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杰华 于学军 《人口与发展》 CSSCI 1995年第2期57-59,共3页
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陆杰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于学军(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博士)一、前言人口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涉及到人口的增长变动与社会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之间关... 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陆杰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于学军(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博士)一、前言人口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涉及到人口的增长变动与社会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随着全社会的经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商品需求 商品生产 耐用消费品 年龄结构 人口发展趋势 家庭规模 消费需求 容量预测 社会主义市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计划生育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书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20,共8页
近四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已从1982年的6729万人增长到9120万人,8年间净增2391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8.7‰。为了弄清少数民... 近四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已从1982年的6729万人增长到9120万人,8年间净增2391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8.7‰。为了弄清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形势,把握未来的趋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妇女 少数民族人口 生育水平 妇女总和生育率 生育率转变 1990年 人口普查 计划生育 年龄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人口学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占联 《人口与发展》 CSSCI 1995年第4期55-,11,共2页
工商人口学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冯占联(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对于人口学者而言,工商人口学的任务是:借助人口学的一套研究和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口数据,及其他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资料,并通过市场调查... 工商人口学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冯占联(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对于人口学者而言,工商人口学的任务是:借助人口学的一套研究和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口数据,及其他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资料,并通过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预测等手段,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研究 中国发展 定量研究 有利条件 定性研究方法 工商企业 消费者 情报研究 人口学研究 定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 被引量:21
4
作者 顾宝昌 彭希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3,共7页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生育率上,加之生育率下降又如此急速,使得很少有人在注意伴随生育率下降而来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生育下降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下降 总和生育率 人口态势 低生育率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转变 计划生育政策 出生性别比 独生子女 控制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毅 郭维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12,54,共5页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之一。在自然状态下,出生性别比的数值是相当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为105—106左右。出生性别比数据的异常,大致可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人为的干扰,例如选择性人工流产;一种是由于统计失实。从...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之一。在自然状态下,出生性别比的数值是相当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为105—106左右。出生性别比数据的异常,大致可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人为的干扰,例如选择性人工流产;一种是由于统计失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溺婴对零岁组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并不属于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范畴,但由于难以对这种现象进行统计学考查,因此,由此而产生的结果往往与出生性别比的变化混合在一起,增加了对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分析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女婴 出生婴儿性别比 抽样调查 有关问题 农村 胎儿性别鉴定 人口生育率 计划生育 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性别比与出生性别比新论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3,共7页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口与社会各界及国际组织关注的热点。如何分析它,认识其对人口与社会问题产生的影响,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名人口学家马瀛通在掌握国内外大量学术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口与社会各界及国际组织关注的热点。如何分析它,认识其对人口与社会问题产生的影响,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名人口学家马瀛通在掌握国内外大量学术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分析结论,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本文原以“关于出生性别比与人口性别比的若干问题”为题发表于《中国人口报》1993年5月24日理论版,刊出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应读者要求,并征得作者同意,本刊全文转载此文,转载前,作者对原文又作了若干重要补充和修订,并易文章标题为“人口性别比与出生性别比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总人口性别比 性染色体 孩次 人口出生性别比 死亡性别比 女性 第二孩 平均预期寿命 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婚姻市场“挤压”的人口学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学军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26,共4页
婚姻市场及婚姻挤压的概念从概念上看,婚姻市场就是寻找配偶的男性和女性聚合在一起,互相商讨缔结婚约的可能性,以至达成婚姻的场所。我们熟知的“婚姻介绍所”就是典型的婚姻市场。婚姻市场不同于经济市场。婚姻市场比一般的经济市场... 婚姻市场及婚姻挤压的概念从概念上看,婚姻市场就是寻找配偶的男性和女性聚合在一起,互相商讨缔结婚约的可能性,以至达成婚姻的场所。我们熟知的“婚姻介绍所”就是典型的婚姻市场。婚姻市场不同于经济市场。婚姻市场比一般的经济市场复杂和微妙得多,除了经济因素外,它还包括伦理的、道德的、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等多种因素。结婚是两性的结合,在一夫一妻制下,结婚的男女人数应该是相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出生性别比 人口学 经济因素 平均初婚年龄 婚姻介绍所 总人口性别比 比例失调 年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看农村人口生育转变的异常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宝昌 于学军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6,共5页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转变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人口生育转变的异常现象。 本文拟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的实地调查中得到的资料,论述产生人口生育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转变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人口生育转变的异常现象。 本文拟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的实地调查中得到的资料,论述产生人口生育水平异常转变的原因及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生育 生育转变 北京市门头沟区 永定 异常现象 生育水平 人口增长 农村人口 生育观念转变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四个自治区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率的转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书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5,共6页
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引起有关各界的广泛注意.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由解放初的3500多万增加到1990年的9000多万,净增1.6倍.特别是从70年代后开始,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已经明显快于汉族.
