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金融强国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何青 胡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并且金融业整体呈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此背景下仍有两大问题尚待回答:一是金融强国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通过与美英日德等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金融强国... 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并且金融业整体呈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此背景下仍有两大问题尚待回答:一是金融强国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通过与美英日德等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金融强国具有三大共同特征: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强大的金融国际影响力以及强大的核心金融要素。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经济体量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基础,但是金融市场的结构尚不完善,金融国际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依然显著。从构建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看,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功能、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金融监管的效能以及金融人才的水平与金融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实现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目标不仅要从共同特征中吸取国际经验,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而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和金融危机频发等固有矛盾。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将是中国特色金融强国的有效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资本市场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银行风险与经营效率的视角
2
作者 何平 傅竞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面对长期以来政府隐性担保下行政主导的银行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低效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实现银行业经营效率提升和优胜劣汰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发挥其制度设想中风险处置的主导平台作... 面对长期以来政府隐性担保下行政主导的银行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低效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实现银行业经营效率提升和优胜劣汰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发挥其制度设想中风险处置的主导平台作用。本文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在降低银行风险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对中小银行的信用保障和“破产可能”的明确宣示,在制度上促进了银行经营效率提高,实现了内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效用。但从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职能设定目标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对银行风险的治理产生显著影响,呈现制度“虚置”。只有增强存款保险制度主体的机构独立性,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破产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等制度化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才能真正承担起早期风险纠正和问题银行风险处置等监管功能,实现存款保险银行监管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风险 银行经营效率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和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钱宗鑫 刚健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8,共17页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稳定——抵押品渠道的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类承曜 白剑秋 李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61,共18页
本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和流动性负反馈循环理论,利用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及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日度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ARIMAX模型,探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本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和流动性负反馈循环理论,利用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及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日度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ARIMAX模型,探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债券市场风险,阻止下跌趋势蔓延方面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本文发现,一方面,扩容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收益率,提振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和活跃度,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损失螺旋”;另一方面,扩容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宏观流动性向下传导,优化了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总量和结构,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保证金螺旋”蔓延。这一结论解释了“中国化”制度背景下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的内涵逻辑,增添了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实证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带来一些启示:作为市场最后的流动性提供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特定局部风险时的准确和高效特点,通过灵活调整质押率更好地稳定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品 非传统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微观结构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青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3,共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我国内需不足主要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造成的。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也应着眼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我国内需不足主要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造成的。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也应着眼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内需 财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早期景象:猜测与争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中国"早熟"的纸币制度是惟一有别于希腊贵金属铸币惯例的"重大例外;"美洲金银流入中国之所以没有引致"价格革命",则根源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与特定储蓄偏好的交互影响;晚明以来的(白银)货币... 中国"早熟"的纸币制度是惟一有别于希腊贵金属铸币惯例的"重大例外;"美洲金银流入中国之所以没有引致"价格革命",则根源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与特定储蓄偏好的交互影响;晚明以来的(白银)货币需求异象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当时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财政税收制度的变革;而就其内质而言,一度被国人引为自豪的纸币制度其实是货币制度"内生转型"受挫以及"外生货币革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 价格革 命“均值幻觉”假说 货币“外生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金融演进之谜:王亚南与彭信威的解读
8
作者 张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1,共7页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币形制混杂所体现的利益诉求与货币价值(银价)频变所凸显的利益格局。他发现,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低货币化"现象,其根源不在"内生"机制之委靡,而在外生制度之扭曲。相比之下,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刻画与评判则投注了更多的实证精神与制度关怀。他发现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铜币跨期等重"现象,并在纸币、铜本位以及银行制度发育迟滞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内在联系;循着由货币购买力牵系出来的逻辑,彭信威还尝试性地破解了货币理论长期停滞与国民财富贮藏偏好两大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 演进谜团 王亚南与彭信威 理论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国债买卖与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转型——基于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9
作者 王国刚 罗煜 黄奕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本文从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主要科目的差异性入手分析,探讨加大国债买卖的货币政策效应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本文从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主要科目的差异性入手分析,探讨加大国债买卖的货币政策效应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美联储的资产主要聚焦于国债等证券,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主要聚焦于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这反映了中美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调控机制的差别,也反映了人民银行深化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的可操作空间。深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加大央行买卖国债的力度,需要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着力支持国债发行和交易,进一步完善国债期限结构,适时调整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充实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科目,将公开市场操作纳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完善国债交易的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债买卖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贷市场的利率决定:一个经济解释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杨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1,共6页
在中国农贷市场,供给方垄断和总供给不足的双重约束造成了市场分割,而分割的市场状态进一步导致了"多重均衡利率"的存在:关系借贷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名义上的零利率,而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式金融市场中的利率也是分别决定的。由... 在中国农贷市场,供给方垄断和总供给不足的双重约束造成了市场分割,而分割的市场状态进一步导致了"多重均衡利率"的存在:关系借贷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名义上的零利率,而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式金融市场中的利率也是分别决定的。由于正规金融和非正式金融之间的高利差状态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以下两个结果:(1)高利率驱逐低利率导致"挤出效应";(2)寻租性的套利活动。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供给,从根本上缓解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贷市场 利率机制 分割市场 供给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49
