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书写情绪表达范式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干预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侯瑞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出处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
基金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编号:BJSZ2021ZC03)。
-
文摘
以书写情绪表达范式为基础,设计了以积极心理为书写主题的大学生情绪自助干预方案,探讨其对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效果。研究将68名大学生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等待对照组,随后对干预组进行连续三周、每周一次、每日记录当周主题的书写指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抑郁得分显著降低,焦虑得分降低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助方案对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效果。
-
关键词
书写情绪表达
自助干预
拓展-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
-
Keywords
written emotion disclosure
self-help intervention
broaden-build theory
positive emotion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和精致化的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周莉
徐紫薇
雷雳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
出处
《心理研究》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
文摘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专业化还是精致化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体系成熟的部分美国高校进行研究,对美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和精致化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和精致化建议。
-
关键词
关键词
美国高校
心理咨询
专业化
精致化
-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USA
counseling
professionalism
delicacy
-
分类号
B849.1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
-
题名团体咨询师胜任力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郭颖
樊富珉
张英俊
刘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出处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9-815,共7页
-
文摘
构建团体咨询师专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编制团体咨询师胜任力量表,并分析其信效度。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4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先前文献提出的团体咨询师胜任特征族,构建团体咨询师胜任力理论模型。研究2基于403名被试的样本数据编制初始量表,在团体咨询师群体中施测并进行量表项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最终的正式版量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4个维度,21个项目。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8~0.95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统计量和拟合指数良好,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果表明,团体咨询师胜任力量表在团体咨询师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考察团体咨询师胜任力的工具。
-
关键词
团体咨询师
胜任力
量表编制
-
Keywords
group counselor
competence
scale development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
-
题名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干预建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莉
姜刘贝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第15期12-14,共3页
-
文摘
青少年游戏成瘾危害很大,给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从心理层面分析了游戏对青少年的意义,提出要从现实层面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对游戏成瘾进行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青少年
干预建议
-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拓展学生的心理成长空间
- 5
-
-
作者
侯瑞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出处
《江苏教育》
2017年第72期1-1,共1页
-
文摘
焦虑俨然已成为一种时代病。在家长和学校相互裹挟彼此推动的焦虑氛围中,学生成为所有焦虑的承担者。玩的时间、从玩中学习的机会以及相应的心理发展和成长的空间,被迫让位给为缓解焦虑而产生的唯一目标——在竞争中胜出。然而。
-
关键词
成长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分类号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发展学生的社会兴趣
- 6
-
-
作者
侯瑞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出处
《江苏教育》
2019年第24期1-1,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从严重的人际冲突到个体心理障碍或自杀事件等。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透过复杂的表面,我们发现,这些孩子通常有一个共性:他们在成长经历中获得过一些错误的生活信念,如“我不如人,别人都轻视我”“我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要听从于我”。如果得不到成人及时、有效的引导,会导致他们缺少社会兴趣,心中只有自己,甚至形成心理问题或暴发危机事件。
-
关键词
社会兴趣
学生心理
危机事件
自杀事件
心理障碍
人际冲突
生活信念
成长经历
-
分类号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