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1—2013年的转载文章看近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1
作者 冯琳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96-101,共6页
本文在回顾2011—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的转载论文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中国哲学史研究情况略作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重建中国哲学自我认同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哲学的特质逐渐得到彰显,中国传统政治哲... 本文在回顾2011—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的转载论文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中国哲学史研究情况略作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重建中国哲学自我认同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哲学的特质逐渐得到彰显,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此外,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智慧,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成为学者关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哲学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学术共同体是由志同道合、具有推动学术事业发展良好意愿的学者群体所构成的。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研究兴趣,遵守共同的学术及行为规范,在相互交流和影响中推动学术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具有相互依存的紧密... 学术共同体是由志同道合、具有推动学术事业发展良好意愿的学者群体所构成的。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研究兴趣,遵守共同的学术及行为规范,在相互交流和影响中推动学术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具有相互依存的紧密关联。学术共同体以学术期刊为平台,在交流、探讨及争鸣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规范学术评价”“推动学风建设”“促进学术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对学术共同体构建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学术期刊 学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万殊,而万殊不可复归于一”——王船山的人性论及其形上基础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冯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154,166,共12页
二程和朱熹把道德学说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注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提升。王船山则认为,人性并不是基于某种绝对的本原而被内在地规定的,其形成离不开人类共同体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人性在本质上是"分殊"之性。... 二程和朱熹把道德学说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注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提升。王船山则认为,人性并不是基于某种绝对的本原而被内在地规定的,其形成离不开人类共同体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人性在本质上是"分殊"之性。船山对"分殊"之性的强调,与明中叶以来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个体性被日益重视起来的思潮不无关系。考察王船山的人性论,有助于管窥明清之际思想转型的基本面貌,并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的近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人性论 形上基础 近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4
作者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