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目标转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新二元结构治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裕民 唐一可 张理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关于“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精神,构建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4.0模式,为新市民提供可支付健康住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破解新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而...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关于“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精神,构建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4.0模式,为新市民提供可支付健康住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破解新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新时期新型工业化提供丰裕的人力资本和高品质的空间支撑,最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二元结构 城中村 新市民 可支付健康住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更新治理40年:学术思想的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48
2
作者 张理政 叶裕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运用4W分析框架,提炼城中村更新治理目标(Why)、治理对象(What)、治理主体(Who)和治理方式(How)4个关键要素,解析城中村更新治理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发现迄今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1993-2002年为起步阶段,学界集中探讨城中村的内涵特征... 运用4W分析框架,提炼城中村更新治理目标(Why)、治理对象(What)、治理主体(Who)和治理方式(How)4个关键要素,解析城中村更新治理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发现迄今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1993-2002年为起步阶段,学界集中探讨城中村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制,并通过介绍海外城市更新经验探索治理方式;2003-2008年为发展阶段,学界重点关注城中村更新模式,并在增长导向下构建了“政府-开发商-村民/村集体”的治理结构,主张采用市场化更新路径;2009年至今为转型阶段,学界对城中村的价值判断出现深刻转变,开始倡导空间、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治理目标,新市民等利益相关者进入学者视野,治理方式的研究强调自主更新、微更新和包容性治理。在解析学术思想发展阶段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更新治理 学术思想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中村对市民化的双重作用机制——“阶梯效应”和“藩篱效应”
3
作者 张理政 叶裕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9,共12页
城中村作为我国发达城市新市民的主要聚居空间,它对新市民租户的市民化究竟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在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提出,城中村既具有促进新市民市民化的阶梯效应,也存在抑制新市民社会流动的藩篱效应。基于广州石牌村、棠下村... 城中村作为我国发达城市新市民的主要聚居空间,它对新市民租户的市民化究竟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在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提出,城中村既具有促进新市民市民化的阶梯效应,也存在抑制新市民社会流动的藩篱效应。基于广州石牌村、棠下村的田野调查和对24位新市民租户的深度访谈,系统解析了城中村阶梯效应和藩篱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城中村的低成本居住空间、资本的合作型嵌入和“村改居”是阶梯效应显现的关键媒介,而公共服务缺失、建筑环境、社会隔离、资本的竞争型嵌入以及基层“共谋”现象是藩篱效应显现的主要机制。同时,城中村的上述效应在不同的新市民群体——“生存主义者”和“发展主义者”中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城中村难题难以破解的原因,并对城中村更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市民化 新市民 阶梯效应 藩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治理研究范式转移与一般分析框架创新 被引量:28
4
作者 叶裕民 王晨跃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2,99,共12页
我国存在城市治理的两种研究范式:实践研究范式和理论研究范式。前者强调问题导向,重部门利益,轻城市公共利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强调公共利益导向,重城市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现实重大问题缺乏系统关注和回应,“仰... 我国存在城市治理的两种研究范式:实践研究范式和理论研究范式。前者强调问题导向,重部门利益,轻城市公共利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强调公共利益导向,重城市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现实重大问题缺乏系统关注和回应,“仰望星空”却难“脚踏实地”。这两类研究范式相互脱节,均难以满足我国新时代城市高水平治理的需要。论文建构“4W”城市治理一般分析框架,促进实践研究范式转移,使其由部门利益导向转向公共利益导向;完善理论研究范式,使其直面城市治理重大现实问题,强化其对实践研究的引领和指导;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新研究范式,希望以此引领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范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实践研究范式 理论研究范式 范式转移 “4W”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