11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53,共8页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积极财政政...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有效地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反而促使我国区域差异进一步增大,但影响力度逐年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差异 时变参数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0,共8页
本文从名义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税基税收负担和部门税收负担等角度对中国税收负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大主体税种的税率处于适中水平,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农民税收负担偏重;宏观税收负担处于明显上升趋势,但未来... 本文从名义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税基税收负担和部门税收负担等角度对中国税收负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大主体税种的税率处于适中水平,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农民税收负担偏重;宏观税收负担处于明显上升趋势,但未来税收负担上升趋缓;消费有效税收负担和劳动有效税收负担呈上升趋势,而资本有效税收负担始终处于剧烈波动状态;非金融企业部门边际税收负担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从总体经济的宏观税收负担和企业部门税收负担的变动趋势推断,近10年来宏观税收负担上升部分大多由居民部门承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负担 国民收入分配 税收负担转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曹永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30,共9页
本文以1994—2005年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变参数马可夫情势转换模型将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分解为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进而考察两类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冲击... 本文以1994—2005年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变参数马可夫情势转换模型将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分解为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进而考察两类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冲击所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是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且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而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则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增长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 时变参数马可夫情势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失衡悖论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8,共16页
在中国经济保持长达三十余年高速增长为世人瞩目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比例失衡"也遭到垢病。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基于112个国家近四十年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发... 在中国经济保持长达三十余年高速增长为世人瞩目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比例失衡"也遭到垢病。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基于112个国家近四十年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消费需求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疲软,经济增长也并非是出口导向型的,而近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的确主要依赖投资拉动,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投资过度。笔者认为,支撑中国长期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失衡",实质上是一种宏观动态结构性均衡,或者说没有这种"三驾马车"的比例关系,也就没有这一时期的长期高速增长。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经济增长战略在适度降低增长速度的同时转向创新驱动增长,"三驾马车""失衡"自然会明显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三驾马车” 失衡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与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贾俊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45,共11页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责任安排的影响并不显著,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和...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责任安排的影响并不显著,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基础教育具有负影响但不显著;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和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负影响和正影响均显著增强,支出责任安排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影响则显著弱化。相应的反事实分析表明,财政承包制改革不利于省份公共服务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均等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则促进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但不利于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安排 政府间财政收入责任安排 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夏园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1,共4页
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使原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因素,它已经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制约。为此... 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使原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因素,它已经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制约。为此,针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制约,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小额信贷中观层次的金融设施,转变主流金融经营模式、引入多元化竞争方面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 机制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沙盒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应用——兼论我国“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的异同 被引量:33
17
作者 宋科 傅晓骏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114,共15页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的典型模式。本文在全面对比分析监管沙盒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金融监管行为要素构建涵盖测试空间、测试时间、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在内的"四维框架",并据此将监管沙盒与"监管试点"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同为"试验性监管"模式,"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既有相似之处,也在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主体上,"监管试点"强调持牌经营,而监管沙盒一般激励非持牌机构测试;测试规则上,"监管试点"强调"业务普惠性"和"划定刚性底线",而监管沙盒对"创新性"要求更为严格。据此本文进一步强调监管沙盒的适应性分析,在充分分析二者差异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动我国"监管试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沙盒 监管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周期、经济活动与宏观政策:最新文献述评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勇 刘琳箫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9,共10页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兴前沿研究方向,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正在逐步成为理解现代经济金融周期运行和波动的核心理论。本文对200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金融周期、经济活动和宏...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兴前沿研究方向,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正在逐步成为理解现代经济金融周期运行和波动的核心理论。本文对200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金融周期、经济活动和宏观政策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的长度通常长于经济周期,这意味着金融风险的累积是一个“过程量”;二是金融周期和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金融周期通常领先于经济周期;三是金融周期可以反映金融失衡的动态变化,且金融周期的峰值往往对金融危机具有指示器作用,因此政策部门应该对金融周期的变化予以动态监测,并针对失衡的具体对象和情况,采用合适的政策工具及时抑制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文献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活动 宏观政策 金融稳定 经济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声誉惩罚失灵的中国方案及其价值——基于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实践的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晶妹 宋哲泉 梁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12,共17页
本文以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环境违法违规声誉惩罚为测度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具有创新性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缓解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的逻辑和机制。实证证据表明:(1)在市场声誉惩罚失灵的环境领域,我国环境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受... 本文以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环境违法违规声誉惩罚为测度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具有创新性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缓解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的逻辑和机制。实证证据表明:(1)在市场声誉惩罚失灵的环境领域,我国环境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受到了显著的声誉惩罚,达到市值的-1.52%,占比总惩罚的98.06%。(2)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我国环境违法违规受到声誉惩罚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总惩罚效应的主要来源。(3)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克服了我国以往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惩罚不当的问题,将环境违法违规成本提高至与主要发达国家可比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违法违规 声誉惩罚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数据的我国居民税负分布测算研究——兼谈深化税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调整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波峰 谈咏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2,94+155,共7页
本文结合税务部门微观数据和居民家庭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税负的分布进行了测算,发现样本城市居民总体税负大致在5.24%—17.02%之间。从结构上看,间接税负占主体地位,且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所得税税负差异较大。在此基... 本文结合税务部门微观数据和居民家庭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税负的分布进行了测算,发现样本城市居民总体税负大致在5.24%—17.02%之间。从结构上看,间接税负占主体地位,且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所得税税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深化税制改革中增值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提出了负所得税制度、优化税率结构和完善居民各种性质来源收入的税收政策与管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税负 分布 微观数据 税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