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服务动机文献综述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锐 毛寿龙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动机的重点文献,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内容概括为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法、公共服务动机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公私部门公共服务动机的比较以及公共服务动机的应用和国际比较五个方面,旨...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动机的重点文献,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内容概括为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法、公共服务动机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公私部门公共服务动机的比较以及公共服务动机的应用和国际比较五个方面,旨在加深对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就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公私部门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军 朱晓璐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其改革的关键正是在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这三个领域。通过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变预算审核的重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其改革的关键正是在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这三个领域。通过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变预算审核的重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建立起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坚持结构性减税、税制结构转型这两大改革方向与任务,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通过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建立起现代财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管理 税收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财税体制 现代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政府”到“精明政府”: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长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24,181,共27页
论文利用整合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框架,分析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机制。整体而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由政府自身利益驱动的,但经济社会组织也会就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中的边界进行再协商。其中,经济社会组织的相对议价能力确... 论文利用整合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框架,分析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机制。整体而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由政府自身利益驱动的,但经济社会组织也会就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中的边界进行再协商。其中,经济社会组织的相对议价能力确定了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进行政治交易的可能性,政治契约被治理的可能性也影响了再协商的结果。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政府利益最大化,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政治交易达成的可能性以及相对议价能力三者互动的结果。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也嵌入在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之中的。在不同的经济社会事务领域内,政府的收益、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相对议价能力和政治交易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差异,使得不同经济社会事务领域之内政府职能转型的速度、路径和结果呈现出系统性差异。以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村治理三个领域的差异为基础,论文界定了三种不同的政府权力转移机制:建构性放权、吸纳型放权和隔离型放权,说明了在不同经济社会事务领域内,政府职能转变逻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交易成本政治学 建构性放权 吸纳型放权 隔绝型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财政框架下我国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本构想 被引量:9
4
作者 崔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本文以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的构建作为基本前提,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各级政府事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财力初次分配——税种划分和更加注重公平的财力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 本文以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的构建作为基本前提,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各级政府事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财力初次分配——税种划分和更加注重公平的财力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从而进一步理顺我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财政 匹配 财力 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智能化与税收风险管理——以淮安市地税局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猛 《税收经济研究》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与现代税收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税收管理的趋势和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趋势,提出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淮安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来自淮安市地税... 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与现代税收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税收管理的趋势和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趋势,提出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淮安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来自淮安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不仅对国内同行具有应用价值,而且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风险管理模式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智能化 税收风险管理 税务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经济学范式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寿龙 李颖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7,共7页
