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振动形式下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气动弹性效应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超 全涌 +2 位作者 张正维 姚博 傅国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基于此研究了超高层建筑的气动弹性效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模拟出超高层建筑强迫振动模型所受气动力及流场;当来流风速处于涡激共振风速区间时,横风向振幅的增加会显著加剧建筑侧面的旋涡脱落,使得其侧面风压及横风向气动力系数均方根值显著增大,而当折减风速远离涡激共振风速时,横风向振动对建筑横风向气动力基本没有影响;振幅和折减风速的变化对建筑的横风向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超高层建筑 强迫振动 气动弹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连接与套筒装配连接对墙板节点抗震性能影响
2
作者 马少春 朱雅 +3 位作者 叶小斌 鲍鹏 郭成超 冯坚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连接,因此,为了解现浇与套筒不同连接方式对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了3个现浇构件和1个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此类构件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解决了外墙保温板易脱落问题。通过低周反复试...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连接,因此,为了解现浇与套筒不同连接方式对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了3个现浇构件和1个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此类构件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解决了外墙保温板易脱落问题。通过低周反复试验分别研究了构件的破坏模式、滞回及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耗能、残余变形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两类构件的破坏区域主要发生在翼缘板和腹板上,尤其是在腹板脚部的混凝土被拉裂或压碎,钢筋被拉长或压弯;构件的节点核心区相对完好,符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破坏模式均属于弯剪破坏。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的正负向峰值荷载与现浇构件相比分别提升了12.71%和4.95%,承载力表现相对良好。套筒连接构件的整体刚度曲线高于现浇构件,初始刚度与现浇构件相比提高了7.53%,抗侧刚度明显加强。套筒连接方式在加载后期能较好地减小墙板构件的残余变形,可恢复性能好;两类构件的强度退化曲线较接近,强度变化相对稳定;套筒连接构件和现浇构件的强度退化系数及曲线发展趋势相似,两类构件基本能等同。因此,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采用套筒连接方式有效,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可为此类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反复试验 装配式 抗震性能 墙板节点 套筒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动力跨向振幅依存性和相关性的桥梁涡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猛 王云飞 +3 位作者 赵家斌 周敬 王永景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研究非线性气动力跨向振幅依存性和跨向相关性对桥梁涡振响应的影响,首先,引入由振幅多项式表达的桥梁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其次,在二维涡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同时考虑气动力的跨向振幅依存性和跨向相关性的三维涡振振... 为研究非线性气动力跨向振幅依存性和跨向相关性对桥梁涡振响应的影响,首先,引入由振幅多项式表达的桥梁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其次,在二维涡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同时考虑气动力的跨向振幅依存性和跨向相关性的三维涡振振幅响应分析方法;最后,以主跨1700m的大跨度悬索桥为例,通过风洞实验识别其主梁在不同风攻角下的竖向涡振非线性气动力参数,进而分析不同风攻角下一阶正对称竖弯模态下的涡振振幅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动力沿跨向完全相关时,在气动力跨向振幅依存性的影响下,三维分析方法得到的各风速涡振响应明显大于二维分析,约大19%;当气动力沿跨向不完全相关时,三维分析的涡振振幅响应比不考虑相关性时降低明显,其中大部分风速下的降低范围为16%~30%,个别风速下约降低70%;证明了考虑气动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和跨向振幅依存性对准确预测大跨度桥梁涡振响应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对于扭转涡振及高阶模态下涡振分析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风洞实验 涡激振动 非线性气动力 跨向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管道泄漏致顶管施工瓦斯扩散机理与通风控制
4
作者 刘卫华 王峰 +3 位作者 周吉日 周浩 罗利 张洋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14-9522,共9页
城市顶管覆土浅,周边管线分布密集且临近顶管。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燃气管线的断裂和燃气泄漏,致使以瓦斯为主的燃气在土体中不断扩散并进入顶管内,给顶管安全施工带来了潜在的极大危害。以毛家湾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项... 城市顶管覆土浅,周边管线分布密集且临近顶管。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燃气管线的断裂和燃气泄漏,致使以瓦斯为主的燃气在土体中不断扩散并进入顶管内,给顶管安全施工带来了潜在的极大危害。以毛家湾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项目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对瓦斯在土体和顶管中的扩散机理以及施工通风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瓦斯在土体中的扩散通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顶管离泄漏孔越远,掌子面瓦斯涌出量越低,瓦斯扩散至顶管所需时间越长;顶管内掌子面附近风管对侧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瓦斯容易聚集;随着风管送风量的增加,掌子面附近产生了较强的空气流动,掌子面附近瓦斯浓度不断降低,但瓦斯浓度降低速率有所减小,在风管送风量为131 m^(3)/min时,顶管内最高瓦斯浓度为4.57%,已低于瓦斯爆炸下限;随着风管风口至掌子面距离的增加,顶管内最高瓦斯浓度先减小后增大,在风管风口距离掌子面4 m时,顶管内最高瓦斯浓度达到最小值为4.41%。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较为合理的顶管施工通风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燃气泄漏 瓦斯 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集料数字化三维实形特征及其分布
5
