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发展趋势前瞻 被引量:26
1
作者 杜鹏 李龙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7,共9页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从八成不识字到八成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趋于缩小;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达10年,基本具备高中教育水平,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将会显著改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快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的时代同时也是老年教育水平大提升的时代,这可以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受教育程度 发展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状况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文娟 纪竞垚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 2002-2011年纵向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重点探讨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动态影响。在2002-2011年的近10年间,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 2002-2011年纵向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老年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重点探讨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动态影响。在2002-2011年的近10年间,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稳中有升。经济状况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受制于老人本身的经济条件;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经济状况对于其生活满意度的边际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变化趋势 经济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虐待与代际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鹃娟 冀云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了解中国老年虐待的流行现状,探讨老年虐待的发生与代际支持的关系,采用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中国老年人群体中的虐待总体发生率为7.0%,其中情感虐待的发生率最高,为4.7%,照料忽视次之,3.6%,经济虐待2.7%,躯体忽视发生... 了解中国老年虐待的流行现状,探讨老年虐待的发生与代际支持的关系,采用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中国老年人群体中的虐待总体发生率为7.0%,其中情感虐待的发生率最高,为4.7%,照料忽视次之,3.6%,经济虐待2.7%,躯体忽视发生率较低,1.6%;农村、女性、无配偶、不识字、生活来源于个人劳动与其他资助救济的、需要照料、孩子数量多、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暴露在遭受虐待的风险之下;子女给予支持会降低老年人受虐的风险,其中儿子的作用比女儿具更显著的积极作用。老年人给予子女支持(除了"儿子对您说心里话")对虐待的发生没有显著作用。结论:子代给予的支持对老年虐待具有预测作用,子代给予的支持越多,老年虐待的发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虐待 代际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杜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报告还提出实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报告还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养老产业 养老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民生福祉 孤寡老人 全面建成 生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鹏 罗叶圣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7,共16页
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态势是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与关键。利用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措施。研究发现,2... 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态势是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与关键。利用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措施。研究发现,2020年少数民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10%,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老龄化进程慢于汉族。少数民族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和女性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明显。此外,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主要集中于壮族、满族、回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中,39个少数民族已进入老龄社会或老龄化社会阶段,各民族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分化进一步增大。各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供养,老年空巢家庭规模持续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凸显。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既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民族地区养老保障发展滞后于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进程;二是伴随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需破解多重挑战;三是面对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文化、地域特征的差异,应对少数民族老龄问题要进一步精准施策。研究从提高积极老龄观认识水平、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特色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等方面提出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少数民族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障 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久弥新”还是“归于平淡”:结婚时长、夫妻共识与中老年人婚姻满意度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琦峰 杜鹏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0,共12页
婚姻是联结家庭的重要纽带,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关注中老年人婚姻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观点认为夫妻在历经“七年之痒”后双方的婚姻关系将逐渐趋于稳定、回... 婚姻是联结家庭的重要纽带,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关注中老年人婚姻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观点认为夫妻在历经“七年之痒”后双方的婚姻关系将逐渐趋于稳定、回归平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基于2014、2018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三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婚时长对中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夫妻共识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基准关系来看,结婚时长会对中老年人婚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线性影响,结婚越久,中老年人的婚姻满意度就越高,这一结论在使用四种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依旧成立;其次,从群体差异来看,相较于老年、非农户口群体,中年、农业户口群体更有可能在夫妻婚姻延续过程中获得婚姻满意度的提升;最后,从内在机制来看,夫妻共识是结婚时长影响中老年人婚姻满意度的重要作用机制,结婚时长会通过增进女性婚嫁、女性生育与家务责任上的夫妻共识来提升中老年人的婚姻满意度。对此,为进一步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改善居民中晚年生活福祉,应加快构建婚姻家庭建设的支持性政策体系,积极宣扬男女平等与责任共担的社会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结婚时长 婚姻满意度 夫妻共识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一致性研究
7
作者 马琦峰 杜鹏 《西北人口》 2025年第5期58-70,共13页
在传统的婚姻家庭研究中,婚姻满意度往往来自丈夫或妻子一方的评价,然而仅凭借“一面之词”来推断夫妻婚姻关系是否准确?这一问题背后透视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双向评价视角的缺失。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与推动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双... 在传统的婚姻家庭研究中,婚姻满意度往往来自丈夫或妻子一方的评价,然而仅凭借“一面之词”来推断夫妻婚姻关系是否准确?这一问题背后透视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双向评价视角的缺失。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与推动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2018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三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及夏普利值分解等方法,探讨我国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一致性、婚姻关系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双向评价差异现象的确存在,丈夫倾向于对婚姻满意度作出更高的评价;第二,丈夫和妻子的个体特征、婚姻及家庭特征对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共性与个性并存;第三,个体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而个体的健康与经济资本带来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第四,妻子的个体特征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婚姻关系类型,女性在维系和谐稳定婚姻关系、构筑幸福美满家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此,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切实推动我国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即保障与落实女性在工作中的基本权益,鼓励夫妻双方间合理分工和责任共担;识别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影响机制,依托相关组织资源精准制定干预方案;借助家风引领重构传统婚姻教育内核,传递父辈经验对青年群体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夫妻 婚姻满意度 评价一致性 因素分解 家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老龄工作的思想与政策演变——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3
8
作者 杜鹏 谢立黎 王煜霏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老龄工作思想的结晶。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老龄政策体系,为新时代积...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老龄工作思想的结晶。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老龄政策体系,为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确立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百年党史,"积极老龄观"始终是贯穿党的老龄工作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内核,这主要体现为党将老龄群体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力量,在关爱和照顾老龄群体的同时,尽可能通过政策宣传和制度设计引导其在实践中发挥正向作用。在"积极老龄观"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对老龄工作的定位经历了从"老人问题"向"发展问题"再向"全局性问题"的认识转变,老龄政策经历了从特惠到普惠、从保基本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积极老龄观 老龄工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