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促进公安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学习江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笔谈
1
作者 阎俊杰 程胜军 +8 位作者 周英杰 宫志刚 田全华 汪勇 唐若雷 熊一新 王大为 郝宏奎 谢林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今年4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发表了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世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特别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发表后,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和高等教育... 今年4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发表了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世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特别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发表后,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了将学习“讲话”的活动推向深入,本刊编辑部邀请本校有关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促进公安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一论题进行了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荣发展 公安社会科学 重要讲话 江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能力”的治安治理共同体化
2
作者 邹湘江 隋玉龙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治安治理共同体化是对多元主体关系的调适,进而逐步塑造出特定的治安治理能力,以满足相应的治安治理需求。因此,“主体关系”与“治安治理能力”是治安治理共同体化进程的两条线索,二者相互参照、相互适配,构成治安治理共同体化的核心... 治安治理共同体化是对多元主体关系的调适,进而逐步塑造出特定的治安治理能力,以满足相应的治安治理需求。因此,“主体关系”与“治安治理能力”是治安治理共同体化进程的两条线索,二者相互参照、相互适配,构成治安治理共同体化的核心逻辑。在共同体前期阶段,主体关系为多元主体的积极涌进,即主体关系社会化,能力要求为多元主体参与能力;在共同体中期阶段,主体关系体现在制度化与稳定化,即主体关系结构化,能力要求为合作行动持续能力;在共同体后期阶段,主体关系为价值认同的一致性,即主体关系价值化,能力要求为价值内化认同能力。在治安治理共同体化的过程中,“主体关系”指引“治安治理能力”的构造,“主体关系”从结合体关系逐渐迈向共同体关系,治安治理能力也随之提升,持续释放治安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治理 共同体化 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治安治理机制研究——基于L省SD派出所的考察
3
作者 罗荔丹 宫志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3,156,共12页
以SD派出所运行过程为个案,遵循适应性视角,搭建“警务显著性—规范资源空间”分析框架,通过对侗族、苗族发生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建构出改造、妥协、变通和衡平四种差异化治理模式。在激励与约束机制驱动下,派出所主动基于目标考核、权威... 以SD派出所运行过程为个案,遵循适应性视角,搭建“警务显著性—规范资源空间”分析框架,通过对侗族、苗族发生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建构出改造、妥协、变通和衡平四种差异化治理模式。在激励与约束机制驱动下,派出所主动基于目标考核、权威介入和社会舆论进行分类治理,通过国家治安规范与民间治安资源混合运用建构基层治安治理的PN结效应。为避免治安治理负效应,构建整体性治理理念,实现“治理法治化”和发挥“三治融合”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治理 差异化策略 派出所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职业能力培养下的实训课程设置探讨——以治安专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湘江 李春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93-96,共4页
新形势下,公安教育中加强公安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迫切要求。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专业职业技能、实战能力的培养等重任。当前部分公安院校治安专业实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存在科目、内容瞄准招警考试的功利性以及学时安排方... 新形势下,公安教育中加强公安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迫切要求。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专业职业技能、实战能力的培养等重任。当前部分公安院校治安专业实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存在科目、内容瞄准招警考试的功利性以及学时安排方面的混乱、随意性等问题。未来治安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应该紧贴应用型人才、实战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实训科目、实训内容、课时安排、实训条件等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专业 实训课程 职业技能 实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安治理结构变迁及其逻辑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春勇 魏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100,共13页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治安治理模式发生了诸多结构性的变迁,这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的重要方面。依据治理主体构成变化,乡村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分为群众化、专业化和多元化三个时期。伴随国家权力的下沉、回缩与再进入,三个时期...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治安治理模式发生了诸多结构性的变迁,这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的重要方面。依据治理主体构成变化,乡村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分为群众化、专业化和多元化三个时期。伴随国家权力的下沉、回缩与再进入,三个时期乡村治安治理遵循的主要路线分别是对敌斗争、矛盾调处和共同体构建,其分别遵循的是革命或政治的逻辑、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总体性变革的逻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秩序构建的核心内容,治理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构建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需求相适应、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模式,是乡村治安治理模式创新的总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基层治安治理 群众化 专业化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执行研究——以J市为例
