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泥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1
作者 柳晓 韩跃新 +3 位作者 何发钰 李艳军 高鹏 李文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2,共6页
赤泥是在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废渣。在分析了赤泥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腐蚀钢构,及造成有用成分浪费等危害的基础上,对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从现阶段看,赤泥的综合利用方向主要... 赤泥是在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废渣。在分析了赤泥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腐蚀钢构,及造成有用成分浪费等危害的基础上,对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从现阶段看,赤泥的综合利用方向主要有生产新型建材与陶瓷,制造净化水和空气的吸附材料,制备新型功能材料及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并对赤泥的综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危害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烷基黄原酸酯捕收剂DIDTC浮选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谭鑫 路亮 +1 位作者 何发钰 印万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48-1752,共5页
合成了一种活性二烷基黄原酸酯捕收剂——S-十二烷基,O-异丙基-黄原酸酯(DIDTC)并将其用于浮选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DIDTC具有比丁基黄药更好的选择性,紫外可见光谱证明DIDTC对铜离子比铁离子具有更强的吸附性.采用红外... 合成了一种活性二烷基黄原酸酯捕收剂——S-十二烷基,O-异丙基-黄原酸酯(DIDTC)并将其用于浮选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DIDTC具有比丁基黄药更好的选择性,紫外可见光谱证明DIDTC对铜离子比铁离子具有更强的吸附性.采用红外光谱和吸附实验研究了DIDTC对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中DIDTC可能通过其分子中的S原子和O原子同时与黄铜矿表面的铜原子发生了键合,并在浓度较高时形成多层吸附.另外,还采用普遍微扰理论和基于GGA/PW91作为交换相关函的密度泛函计算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捕收剂的构效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十二烷基 O-异丙基-黄原酸酯(DIDTC) 铜硫分离 吸附 普遍化微扰理论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锰矿(010)表面电子结构及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3
作者 谭鑫 何发钰 谢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8,共7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计算了钨锰矿不同(010)断裂键解理面的结构弛豫、Mulliken电荷布居和表面能,考察不同断裂键方式对表面能及表面电子结构性能的影响。锰钨矿单晶胞中Mn—O键比W—O键离子性强,平均键长更长,键能更小,沿Mn—O键...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计算了钨锰矿不同(010)断裂键解理面的结构弛豫、Mulliken电荷布居和表面能,考察不同断裂键方式对表面能及表面电子结构性能的影响。锰钨矿单晶胞中Mn—O键比W—O键离子性强,平均键长更长,键能更小,沿Mn—O键断裂所形成的(010)解理面具有更小表面能,性质更稳定,是钨锰矿的理想(010)解理面。理想钨锰矿(010)解理面电荷密度差和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Mn原子是表面活性原子,由于表面相中Mn—O原子相互作用较体相中增强,表面Mn原子活性降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能为实际矿石浮选的深入理论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锰矿 密度泛函 DMol3 表面能 (010)解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肟酸浮选分离选择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谭鑫 尚衍波 +1 位作者 何发钰 刘龙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8-1202,共5页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和遗传算法对13种芳烷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锡石-萤石浮选分离选择性指数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旨在预测羟肟酸捕收剂对锡石-萤石浮选分离的选择性能.采用快速分子描述符和量子化学描述符建立了两种选择性指数的二...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和遗传算法对13种芳烷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锡石-萤石浮选分离选择性指数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旨在预测羟肟酸捕收剂对锡石-萤石浮选分离的选择性能.采用快速分子描述符和量子化学描述符建立了两种选择性指数的二元因子模型,选择性指数1的模型5和选择性指数2的模型6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8和0.796,R2cv分别为0.779和0.590.使用留一法对两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5和0.615,使用测试集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所得两模型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分别为0.095和1.939.指数1模型具有真实有效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有效预测羟肟酸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羟肟酸捕收剂 遗传算法 选择性 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石表面电子结构及羟基化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谭鑫 何发钰 +1 位作者 钱志博 付亚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进行了锡石{100}、{110}、{101}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及表面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氢氧根离子在锡石{100}表面上吸附的羟基化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101}面相比,{10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进行了锡石{100}、{110}、{101}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及表面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氢氧根离子在锡石{100}表面上吸附的羟基化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101}面相比,{100}面和{110}面具有更低的表面能,是锡石最常见的解理面;氢氧根离子主要通过带负电的氧原子与表面上五配位的锡原子发生键合形成吸附,这种具有悬挂键的锡原子是锡石表面的活性位点。理论模拟计算能为新型锡石捕收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第一性原理计算 表面能 氢氧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灰渣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6
作者 史达 张建波 +4 位作者 杨晨年 曲江山 李少鹏 李会泉 何发钰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煤气化技术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基础,该过程将煤中有机物转化为化学品,无机物以气化灰渣形式外排。目前煤气化灰渣主要以堆存为主,造成严重的环境和水体污染。在对煤气化灰渣进行消纳处理过程中,因内部含有大量的未燃碳,使其在建工建材... 煤气化技术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基础,该过程将煤中有机物转化为化学品,无机物以气化灰渣形式外排。目前煤气化灰渣主要以堆存为主,造成严重的环境和水体污染。在对煤气化灰渣进行消纳处理过程中,因内部含有大量的未燃碳,使其在建工建材等规模化利用途径受限。当前的国内外碳、灰分选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和半工业试验阶段,因存在成本高、分选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碳灰分选效果受煤气化灰渣的矿相组成、物相成分、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气化渣需要采取不同的分选工艺,进而实现碳灰的高效分离。结合煤气化灰渣脱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煤气化灰渣脱碳的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多角度阐述了煤气化灰渣碳、灰组分的主要分离方法,并进一步总结对比各分选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不足。分析了各技术在煤气化灰渣脱碳分选应用的发展趋势,指明了研发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浮选药剂,解决煤气化灰渣灰分吸附罩盖问题,开发针对细粒级煤气化灰渣脱碳的分选工艺与装备,实现脱碳分选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是当前煤气化灰渣脱碳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灰渣 脱碳 浮选 分离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矿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7
作者 冯章标 何发钰 邱廷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7,共7页
选矿废水的强酸高碱以及选矿废水中的大量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各种浮选药剂的残留等是形成矿山环境污染的重要潜在因素。为了更好地推动矿山选矿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在介绍了选矿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总... 选矿废水的强酸高碱以及选矿废水中的大量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各种浮选药剂的残留等是形成矿山环境污染的重要潜在因素。为了更好地推动矿山选矿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在介绍了选矿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自然净化、酸碱中和、混凝沉淀和化学氧化等典型废水治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微生物处理、光催化氧化等新型治理技术的原理、现状及优缺点,并从集中回用与分质回用2方面阐述了选矿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的现状和适用范围,最后展望了选矿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废水 危害 治理 循环利用 分质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铜冶炼渣选铜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俞献林 何发钰 +1 位作者 尹艳芬 陈江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某铜冶炼渣含铜1.13%,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铜主要以类黄铜矿、类斑铜矿、类铜蓝以及金属铜的形式嵌布于该铜冶炼渣中.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85%的情况下,以酯-105作为捕收剂,硫化钠作... 某铜冶炼渣含铜1.13%,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铜主要以类黄铜矿、类斑铜矿、类铜蓝以及金属铜的形式嵌布于该铜冶炼渣中.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85%的情况下,以酯-105作为捕收剂,硫化钠作为活化剂,采用二粗三精二扫的浮选工艺,获得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8.10%和87.46%的铜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工艺矿物学 磨矿 浮选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