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国家教委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997年年会综述 |
徐兆仁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2
|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略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李世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3
|
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文法体系 |
郭双林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0 |
1
|
|
4
|
也论历史学的“供需见面”——兼谈史学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
杨权
|
《江汉论坛》
|
1986 |
0 |
|
5
|
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 |
何黎萍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9
|
|
6
|
探索“深层”结构的历史——年鉴学派对心态史和历史人类学研究评述 |
徐浩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6
|
|
7
|
秦汉律令关系试探 |
张忠炜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8
|
中国妇女争取财产权和继承权的斗争历程 |
何黎萍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9
|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 |
徐浩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0
|
11—19世纪中国史学的大众化历程 |
李小树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1
|
历史认识的十大特性 |
徐兆仁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7 |
4
|
|
12
|
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
牛润珍
|
《河北学刊》
|
2001 |
8
|
|
13
|
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 |
马克锋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3 |
6
|
|
14
|
中国史学史的新探索——读瞿林东先生《中国史学史纲》 |
牛润珍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5
|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妇女教育特征考察 |
何黎萍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60余年来中国学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问题的研究 |
赵文亮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晚清立宪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启示 |
马克锋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8
|
论中国史学发展的形态演进与特征变化 |
李小树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9
|
禁赌与纵赌:历史演绎的悖论 |
郭双林
|
《人民论坛》
|
2006 |
1
|
|
20
|
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 |
张研
牛贯杰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