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规范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瞿晶晶 王迎春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4-82,共9页
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实验被认为是系统性认识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但其本身又叠加了多重风险,急需科学研判并形成共识性实验规范。本文从技术、社会以及二者双向互动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实验被认为是系统性认识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但其本身又叠加了多重风险,急需科学研判并形成共识性实验规范。本文从技术、社会以及二者双向互动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风险,并结合生命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与人类学的代表性实验及其伦理规范,从实验对象权利保护、实验因素制约、实验过程可控性以及实验效益伦理性等维度提出9条实验规范。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提炼形成了涉及主体参与、运行反馈和程序公正等层面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运行机制,以期助力实现人工智能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验 人工智能 实验规范 技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抑或控制:数字时代劳动者的工作自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彦冰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5,共12页
技术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当代中国劳动者工作自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接入对工作自主性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技术扩散的过程密切相关;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拥... 技术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当代中国劳动者工作自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接入对工作自主性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技术扩散的过程密切相关;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拥有更高的工作自主性,这种效应在弱势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内部,工作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一开始会增加工作自主性,但超过一定阈值后则呈现负面影响。数字嵌入工作为劳动者整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工作自主性赋能,其控制效应体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工作群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工作自主性 数字化工作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3
作者 卢阳旭 肖为群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8,共10页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员相比,企业科研人员对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持更“消极”的态度;科技伦理失范行为风险感知、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置情况,以及科技伦理“大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政策含义及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科研人员 科技伦理 治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慢性病流行与防治的医学人类学述评
4
作者 富晓星 尧元宜 +3 位作者 OMAR Juma 郭春宁 马思语 高良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非洲慢性病负担逐年加剧,需要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跨学科视角共同处理医学和社会难题。医学人类学强调“生物—人—社会”的整体性理解,在疾病流行的解释与防治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梳理非洲慢性病相关的医学人类学理论,并以... 非洲慢性病负担逐年加剧,需要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跨学科视角共同处理医学和社会难题。医学人类学强调“生物—人—社会”的整体性理解,在疾病流行的解释与防治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梳理非洲慢性病相关的医学人类学理论,并以坦桑尼亚为例探讨这些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理解非洲慢性病提供跨学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慢性病 医学人类学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