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平民主义”到“革命民众政权”——大革命初期中共党内政权思想的分歧与整合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家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101,共9页
自中共二大通过民主革命纲领,中共内部围绕未来政权设计问题出现了瞿秋白的平民本位与陈独秀的国民本位两种逻辑的争论。随着中共对阶级关系、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中共逐渐将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政权主体之外,在政权... 自中共二大通过民主革命纲领,中共内部围绕未来政权设计问题出现了瞿秋白的平民本位与陈独秀的国民本位两种逻辑的争论。随着中共对阶级关系、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中共逐渐将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政权主体之外,在政权的阶级属性上肯定无产阶级对政权的领导,在政权发展上强调政权向共产主义革命过渡中的作用。最终,瞿秋白的"平民政权"思想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共在"革命民众政权"的名义下整合了党内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主义 平民政权 分歧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党内“左”倾、右倾判定标准考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淑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71,共9页
从八七会议到九一八事变的四年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共党内"左"倾、右倾含义及判定标准几经变化,从最初以"无间断革命论"和"直接革命形势"为标尺界定的种种机会主义表现,到以是否有利于"准备革... 从八七会议到九一八事变的四年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共党内"左"倾、右倾含义及判定标准几经变化,从最初以"无间断革命论"和"直接革命形势"为标尺界定的种种机会主义表现,到以是否有利于"准备革命高潮"为红线划出的盲动主义,再到对托陈派"取消主义"的批判以及遵循共产国际指示对立三路线"形‘左’实右"的判定。对"左"倾、右倾判定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党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左”倾 右倾 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起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6,共16页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共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与建设思想的总称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在不同时期绵延嬗变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成果颇丰。梳理新民主主义文...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共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与建设思想的总称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在不同时期绵延嬗变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成果颇丰。梳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历史脉络对于深化中共文化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文化思想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以来 述评 思想史研究 文化革命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俄乱”到“俄式革命”——再论“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参照”作用(1917—1921)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雪楠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8,共8页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不能外于世界"的集体焦虑中反复权衡"改造社会"和"改造政治"二者关系,从而回答"改造中国"命题的一个生动实例。最后,以"改造政治"为目标的中国革命者,最先跳出"世界的中国"语境下所产生的种种争论,找到了引领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启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改造中国 社会革命 争论 “世界的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军参干运动研究——以北京市青年学生和工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进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100,共9页
20世纪50年代初,为培养新型军事干部,中共组织地方知识青年报考军队院校。经过广泛的军事动员和政治动员,全国共有9万余名学生和工人进入军校学习。此举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储备了一支现代化人才队伍,也推动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开展。本文以... 20世纪50年代初,为培养新型军事干部,中共组织地方知识青年报考军队院校。经过广泛的军事动员和政治动员,全国共有9万余名学生和工人进入军校学习。此举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储备了一支现代化人才队伍,也推动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开展。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以原始档案和相关文献、报道为依据,考察参军参干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以及中共兼顾国防、经济和组织建设的情况,力图还原这一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工人 参军参干 军队建设 抗美援朝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输还是互动:中共初创时期革命理论转变的再认识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家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提出,到共产国际四大对其作出正式修正,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分类经历了由先进与落后两分法,至发达、初步发展与落后三分法的转变,对民族革命运动的态度也由摇摆不定走向坚决支持。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提出... 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提出,到共产国际四大对其作出正式修正,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分类经历了由先进与落后两分法,至发达、初步发展与落后三分法的转变,对民族革命运动的态度也由摇摆不定走向坚决支持。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提出和转变,影响了中共一大纲领的形成,以及自一大至二大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策略、革命任务和目标等方面认识的转变。在此进程中,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代表张太雷与共产国际领导人萨发洛夫对民族殖民地理论的修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殖民地理论 民主革命纲领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引进到赎回:新中国初期的中苏合资企业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文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中苏合资企业的引进是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重要成果之一,反映了中苏双方的共同意愿。在"平权合股"原则指导下,尽管中苏双方仍存在一些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分歧,但合资企业总体上对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中苏合资企业的引进是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重要成果之一,反映了中苏双方的共同意愿。在"平权合股"原则指导下,尽管中苏双方仍存在一些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分歧,但合资企业总体上对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从合资企业被引进到赎回的历史过程看,《中苏贷款协定的议定书》和《补充协定》的签订,以及新任苏共高层对"合资"的否定和保留态度,决定了其最终走向终结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合资企业 平权合股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 被引量:4
8
作者 侯德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政策选择,它以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睦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的民族政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作为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三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在国家(或成员邦)宪... 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政策选择,它以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睦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的民族政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作为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三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在国家(或成员邦)宪法框架内的制度;(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三)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一个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民族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不同视角,这三个视角是统一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政治制度 政治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仲泉党史著作出版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郑宁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27,共2页
最近,济南出版社出版了石仲泉的《我观党史》(三卷本)和《党史热点面对面》。两书围绕党史中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透彻地阐释党史重要理论,辩证地分析党史重大事件,客观评价党史重要人物,提供了若干新史料,提出了若干新观点... 最近,济南出版社出版了石仲泉的《我观党史》(三卷本)和《党史热点面对面》。两书围绕党史中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透彻地阐释党史重要理论,辩证地分析党史重大事件,客观评价党史重要人物,提供了若干新史料,提出了若干新观点,不仅注重探索历史规律,而且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是石仲泉近年来党史研究成果的集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著作 石仲泉 出版社 研讨会综述 《我观党史》 历史规律 总结经验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第一手资料,梳理20世纪50年代各行业学习苏联的情况,展现了人们对苏联经验的崇拜、追寻及反思,揭示了苏联经验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报纸、广播、通讯社既是宣传苏联经验的重要平台,也是学习苏联经验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第一手资料,梳理20世纪50年代各行业学习苏联的情况,展现了人们对苏联经验的崇拜、追寻及反思,揭示了苏联经验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报纸、广播、通讯社既是宣传苏联经验的重要平台,也是学习苏联经验的重要领域。有关中国新闻界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研究有少量著述~①,略叙中苏双方代表团来往,重在反思新闻业务界的经验教训,但未见有对同期历史学新材料及研究成果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经验 学习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