 面孔可信度评价对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有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发现面部特征、背景环境等附加信息能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调节人们对他人面孔可信度的评价,但具体的起效和失效机制尚不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经验迁移假说”,并对两类调节方式的认知机制、经验迁移的边界条件和调节过程进行探究。本研究为深化理解人际信任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调节效应 面孔可信度 印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奏在言语加工中的时间进程: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8
作者 晏芹 张清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利用元分析考察了言语节奏在言语加工中起作用的时间进程及影响因素。对36篇脑电文献(共43个独立效应量)进行分析,发现节奏影响言语加工主要表现在早期阶段的N100和P200成分、中后期阶段的P300、LAN、N400和晚期正成分上;个体对节奏违... 利用元分析考察了言语节奏在言语加工中起作用的时间进程及影响因素。对36篇脑电文献(共43个独立效应量)进行分析,发现节奏影响言语加工主要表现在早期阶段的N100和P200成分、中后期阶段的P300、LAN、N400和晚期正成分上;个体对节奏违反非常敏感,言语节奏加工早于句法加工,在言语加工的中后期阶段,节奏与语义和句法发生交互;任务类型调节言语节奏对言语加工过程的影响,在外显任务中,言语节奏对言语加工过程的影响大于内隐任务和同时包含多项任务要求的混合任务。注意和预期是言语节奏加工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支持交互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交互论 注意 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