6
作者 张李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是公安机关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的创新举措,使执行情况开展研究能够摸清现状、发现问题、瞄准方向。借鉴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创建“政策目标-政策资源-主体意向-系统环境”四维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 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是公安机关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的创新举措,使执行情况开展研究能够摸清现状、发现问题、瞄准方向。借鉴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创建“政策目标-政策资源-主体意向-系统环境”四维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以江苏省J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执行中存在部分条款适用有争议、警力资源投入不充足、民警价值认知有差异、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研究表明,提高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执行效果需要多措并举,包括统一规范执行标准、科学有效配置资源、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以及健全多元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案件 快速办理程序 政策执行 霍恩-米特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政治推送”:运行机理、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7
作者 李小波 翟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算法政治推送”是指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追求某种政治目的,运用算法技术进行政治信息生产、过滤、分发与交互,实现精准匹配并影响目标受众思想意识和态度观念的过程。其内在运行机理可归结为:以特定议题生产主导数据输入,以操控平台信... “算法政治推送”是指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追求某种政治目的,运用算法技术进行政治信息生产、过滤、分发与交互,实现精准匹配并影响目标受众思想意识和态度观念的过程。其内在运行机理可归结为:以特定议题生产主导数据输入,以操控平台信息分发设置议程,以意见领袖的动员作用引导公众认知,以算法重构碎片信息完成叙事转换并实现精准投送。“算法政治推送”的“非中立”属性进一步引发公众政治认同耗散、影响国家话语领导权、社会群体思潮极化和个体舆论认知失调等意识形态风险。应重视算法政治推送及其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依托技媒融合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运用精细化和场景化的算法技术把握话语中心,健全过程监管审查机制,避免算法决策极端化,打造“自治+共治”的协同模式,推进平台责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政治推送 运行机理 意识形态风险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纵向职责同构:历史梳理、路径依赖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谭羚雁 张小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政府职责体系是涉及机构设置、权责配置以及政府内各要素间运行关系的综合性概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横向大部制改革正稳步推进,纵向则具有“职责同构”的总特点。公安机关纵向职责同构是特定历史... 政府职责体系是涉及机构设置、权责配置以及政府内各要素间运行关系的综合性概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横向大部制改革正稳步推进,纵向则具有“职责同构”的总特点。公安机关纵向职责同构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有利于政令畅通,但过度依循传统科层制运转模式,官僚化倾向凸显;权力结构失衡,权责关系断裂,权力责任缺失;缺乏对外的适应性与回应性,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权力本位的压力型体制和公安事权尚未法治化进一步强化了公安机关职责同构的路径依赖。基于政府职责体系的宏观框架,应从逻辑起点、目标原则、机构设置、职能配置、配套改革、社会协同等维度,系统思考公安机关纵向职责体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责体系 职责同构 路径依赖 职责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中的治安保障——以“马航事件”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寇丽平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7期49-55,共7页
治安保障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中能够防止事态蔓延扩大,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治安保障涉及对人、地、物、事、信息等要素的管理。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存在事件定性难,家属情绪波动大,涉及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等... 治安保障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中能够防止事态蔓延扩大,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治安保障涉及对人、地、物、事、信息等要素的管理。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存在事件定性难,家属情绪波动大,涉及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等特点,对治安保障的挑战十分严峻。马航失联事件采取的治安保障措施主要有:信息收集研判、家属确认与登记、分区管理、协调沟通、抗议活动导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 治安保障 马航失联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的治安灾害事故研究(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健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61-64,共4页
三、英国的治安灾害事故分析与模拟演练 (-)关于灾害事故分析。在对治安灾害事故的研究中,英国专家认为,有些因素对收集事故资料和进行事故分析具有不利影响。
关键词 英国的治安灾害事故 模拟演练 事故分析 模拟训练 参加者 理论研究 表面真实性 事故处置 有效性 真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统合:县域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行动逻辑——以L县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11
