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 被引量:71
1
作者 孙久文 邓慧慧 叶振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和进程,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处在加速向全面一体化演变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合作的思路、途径与政策重点。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段娟 文余源 鲁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95,共9页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特征明显,地区间的差异仍是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差异的突出问题;地区内部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综合评价 地区差异 差异变动 锡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展望 被引量:37
3
作者 冯健 刘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40,81,共9页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论断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或城市政府的认可。本文从公共政策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内涵、构成体系、运行机制,社会学议题及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关系等问题...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论断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或城市政府的认可。本文从公共政策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内涵、构成体系、运行机制,社会学议题及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中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对其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83,共6页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AHP评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贡献度研究——以平谷大桃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敏 李健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8期274-275,共2页
立足于平谷大桃保护现状,把握保护趋势特点,从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品牌和区域生态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科学构建平谷大桃区域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区域发展贡献... 立足于平谷大桃保护现状,把握保护趋势特点,从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品牌和区域生态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科学构建平谷大桃区域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区域发展贡献进行量化评价,明确存在问题,找准未来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区域贡献度 平谷大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域管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常艳 杨柳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区域管理政策的一大创新,自提出后受到国家层面的积极推动,同时在研究领域也备受关注。文章结合国外区域管理的成熟经验,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从促进...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区域管理政策的一大创新,自提出后受到国家层面的积极推动,同时在研究领域也备受关注。文章结合国外区域管理的成熟经验,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我国区域管理框架建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规划 区域管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付晓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60-63,共4页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地域,任何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包括循环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会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认识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对于理解和创...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地域,任何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包括循环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会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认识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对于理解和创造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循环经济类型或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自然、历史、人文等一些较为重要的区域因素结合中国国情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因素 循环经济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促进经济区域发展的财政政策与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义成 常艳 《当代经济管理》 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对国外经济区域和我国主体功能区比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国外促进经济区域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做法和实践,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启示。
关键词 经济区域 主体功能区 公共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叶振宇 孙久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城乡差距状况总体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持续扩大。实证研究发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函数分析也表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地缩小城乡差距和实...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城乡差距状况总体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持续扩大。实证研究发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函数分析也表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地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此外,经济增长受到城乡差距的冲击效应为负值,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城市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述评
10
作者 彭芳梅 《产经评论》 2010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城市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增长理论可划分为内生城市增长理论和外生城市增长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三个城市内生增长模型即外部性城市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城市增长模型和超边际城市增长模型及其主要思想... 城市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增长理论可划分为内生城市增长理论和外生城市增长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三个城市内生增长模型即外部性城市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城市增长模型和超边际城市增长模型及其主要思想;围绕"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聚集"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综述相关经验研究;简单总结和评述内生城市增长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增长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内生增长 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以消除传染病威胁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秦波 焦永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传统自然灾害凸显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病毒演进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等新型灾害对城市的威胁进一步扩大,现有防灾减灾规划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 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传统自然灾害凸显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病毒演进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等新型灾害对城市的威胁进一步扩大,现有防灾减灾规划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师应透过公共政策的视角,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PPRR模型,在传染病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构建完善的城市危机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危机管理 PPRR模型 传染病 防灾减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就业的空间偏离—份额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顺魁 刘琼 《产经评论》 2013年第2期30-41,共12页
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八大区域的制造业就业空间变动。研究认为,西部大开发对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影响不大;2005年东部振兴和中部崛起以及国内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到制造业产业部门向非沿海... 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八大区域的制造业就业空间变动。研究认为,西部大开发对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影响不大;2005年东部振兴和中部崛起以及国内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到制造业产业部门向非沿海地区转移,而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和东北区域;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仍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制造业转移过程呈产业集中与产业转移同时发展的特征;沿海区域发展较好的产业部门难以向非沿海地区转移,非沿海区域对承接制造业产业部门存在着无序规划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偏离-份额分析 制造业就业 八大区域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天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47,共7页
目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的城市病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构建了城市病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居民生活困难、公共资源紧张及公共安... 目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的城市病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构建了城市病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居民生活困难、公共资源紧张及公共安全弱化6个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入手,共选取了4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年至2010年北京市城市病的演变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病的综合情况以及其中的自然资源短缺、公共资源紧张、公共安全弱化这3个方面都呈现逐年好转,而城市交通拥堵和居民生活困难两方面呈恶化趋势,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先有好转后开始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病 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
14
作者 文余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646-5648,共3页
运用随机Kernel密度函数,将空间因素引入研究框架,对1998~2005年广西县域收入分布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县域收入差距具有持续稳固的特点;区域收入分布演进总体呈单峰俱乐部收敛,表现出多俱乐部收敛的趋势,贫穷俱乐部的规模远大... 运用随机Kernel密度函数,将空间因素引入研究框架,对1998~2005年广西县域收入分布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县域收入差距具有持续稳固的特点;区域收入分布演进总体呈单峰俱乐部收敛,表现出多俱乐部收敛的趋势,贫穷俱乐部的规模远大于其他较高收入俱乐部;县域收入分布演进明显具有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邻域富裕的县域向较高收入水平演进的机会较大,并且导致县域经济增长表现为局部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收入分布 俱乐部收敛 Kernel密度函数 空间溢出效应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可云 刘琼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共5页
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主体功能区"从一个概念和构想变成了跃然纸上的规划,但要把规划文本转换成新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实施主体... 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主体功能区"从一个概念和构想变成了跃然纸上的规划,但要把规划文本转换成新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细化以及制度基础的完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挑战 政策细化 区域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文余源 段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109-12110,12113,共3页
城乡互动发展涉及的理论众多,其中空间经济学、流量经济、系统科学和协调共生等理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相关理论发现,它们在城乡异质子系统互补性、城乡要素流动与响应机制、城乡开放系统优化和城乡协调共生模式构建等... 城乡互动发展涉及的理论众多,其中空间经济学、流量经济、系统科学和协调共生等理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相关理论发现,它们在城乡异质子系统互补性、城乡要素流动与响应机制、城乡开放系统优化和城乡协调共生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城乡互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发展 理论基础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村工业化演变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久文 彭薇 《农村金融研究》 2009年第9期60-65,共6页
农村工业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途径。随着农村工业化实践的丰富和深化,出现了城乡工业化加速融合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农村工业化必须要有新的形式,即形成新的农村工业聚集化道路。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工业化 演变 农村经济发展 核心力量 工业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