关键词 初育年龄 汉族妇女 人口生育率 我国少数民族 累积生育率 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不育率 少数民族人口 妇女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率反弹是我国八十年代人口控制中的一大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9,30,共9页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差异很大。 在控制条件下,生育率峰值在20~24岁之间的,称为早期生育控制型;生育率峰值在30~34岁之间的,称为晚期生育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即生育率峰值在25~29岁的,称为中期生育控制型。从中期生育控制型向早期生育控制型逆向转变,以及其间峰值年龄别生育率前移等连锁性逆向前移,就是生育率的反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人口控制 二孩生育 生育政策 生育控制 分年龄段 1980年 计划生育工作 千分点 198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承德人口控制模式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学军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4,共5页
从承德人口控制模式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于学军引言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学界曾把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起飞的发展模式概括为“苏南发展模式”,把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把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 从承德人口控制模式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于学军引言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学界曾把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起飞的发展模式概括为“苏南发展模式”,把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把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广东经济称为“广东模式”。然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干部 计划生育工作 经济欠发达地区 控制模式 人口控制 生育观念 承德地区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生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女性初婚及育龄人群变动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6,共8页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升到21.01‰。潜在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从此拉开了帷幕。按现婚育模式推算,受长达十来年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影响,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相应将要持续(1986~1997年)11年左右,出生高峰持续时间长是客观反映的一大特征。受1962~1970年历时9年的高出生率周期性影响,相应地1986~1994年历时9年的出生率也将会持续波动在计划生育控制下的相对较高水平上下;1971~1975年历时5年的出生率较大幅度下降,相应地使1995~1999年的出生率也将呈下降逐步加快的态势。在此,须指出的是全国各地差异相当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出生高峰 分年龄段 育龄人群 出生率 生育率分布 生育模式 初婚年龄 生育水平 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人口经济界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论争
13
作者 于学军 黄琳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7-50,共4页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当时的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是不断增加的。到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开始加速,并在60年代达到高峰。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上85%的新增人口都产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预测的中位方案,...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当时的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是不断增加的。到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开始加速,并在60年代达到高峰。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上85%的新增人口都产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预测的中位方案,一个世纪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重将由现在的76%上升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口与经济 人口经济学 当代美国 悲观派 西蒙 胡佛 乐观派 人均产值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人口数据用户服务机制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14
作者 李伯华 姚新武 《人口与发展》 CSSCI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建立人口数据用户服务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李伯华(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情报室主任、高级统计师)姚新武(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情报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中国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登记的国家之一,... 建立人口数据用户服务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李伯华(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情报室主任、高级统计师)姚新武(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情报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中国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登记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刘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据 用户服务机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数据用户 数据收集 人口学研究 调查单位 人口普查局 抽样调查 人口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人口控制基本估计与若干学术焦点问题辨析
15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2-20,共9页