作者 任群委 马宝成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5,共10页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提出,为分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统合的分析新视角。基于该视角对L县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分析发现,L县通过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一张网”联动与集中指挥权、战时集中办公与平时阵地角色等融合、制度与...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提出,为分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统合的分析新视角。基于该视角对L县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分析发现,L县通过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一张网”联动与集中指挥权、战时集中办公与平时阵地角色等融合、制度与技术赋能网格化管理等改革举措,实现了灾种、主体、过程和资源的有效统合,缓解了县域有限应急资源同突发事件有效处置之间的张力。鉴于L县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风险治理工作质效不足、应急资源的统筹空间和统合成效有限以及多重改革“堕距”等问题。我国需要坚持平战结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开放性统合等原则,高度警惕“木桶效应”,加快健全县级应急管理领导协同体制、综合运用多种统合手段、兼顾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统合,统筹推进县域统合型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统合 应急管理体制 改革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中的治安社会资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陶然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防控网络的构建过程就是大量挖掘、科学整合与充分利用各种治安资源的过程。治安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关系结构之中,是人们在经常性互动中围绕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所形成的特定关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防控网络的构建过程就是大量挖掘、科学整合与充分利用各种治安资源的过程。治安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关系结构之中,是人们在经常性互动中围绕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所形成的特定关系,是能够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便利与积极力量的无形资源。治安社会资本能够降低治安防控体系的运行成本、提升治安效益,提供社会支持、实现防控主体多元化,严密治安防控网络、真正实现立体化防控,同时也是公民社会治安自治的动力来源。建立家庭—社会—职业三位一体的社会资本结构、以诚信体系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网络、以社区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应当成为培育治安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防控体系 治安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 治安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道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治安制度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陶然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治安制度是治安主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约束,主要表现为正式的治安规范及其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制度在模式、主体、法律和工作方式四个维度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治安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治安警务主体... 治安制度是治安主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约束,主要表现为正式的治安规范及其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制度在模式、主体、法律和工作方式四个维度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治安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治安警务主体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治安法律体系趋向严密与完善,治安行政走向法治化;治安执法信息化、人性化水平不断提高。总的说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治安制度变迁源于自身制度缺陷与制度环境变迁,是以追求治安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渐进式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治安制度的变迁不仅要力求突破路径依赖的束缚,更要坚持法治思维,方能满足社会治安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道变革 治安制度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史全增 孙文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129,共9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引导公安机关立足教育、保障人权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功能,有助于确保治安管理的实效性,进而更好地实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作用在立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引导公安机关立足教育、保障人权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功能,有助于确保治安管理的实效性,进而更好地实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作用在立法和实践中的充分发挥,需要遵循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厘清教育和处罚的功能取向及其局限,优化原则的实现手段。为了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更好地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实质要求,应当减少行政拘留的设定及降低其幅度,增加教育措施的实体与程序设定,并完善行政处罚告知和听证等与教育相关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管理处罚法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社会治安秩序 立法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在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中的新角色和新机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龙 隋玉龙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目的/意义]公安机关的新角色和新机制研究,旨在从角色新定位、机制新模式、角色和机制相适应的综合视角,推进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发挥职能作用。公安机关的新角色和新机制是... [目的/意义]公安机关的新角色和新机制研究,旨在从角色新定位、机制新模式、角色和机制相适应的综合视角,推进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发挥职能作用。公安机关的新角色和新机制是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现代警务体系、加快构建符合实战化要求的公安机关职能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要求、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读和理论推演的方法,阐述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剖析影响公安机关角色更新和机制优化的潜在因素,构建适应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公安机关新角色和新机制结构框架,并对深化公安机关改革、功能升级、战斗力提升提出政策建议。