数字经济完善了宏观经济的信息基础,也完善了微观经济的信息基础,提升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重新界定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政府可以少管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数字经济看起来给计划经济提供... 数字经济完善了宏观经济的信息基础,也完善了微观经济的信息基础,提升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重新界定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政府可以少管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数字经济看起来给计划经济提供了机会,但数字经济的数字具有很强的市场秩序特征,不可能有效地运用于计划经济秩序,也不可能让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学范式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建构效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文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安妮·施奈特和海伦·英格拉姆提出,她们从1993年开始试图发展的一个从社会建构视角理解政策过程的新理论,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建构框架。社会建构框架并非全新的理论,它是在借鉴多元主义理论、...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安妮·施奈特和海伦·英格拉姆提出,她们从1993年开始试图发展的一个从社会建构视角理解政策过程的新理论,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建构框架。社会建构框架并非全新的理论,它是在借鉴多元主义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后现代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对这些理论的完善和超越。社会建构框架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三个,即政策设计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政治理论。民主的政策设计是该框架强调的内容,而其理论特色是对政策过程中社会建构效应的关注,并思考社会建构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以目标群体的权力和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为基础,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四类:优势者、竞争者、越轨者和依赖者,并详细讨论了目标群体社会建构的政策意蕴和政治后果。在此基础之上,该框架形成了有关政策过程的五个基本命题,即配置命题、反馈命题、起源命题、社会建构变迁命题和政策变迁命题。社会建构框架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过程理论 民主 政策设计 社会建构 中国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理的力量:政策过程的理性选择理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钊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理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有的人造物都包含了人类智慧。理性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强调公共政策是由理性行动者之间互动产生的,从理性的视角看待政策过程所产生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植根于古典政治... 理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有的人造物都包含了人类智慧。理性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强调公共政策是由理性行动者之间互动产生的,从理性的视角看待政策过程所产生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植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它主张基于同样的人性假设看待经济、政治和道德。由于学科的分野,目前形成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政治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它们对于公共政策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从成本收益分析、多属性效用出发,讨论什么样的公共政策符合理性原则,以及如何在公共政策中思考理性个人的策略互动实现激励兼容。后者从规则和结构出发,讨论什么样的政策过程结构有利于生产合宜的公共政策,避免"衰退公共政策"的产生。这些不同视角,形成了政策过程的理性选择理论谱系,主要包括效用理论、多属性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等。良好的公共政策是重要的,而产生这一公共政策的土壤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理 理性选择 决策理论 博弈论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国内外创新城市建设的案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丽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雄安新区承担着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历史重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美国硅谷和珠三角深圳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提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政策激励,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建立京津雄跨行政区协作的制度安排、推进政策... 雄安新区承担着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历史重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美国硅谷和珠三角深圳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提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政策激励,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建立京津雄跨行政区协作的制度安排、推进政策衔接及执行落实;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雄安新区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长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85,183-184,共31页
论文引入制度分析,重构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以分析不同灾害系统内社会资本结构的系统性差异。在国家—社会制度结构下,由于不同的制度结构对社会资本的治理机制和关系网络构建了差异化激励,由是,沿着社会—政治制度整合能力可以划分不... 论文引入制度分析,重构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以分析不同灾害系统内社会资本结构的系统性差异。在国家—社会制度结构下,由于不同的制度结构对社会资本的治理机制和关系网络构建了差异化激励,由是,沿着社会—政治制度整合能力可以划分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结构类型;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结构内,社会资本的数量、类型和机制等存在系统性差异。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四个自然灾害(阪神大地震、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大地震和海地大地震)的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不同灾害系统所嵌入的社会—政治制度环境的差异,导致在灾后救援和恢复中的社会资本结构也存在根本的差异,体现为不同的特征。基于此,可以确认四种差异性的社会资本结构:整合型社会资本、分离型社会资本、动员型社会资本和离散型社会资本,从而解释了在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嵌入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国家一社会制度结构 整合型社会资本 分离型社会 资本动员型社会资本 离散型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腐败全面威慑不可行 政治生态修复方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寿龙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60-62,共3页
廉洁的官员不怕威慑,腐败的官员才怕威慑,这在理论上也许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腐败的官员才不怕威慑,廉洁的官员却因为要更加廉洁而瞻前顾后。而这恰恰是政治生态中官员怕干事。
关键词 政治生态 生态修复 不干事 公款吃喝 生态系统 贪污腐败 公私分明 生态危机 生存空间 恢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挂职缘何仍是“凤毛麟角”
12
作者 毛寿龙 李梅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2,共3页
学术秩序和政府秩序的不匹配,可能是学者在政府部门挂职的最大的阻力。学者去政府部门挂职,是好事,但最好不要把学者当作官员来使用。如果把学者当作拥有特定知识的人,那么学者挂职的通道就会多了一些,政府也可以系统地利用学者的知识。
关键词 专家学者 挂职 智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推理中的潜在结果模型:起源、逻辑与意蕴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文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49,221-222,共26页
潜在结果模型是统计学上的因果推理革命,它开创了统计学研究因果推理的新境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潜在结果模型强调对同一单位同时接受不同干预的比较而得出一个干预相对于另一个干预的因果关系。潜在结果模型得以成立需要依赖两个关键... 潜在结果模型是统计学上的因果推理革命,它开创了统计学研究因果推理的新境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潜在结果模型强调对同一单位同时接受不同干预的比较而得出一个干预相对于另一个干预的因果关系。潜在结果模型得以成立需要依赖两个关键假设:一个是稳定单位干预价值假设,它强调被干预的单位或对象之间不会有交互关系;另一个是可忽视的干预机制假设,它强调在一定情景之下,分配机制不会对潜在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潜在结果是由分配机制决定,这使得分配机制在潜在结果模型中具有突出作用。分配机制是区分不同研究的重要依据。潜在结果模型是认识论和方法论革命,它将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统一在一个框架之下思考,并且让观察研究去接近实验研究,也是判断因果关系的重要标准,它对社会科学因果推理研究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理 潜在结果模型 分配机制 实验研究 观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