截止到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发表,80年代全国大陆历年人口总数与自然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都已公布。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0年代全国历年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来分析,是不难得出80年代较70年代末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结论。... 截止到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发表,80年代全国大陆历年人口总数与自然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都已公布。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0年代全国历年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来分析,是不难得出80年代较70年代末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结论。 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以下特指全国人口)113368万,相对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总人口100818万,只要稍加推算,客观数值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普遍偏低。尤其是1988年至1990年的三年间,自然变动指标差异则更加明显。准确地推算两次人口普查间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既是科学分析80年代人口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80年代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数据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人口普查 人口控制 终身生育水平 抽样调查 变动指标 生育模式 自然增长率 育龄妇女 出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老年妇女的经济状况及经济保障
16
作者 贾国平 陶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2,共6页
一、背景介绍从个体的角度而言,老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老年则是这一过程的积累.作为广义的妇女群体的一个子群体,老年妇女群体具有一般妇女群体的许多共性;与此同时,老年妇女群体又因其历史生活的累积而具有独特性.一般而言,这些独特性... 一、背景介绍从个体的角度而言,老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老年则是这一过程的积累.作为广义的妇女群体的一个子群体,老年妇女群体具有一般妇女群体的许多共性;与此同时,老年妇女群体又因其历史生活的累积而具有独特性.一般而言,这些独特性都根植于群体过去的生活史.因此,对这些独特性的分析可某种程度地理解为对历史的诠释.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妇女经济现状的描述及其成因的探讨,尝试回答我国过去几十年中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影响今日老年群体的经济状况,并期望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确保老年群体的福利提出管窥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妇女 经济状况 中国城镇 老年群体 退休金 家庭养老 城镇居民 妇女群体 社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的角色变迁与农村人口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占联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55,共4页
村干部的角色变迁与农村人口控制冯占联一、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村干部群体:角色、地位及其重要性中国的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控制的成败──这已为人们所共识。中共中... 村干部的角色变迁与农村人口控制冯占联一、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村干部群体:角色、地位及其重要性中国的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控制的成败──这已为人们所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角色变迁 农村人口 人口控制 计划生育事业 农村经济体制 组织体制 行政系统 村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 被引量:88
18
作者 曾毅 顾宝昌 +3 位作者 涂平 徐毅 李伯华 李涌平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5,共13页
一、引言 (1)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生物学意义的(无人们社会行为干扰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6左右,即每100个女婴对应106个左右男婴。根据国家计生委组织的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我国六、七十年... 一、引言 (1)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生物学意义的(无人们社会行为干扰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6左右,即每100个女婴对应106个左右男婴。根据国家计生委组织的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均处于正常值(106左右)范围。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第三次人口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给出的1986年出生性别比为110.94;1988年2‰生育节育调查给出的1987年出生性别比为111.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汇总资料给出的198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8。1953,1964,1982与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0—4岁儿童性别比分别为107.0、106.2、107.1与1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女婴 性别鉴定 1990年 升高原因 人口普查 后果分析 反推法 队列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育率的变化(1973-1987年)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伯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2,共10页
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例,60年代的平均值为5.68,70年代的平均值为4.0,80年代前8个年份的平均值已下降至2.46。 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 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例,60年代的平均值为5.68,70年代的平均值为4.0,80年代前8个年份的平均值已下降至2.46。 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各个地区特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对不同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评价时,应当将生育率水平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排序值 生育率下降 不同地区 直辖市 少数民族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 自治区 妇女生育 更替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高峰的界定及对我国第一、二次出生高峰若干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9,共9页
世界人口从1950年的25亿增至1987年的50亿。三十七年间的翻番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出现了人口出生高峰。人口年增长率,欧洲从未超过10‰,北美也少见高于15‰。平均家庭生育子女数,美国最多不超过... 世界人口从1950年的25亿增至1987年的50亿。三十七年间的翻番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出现了人口出生高峰。人口年增长率,欧洲从未超过10‰,北美也少见高于15‰。平均家庭生育子女数,美国最多不超过三个孩子,欧洲与日本则还要少一些。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历则截然不同,持续的高出生率与急剧下降的死亡率,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高达20‰以上,60年代曾上升为24‰。我国连续二十多年的人口高增长率,完全与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多数经历吻合。60年代的人口增长率25.9‰,较同期发展中国家的24‰还高。据分析,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降至目前的20‰左右,主要归因于中国生育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高峰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出生率 总和生育率 人口问题 若干问题 生育水平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人口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