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群众体育参与变迁的群体分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 |
于显洋
徐有彬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7
|
|
2
|
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以深圳市创新经验为例 |
于显洋
陈泽霖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3
|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基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主题叙事的质性研究 |
王智慧
旸洁卓玛
|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4
|
社会记忆的生成与书写:体育口述史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及转向 |
王智慧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5
|
中国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序次逻辑回归分析 |
马江涛
于显洋
李树旺
张磊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6
|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群众体育运动 |
于显洋
陈泽霖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后奥运北京居民体育参与状况研究 |
于显洋
马江涛
孟亚峥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对话ChatGPT:体育社会学的优势何在? |
王智慧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9
|
体育学的想象力: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写 |
王智慧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2
|
|
10
|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网络体育组织分析 |
于显洋
徐有彬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1
|
共识危机与自我启蒙:后疫情时代大众体育参与的价值向度 |
王智慧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2
|
|
12
|
认知、连接与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机制——基于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论域的建构与解释 |
王智慧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0
|
|
13
|
身体符号与圈层关系:“微社群”中的情理与人伦——基于体育类短视频的创作、点赞与评论 |
王智慧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14
|
共同体凝聚与社会团结:人类文明新形态论域下的北京冬奥精神 |
王智慧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15
|
失范抑或常态:理解转型期体育文化及伦理信念失范的一个视角 |
王智慧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6
|
文化记忆与社会变迁:三个武术之乡的案例 |
王智慧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17
|
如何再续“冰雪奇缘”?——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与东北冰雪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 |
王智慧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5
|
|
18
|
健康码与身体再造:人类共识危机情境下的奥运景观 |
王智慧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