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政治推送”:运行机理、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1
作者 李小波 翟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算法政治推送”是指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追求某种政治目的,运用算法技术进行政治信息生产、过滤、分发与交互,实现精准匹配并影响目标受众思想意识和态度观念的过程。其内在运行机理可归结为:以特定议题生产主导数据输入,以操控平台信... “算法政治推送”是指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追求某种政治目的,运用算法技术进行政治信息生产、过滤、分发与交互,实现精准匹配并影响目标受众思想意识和态度观念的过程。其内在运行机理可归结为:以特定议题生产主导数据输入,以操控平台信息分发设置议程,以意见领袖的动员作用引导公众认知,以算法重构碎片信息完成叙事转换并实现精准投送。“算法政治推送”的“非中立”属性进一步引发公众政治认同耗散、影响国家话语领导权、社会群体思潮极化和个体舆论认知失调等意识形态风险。应重视算法政治推送及其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依托技媒融合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运用精细化和场景化的算法技术把握话语中心,健全过程监管审查机制,避免算法决策极端化,打造“自治+共治”的协同模式,推进平台责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政治推送 运行机理 意识形态风险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情景推演方法
2
作者 胡今鸣 胡啸峰 +2 位作者 石磊 石拓 滕腾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8,共11页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为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的高效防范提供精准依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市CBD地区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将入侵终点设置为顶层,设计了3种不同的入侵情景。情景推演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下(未进行任何优化措施),SARSA模型的训练性能最佳。优化安防系统后发现,在建筑内的层间节点增加安防系统投入最有效。该优化情景下,安防系统投入与风险值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随着安防系统投入的增加,入侵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入侵 情景推演 超高层建筑 强化学习 贝叶斯网络 安防系统 SARSA模型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社区改造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北京市朝阳区Y社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蔚 黄家亮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老旧社区改造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Y社区的实践经验表明,老旧社区改造要从回应社区公共议题入手,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总体格局,并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社区资源整合机制上下功夫... 老旧社区改造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Y社区的实践经验表明,老旧社区改造要从回应社区公共议题入手,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总体格局,并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社区资源整合机制上下功夫。在推进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提升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 多元主体治理 社区福利 社区参与 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浩钧 胡啸峰 吴建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1,共7页
为实现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的智能化识别,提出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识别方法。定义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并设计6组场景模拟方案,通过对3种不同行为模式进行模拟,构建模型训练与验证所需图像数据集,并基于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化学... 为实现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的智能化识别,提出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识别方法。定义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并设计6组场景模拟方案,通过对3种不同行为模式进行模拟,构建模型训练与验证所需图像数据集,并基于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融合SimAM注意力机制且使用WIoU损失函数的模型识别精确率达0.996,召回率0.996,mAP@0.5为0.996;泛化能力测试精确率为0.891,召回率为0.783,mAP@0.5为0.821,融合SimAM注意力机制且使用WIoU损失函数后的模型的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与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化学实验室 目标检测 模式识别 YOLOv7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态-势”情景构建与组合推演方法
5
作者 刘艺 李茂源 +1 位作者 王欣芝 张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90,共8页
为解决大型活动踩踏事故形成过程情景描述困难,决策者对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情景演化不易掌握等问题,提出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态-势”情景构建与组合推演方法。首先,从影响大型活动形成的人、场地、管理、环境4因素提取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情... 为解决大型活动踩踏事故形成过程情景描述困难,决策者对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情景演化不易掌握等问题,提出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态-势”情景构建与组合推演方法。首先,从影响大型活动形成的人、场地、管理、环境4因素提取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情景要素,建立对大型活动研究的“态”“势”形式化表达方法;其次,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给出情景“态-势”转化的推演描述与计算方法;最后,以上海外滩事故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大型活动踩踏事故“态-势”情景构建与推演方法,能够提供情景结构化表达的统一方式和突发事件情景之间演化进程的重构还原。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演结果与外滩事故实际发展过程基本一致,证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活动 踩踏事故 “态-势”情景 情景构建 组合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警务应用中的异化及其风险规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小波 李文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9,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及广泛应用,其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演化为治理手段。人工智能在警务工作中应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但人工智能“有缺陷”主体的特质使其难以“无缝”嵌入警务工作中,如不加限制地使用,势必会对警务目的、个人隐私、...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及广泛应用,其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演化为治理手段。人工智能在警务工作中应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但人工智能“有缺陷”主体的特质使其难以“无缝”嵌入警务工作中,如不加限制地使用,势必会对警务目的、个人隐私、执法伦理及道德情感形成冲击。应对人工智能在警务工作中异化风险,应明确人类在警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警务工作中“人—机”的分工,以“谁应用谁负责”为原则解决归责困境,将警务活动的价值理性充分融入人工智能中,推动人工智能在警务应用中的合理化与安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异化 主体性 交往理性 风险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的策略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小波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1,共5页
[目的/意义]掌握全国民警微信公号发展情况,分析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策略和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选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涉警舆情事件,通过自建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结合无结构访谈法和第三方数据揭示民警微信公号运营者心... [目的/意义]掌握全国民警微信公号发展情况,分析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策略和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选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涉警舆情事件,通过自建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结合无结构访谈法和第三方数据揭示民警微信公号运营者心理动机,进而归纳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民警微信公众号在重大涉警舆情发生的各阶段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介入策略;官方态度、事实真相和吸引流量是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利用民警微信公号的作用,提升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处理的技艺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警微信公众平台 涉警舆情事件 介入策略 官方态度 警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的张力——兼论治安学知识生产的内在动因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1,共8页
学科内在矛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因,其在学科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治安学的内在矛盾是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张力,两者对立统一于治安学发展的始终,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对立性体现在,... 学科内在矛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因,其在学科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治安学的内在矛盾是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张力,两者对立统一于治安学发展的始终,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对立性体现在,治安秩序的获得意味着对个体自由的限制,个体自由对治安秩序具有天然的排斥性;两者的统一性体现在,保障个体自由是治安秩序正当性的基础,治安秩序通过限制个体自由服务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对治安学而言,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的方案是通过良法的适度社会控制。治安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在于因应时代变化,以治安秩序结构为核心,在研究平衡两者矛盾中不断地推进知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学 内在矛盾 个体自由 治安秩序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安语境下信任的价值、本体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舒文 张小兵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5,共10页
认为应从更广泛意义上的信任出发,在本体论层面阐释信任与治安的关系。在功能价值上,信任对于治安是一种确定性的渊源,是本体安全感的起源,能够反映治安核心矛盾的平衡,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和治安资源。在运行机理上,通过“信任—不信任... 认为应从更广泛意义上的信任出发,在本体论层面阐释信任与治安的关系。在功能价值上,信任对于治安是一种确定性的渊源,是本体安全感的起源,能够反映治安核心矛盾的平衡,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和治安资源。在运行机理上,通过“信任—不信任”的开放二元阈限,个体能够克服存在焦虑,参与到社会秩序中,并促成对社会风险的识别和排除。在实践中,现代性的推进伴随着信任的转型、信任危机以及不信任供给困难等困境。对此,应当通过构建积极信任关系、保障多元信任体系、主动构建风险文化、搭建可持续的公共信任资源网络等思路,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实践的信任机制,助力治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 信任 不信任 价值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