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农民到农民工: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制度变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郁彬 彭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中国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出"农民→农民工→市民"独特路径,进城务工的农民先成为"农民工",不能享有市民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转为市民则面临重重困境,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由此产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 中国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出"农民→农民工→市民"独特路径,进城务工的农民先成为"农民工",不能享有市民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转为市民则面临重重困境,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由此产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农民工是出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与二元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文章对农民工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阐述农民工制度的形成背景、博弈过程、路径依赖特征以及制度构成,并对农民工制度的效应与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制度 经济发展战略 制度变迁 市民化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解构发展经济学——价值空间、测度体系与供给侧改革结构方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通过新解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的阐述,及其逻辑前提与应用广度的分析,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价值维度增加、价值空间扩张以及结构测度复杂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是建立在对维度、空间、测度等进行解构基础之上的重构。通过构建新... 通过新解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的阐述,及其逻辑前提与应用广度的分析,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价值维度增加、价值空间扩张以及结构测度复杂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是建立在对维度、空间、测度等进行解构基础之上的重构。通过构建新解构经济增长模型,指出制度与技术之间存在生产组织与生产手段的可替代性。构建包括总量测度、体量测度与结构测度在内的广义测度体系以刻画国家、区域或者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新解构生产定理,以及由此派生的供给侧改革方程及其广义形式,并分别基于1980—2015年的中国经济要素投入与2014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解构主义哲学方法论,新解构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要素投入与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解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价值空间 测度体系 新解构生产定理 供给侧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3
作者 彭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共1页
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当然值得庆幸。但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更客观、全面、不带任何偏见地去认知日本,以邻为师,以邻为鉴,通过日本这面镜子,窥知对方的长处。
关键词 日本 镜子 中国 GDP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制度经济学论纲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晋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0,共16页
建立在微观现象归总等于宏观现象的传统制度经济学逻辑基础,仅仅当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时才可能成立。宏观制度经济学及其思想框架需在这一逻辑基础上重新探讨。基于后古典分析框架定义宏观制度经济学,其理论基础、分... 建立在微观现象归总等于宏观现象的传统制度经济学逻辑基础,仅仅当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时才可能成立。宏观制度经济学及其思想框架需在这一逻辑基础上重新探讨。基于后古典分析框架定义宏观制度经济学,其理论基础、分析范式和政策应用,各有不同的规定性。价值空间存在价值维度,价值维度本质上是人或经济体的自由度,可以由市场形成也可以由政府引导。价值维度的解构,意味着拓展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全局宏制度的存在,以局部域和基础要素的存在为前提;局部域制度的存在一般直接以基础要素为前提。宏观经济泛函原型解决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在行为函数下的最大化问题。宏观制度、局部制度与微观要素之间存在相对关系。成本与效益是价值在测度空间的不同表达,信息不对称在宏观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表现为一种制度安排。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制度,突破现实制度,从而使社会价值转移并产生公权演化现象。效用不相容现象会导致理性决策问题无解或无标准解。新社会人假说,即人们思考与行动都以未来实现社会价值为基本目标。制度如何规定经济秩序,制度融合是大国战略也是国际贸易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创新来自于社会价值测度与自然价值测度的价值冲突或效用不相容。宏观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通过规定稀缺序列来规定经济秩序的思想观点,对国家制度供给的政策出台与效果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制度经济学 后古典经济学 数字经济 虚拟制度 量化理性 制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变革中的新国家干预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刚 苗永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共2页
与凯恩斯主义相比,这次国家干预更为彻底。
关键词 国家干预主义 市场原教旨主义 变革 凯恩斯主义 市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刚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6期2-5,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各项合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提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这是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绿色发展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各项合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提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这是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把握哪些关键问题?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支撑和保障体系?这些都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会 外交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让大学生“进餐厅”
7
作者 彭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57,共2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民工荒"现象愈发凸显,尽管"民工荒"的实质在于"民工贵"早已成为各方的共识,但在通胀高企和关注民生的两难博弈中,这一问题的解决前景不免更加扑朔迷离。
关键词 大学生 餐厅 城市化进程 民工荒 关注民生 博弈 通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美借鉴: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0-40,共1页
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既要防止经济发展的衰退,更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再能保证十年以上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 中等收入 借鉴 拉美 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 稳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深度贫困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1-53,共3页
当前,消除贫困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世界消贫减贫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征,比如印度的普遍脱贫战略、巴西的区域发展计划、孟加拉的小额信贷模式等。通过对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国家消贫减贫方式... 当前,消除贫困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世界消贫减贫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征,比如印度的普遍脱贫战略、巴西的区域发展计划、孟加拉的小额信贷模式等。通过对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国家消贫减贫方式方法的比较,可以总结出相关经验,为中国彻底根除深度贫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脱贫 深度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10
作者 彭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9期32-33,共2页
代表性不足、霸权思维,加之内部分裂使得G7在全球影响日渐式微,经济领导力和政治领导力均不足,无法继续承担全球新秩序引领者的重担。G20杭州峰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面对全球领导力真空不断扩大的现实,尝试为强化全球领导力、... 代表性不足、霸权思维,加之内部分裂使得G7在全球影响日渐式微,经济领导力和政治领导力均不足,无法继续承担全球新秩序引领者的重担。G20杭州峰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面对全球领导力真空不断扩大的现实,尝试为强化全球领导力、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促进世界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出力献计,为世界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经济秩序 杭州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创造”与“价值赋予”——基于制度价值论的解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宝清 徐晋 王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共11页
在经济思想史中,价值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在经济学中的分析可主要归为两类:其一为涉及“价值创造”主体问题的劳动价值论,其二为解释“价值赋予”主体的制度价值论。对“价值创造”问题的探讨始于配第,集中于古典时期,直到马克思用科... 在经济思想史中,价值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在经济学中的分析可主要归为两类:其一为涉及“价值创造”主体问题的劳动价值论,其二为解释“价值赋予”主体的制度价值论。对“价值创造”问题的探讨始于配第,集中于古典时期,直到马克思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价值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唯物范畴——价值与劳动范畴挂钩,以及制度范畴——剥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意义。但就“价值赋予”来看,这实则是贯穿于经济思想和经济分析的一条主线,严格来说“价值赋予”的主体属于一种广义上的“制度规定”。因此,“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劳动,而“价值赋予”的主体则是制度,且内在地包含了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创造 价值赋予 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制度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