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尔福特纲领》及考茨基的“解说”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共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63,共11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尔福特纲领》及考茨基的解说《阶级争斗》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共的创建与早期思想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其有关议会斗争的思想和阶级分析的模式,值得格外重视。《阶级争斗》等书中关于&q...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尔福特纲领》及考茨基的解说《阶级争斗》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共的创建与早期思想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其有关议会斗争的思想和阶级分析的模式,值得格外重视。《阶级争斗》等书中关于"阶级分析"的具体示范,为中共领导人深入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制定正确的革命方略,提供了分析路径和认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福特纲领》 《阶级争斗》 考茨基 中共 议会斗争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中共中央编写党史教科书的设想 被引量:5
2
作者 耿化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44,共10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编撰一部全面完整的党史教科书,一直处在中共中央的视野下,有过编写计划,采取了若干举措。之所以提出这项编写党史的任务,起初是为迎接中共八大做准备,后来是为适应国际国内反修斗争的需要,最终因为"文...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编撰一部全面完整的党史教科书,一直处在中共中央的视野下,有过编写计划,采取了若干举措。之所以提出这项编写党史的任务,起初是为迎接中共八大做准备,后来是为适应国际国内反修斗争的需要,最终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夭折。其间经历的反复、变动乃至放弃,同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域的改写历史之思潮,以及国内中共党史编写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改革开放前 党史编写 党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农补工”到“以工补农”——新中国城乡二元体制述论 被引量:21
3
作者 辛逸 高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4,共10页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政策的角度研讨新中国60年城乡关系的变迁,认为城乡政策先后经历了确立并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农补工",到开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工补农"两个主要阶段。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既符...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政策的角度研讨新中国60年城乡关系的变迁,认为城乡政策先后经历了确立并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农补工",到开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以工补农"两个主要阶段。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既符合世界其他同类国家经济社会演变的规律,也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以农补工 以工补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山西省委与长治老区的十个合作社 被引量:11
4
作者 辛逸 高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90,共10页
长治十个合作社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山西省委和长治地委土改后希望农村尽快进入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其创办和维护也是在两级党委的直接推动下实现的。十个合作社创办的理念与实践,为中共中央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具有... 长治十个合作社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山西省委和长治地委土改后希望农村尽快进入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其创办和维护也是在两级党委的直接推动下实现的。十个合作社创办的理念与实践,为中共中央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具有说服力的地方性个案,直接推动了全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由普及和巩固常年互助组迅速地转向了农业合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委 长治十个合作社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妇女解放理论的开创与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少鹏 周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197,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是以工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决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不可能考虑农村妇女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动员和组织农妇运动的过程中发...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是以工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决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不可能考虑农村妇女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动员和组织农妇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的农村妇女解放理论,既是中国共产党思考和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中国共产党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经济学界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认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家由探讨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特质和普遍性等宏观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如有的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有的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认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家由探讨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特质和普遍性等宏观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如有的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有的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并非为中国所独有,具有世界普遍性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但长期为学界所忽略,应该加以认真揭示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经济思想 沈志远 李勉 许涤新 陶大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少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8,共13页
20世纪20年代,劳动妇女运动与知识妇女女权运动之间的分歧开始浮现。本文用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两个分析性概念理论化20年代的两种妇女运动。围绕20年代妇女参政的论争,分析和展示两种妇运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和共识。
关键词 社会主义女权 自由主义女权 第二次妇女参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年困难时期城乡饥荒差异的粮食政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辛逸 葛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9,共7页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后,国家应对农产品需求矛盾的制度安排是对农产品实行高度控制的统购统销。"大跃进"后出现粮食严重短缺时,"左"倾错误通过统购统销所展示出来的制度刚性,是通过"统购"征走了农村的...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后,国家应对农产品需求矛盾的制度安排是对农产品实行高度控制的统购统销。"大跃进"后出现粮食严重短缺时,"左"倾错误通过统购统销所展示出来的制度刚性,是通过"统购"征走了农村的余粮甚至部分口粮;通过"统销"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粮食供给。国家在救助城乡饥荒时所采取的不同对策以及农村干部考核任用的制度性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饥荒。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除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制度性"的农村饥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购统销 高征购 农村饥荒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老区互助组织与社会主义--山西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洁 辛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共10页
本文在引用和解读大量地方性材料的基础上,认为山西长治老区的互助传统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自发形成的;长治互助组中的按劳分配和公共积累,本质上明晰和维护了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私有产权,与后来合作社中的按劳分配... 本文在引用和解读大量地方性材料的基础上,认为山西长治老区的互助传统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自发形成的;长治互助组中的按劳分配和公共积累,本质上明晰和维护了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私有产权,与后来合作社中的按劳分配和公共积累本质不同;土改后长治地区出现的土地买卖、两极分化,被合作化的倡导者严重夸大了。所以,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互助合作,不可能自然生长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长治老区 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辛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7,43,共7页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它具有不稳定、不统一、低水平和追求绝对平均等特征。大公社绝对平均分配的尝试,从根本上颠覆了社会秩序与动力机制,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次倒退,直接促成了人民...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它具有不稳定、不统一、低水平和追求绝对平均等特征。大公社绝对平均分配的尝试,从根本上颠覆了社会秩序与动力机制,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次倒退,直接促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并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饥荒的制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社 供给制 平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版业述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海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9,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版事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的出版事业既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共的抗日方针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和研究该...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版事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的出版事业既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共的抗日方针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和研究该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版业中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类别、印刷与发行、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对当今出版事业的发展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出版业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