[结果/结论]新时代公安机关的新角色塑造集打击、参与、预防、改革和服务为一体,并具有丰富的改革新内涵;新机制优化路径包括树立嵌入式、标准化的警务工作理念,构建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警务实战机制,差序共治、资源共享的警务合作机制,事权清晰、保障有力的警务改革机制,“情指行”一体化的警务运行机制,推动警务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治理 公安机关新角色 公安机关新机制 公安工作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的体系认定与价值实现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小川 李德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在治安案件中承认正当防卫的效力,是治安管理处罚和刑罚实体衔接的自然延伸,是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实践向度。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认定体系缺失,治安案件查处职能在实践中产生撕裂,治安处罚的二元法律属性不协调,导致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 在治安案件中承认正当防卫的效力,是治安管理处罚和刑罚实体衔接的自然延伸,是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实践向度。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认定体系缺失,治安案件查处职能在实践中产生撕裂,治安处罚的二元法律属性不协调,导致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的效力空间狭小逼仄。亟需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引入正当防卫的法律话语和制度规范,将查处实践转向规范宣示和行为示范,通过治安案件查处的法律功能实现正当防卫制度在治安案件中的法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案件 正当防卫 防卫权保障 治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需要与制度空间:中国辅警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春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7,共9页
随着社会治安治理需要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国辅警从无到有,逐渐从治安联防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支专职警务辅助力量,其性质由群防群治力量成为专职专业人员。中国的辅警产生、壮大以及被行政吸纳成为体制力量,满足了治理需要与制度体... 随着社会治安治理需要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国辅警从无到有,逐渐从治安联防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支专职警务辅助力量,其性质由群防群治力量成为专职专业人员。中国的辅警产生、壮大以及被行政吸纳成为体制力量,满足了治理需要与制度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合法性基础。辅警与警察一体嵌入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既与中国传统的集权简约治理逻辑暗合,又与1949年以来政法体制的生发同轨,是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生动实践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联防队 辅警 国家治理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公安大脑”助力警务效能提升 被引量:7
18
作者 伏佩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126-127,共2页
智慧“公安大脑”是新时代下公安改革创新发展的产物,其立足于警务工作信息化、集约化、实战化、人本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促进警务治理向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智慧“公安大脑”建设是公安机关深化... 智慧“公安大脑”是新时代下公安改革创新发展的产物,其立足于警务工作信息化、集约化、实战化、人本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促进警务治理向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智慧“公安大脑”建设是公安机关深化科技信息化应用提升警务效能的典型体现,其推动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实现了警务指挥高效化,提升了警务实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公安大脑” 警务治理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机关司法属性探源及其流弊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川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在侦查领域进展缓慢,侦查权仍是司法控制的真空地带,这与公安机关的双重属性理论有密切关系。公安机关的行政属性由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的司法属性由公安学界内部提出后,在公安实务界和党、政部门形成理论...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在侦查领域进展缓慢,侦查权仍是司法控制的真空地带,这与公安机关的双重属性理论有密切关系。公安机关的行政属性由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的司法属性由公安学界内部提出后,在公安实务界和党、政部门形成理论共识。但国家法律层面并未直接确立公安机关的司法属性,而是选择了模糊化回应公安机关的性质问题;法学界与公安学界形成了观点相反的两大阵营,使公安机关性质问题更加扑朔迷离。公安机关双重属性钳制了侦查权的控制模式和刑事诉讼构造,因而,"去司法化"、还原公安机关的行政权本质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体制改革 公安机关 行政权 司法权 双重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治安自治理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国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59-61,共3页
快速社会转型推动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共同体治安自治理论着眼于城乡社区纠纷、警务机构工作负荷加重、社区力量参与治理不足等问题,以发挥党委政府整合功能、全员参与社区治安、分工协作、整体营造、法治支持等思想... 快速社会转型推动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共同体治安自治理论着眼于城乡社区纠纷、警务机构工作负荷加重、社区力量参与治理不足等问题,以发挥党委政府整合功能、全员参与社区治安、分工协作、整体营造、法治支持等思想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重构共同体整合体系、明确共同体分工协作关系、调动共同体组织和成员参与共同体治安和整体营造的共同体自治活动,实现共同体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树立治安共同体整体营造理念,改革共同体整合机制,重构共同体法律支持体系是实现共同体治安自治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治安自治 社会治理 社区总体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