作者 刘济玮 纪伦 +3 位作者 郭宏斌 程郅策 邬金麒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准确分析混合料中集料的形貌特征及其分布属性,更全面、深入和具体地认识集料,采用CT扫描、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几何重构技术相关数字化技术对集料颗粒进行实形重构,提出集料的5种形貌特征参数,针对3种集料的形貌特征进行数字化评价与... 为准确分析混合料中集料的形貌特征及其分布属性,更全面、深入和具体地认识集料,采用CT扫描、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几何重构技术相关数字化技术对集料颗粒进行实形重构,提出集料的5种形貌特征参数,针对3种集料的形貌特征进行数字化评价与试验分析,验证数字化重构方法的准确性,分析集料颗粒形貌分布特征,基于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形貌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CT扫描技术和数字化实形重构技术,可以准确地还原集料颗粒的形貌特征,准确获得形貌参数;同种集料的不同粒径的形貌特征存在显著的分布特征;不同粒径的三维针片状指数和三维纹理指数相差不大;不同粒径范围的集料颗粒的形貌参数值随着粒径的增大离散性降低;三维纹理指数整体服从幂律分布,随粒径的增大,复杂程度逐渐降低;随粒径的增大,三维棱角度逐渐趋于稳定;三维棱角度与实形矩体度、实形球形度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而实形球形度与三维纹理指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数字化三维重构能准确、完整地描述和分析集料形貌及其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料 集料 数字化技术 实形重构 形貌参数 道路工程 特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地层顶管开挖面主动支护压力极限分析上限解
6
作者 刘卫华 罗利 +1 位作者 王峰 方亚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49,共7页
顶管施工覆土浅,常位于黏土层,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其中开挖面支护压力的确定是顶管开挖面稳定性与施工变形控制的关键。以成都市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为依托,对泥水压力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采用极限分析法,给出了黏土... 顶管施工覆土浅,常位于黏土层,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其中开挖面支护压力的确定是顶管开挖面稳定性与施工变形控制的关键。以成都市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为依托,对泥水压力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采用极限分析法,给出了黏土层顶管开挖面主动支护压力上限解,并对不同埋深、不同内径对主动支护压力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水土侧压力的增大,现场泥水压力增大,且为控制施工变形现场泥水压力通常较水土侧压力增大10~20 kPa;②随着埋深的增大,主动支护压力均呈抛物线增大,而主动支护压力比均呈抛物线减小,埋深由2 m增大至10 m时,主动支护压力增大190.2%,主动支护压力比减少17.1%;③随着顶管内径的增大,主动支护压力、主动支护压力比均呈抛物线增大,内径由2.0 m增大至3.2 m时,主动支护压力和压力比均增大12.9%。研究成果可为黏土地层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地层 顶管 开挖面稳定 支护压力 极限分析法 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的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邬金麒 纪伦 +3 位作者 郭宏斌 程郅策 刘济玮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种不同接触行为:粗集料本体、砂浆-砂浆、集料-砂浆、集料-集料,与骨架结构复合构建生成马歇尔仿真试件;采用间接拉伸劈裂试验验证了模型试件的准确性,并结合质量控制典型状况进行了应用和分析。以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为例,进行配合比优化的等体积、等质量替换性能比较的仿真试件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离散元构建的马歇尔试件可有效模拟间接拉伸力学行为,并可区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典型状况;从劈裂强度和断裂能角度分析发现,等体积替换方式较等质量替换方式更接近原级配的劈裂试验性能;较大粒径范围的粗集料形貌与混合料结构联系更加紧密。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可以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工程管控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离散元 仿真试件 接触行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8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抗滑圆桩影响参数研究
9
作者 杨松 陈昌俊 +3 位作者 熊文涛 何刚 李欢 陈怀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2-767,共6页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桩径和桩间距对抗滑圆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和对滑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坡体最大位移和桩身内力逐渐增大,抗滑圆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随桩间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桩间距不宜超过6.25 m方可保证桩土的协调作用。随着桩径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和坡体最大位移逐渐降低,抗滑圆桩加固后滑坡稳定性、桩身内力随桩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桩径应不小于1 m且最大桩径宜取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滑坡治理 数值模拟 桩间距 桩径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模型试验的桩-土体系变形演化阶段的研究
10
作者 张晓亮 何刚 +3 位作者 滕汉卿 谢锦鸿 李欢 纪李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45-751,共7页
为探究因滑坡在抗滑桩加固下形成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演化模式,并建立以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协同变形与破坏特征为标准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标准,采用室内试验的手段,依托既有工程案例,采用拉动式滑坡抗滑桩模型试验装置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模拟... 为探究因滑坡在抗滑桩加固下形成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演化模式,并建立以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协同变形与破坏特征为标准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标准,采用室内试验的手段,依托既有工程案例,采用拉动式滑坡抗滑桩模型试验装置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模拟滑坡滑动时桩土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依靠预设的监测装置分别对坡内土压力、桩身应变、桩位移、坡体宏观变形等进行监测。得到了不同阶段内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滑坡-抗滑桩体系的宏观变形特征,桩身应变变化特征,桩后土压力变化特征。以此共同作为体系演化阶段的划分依据,将小型滑坡-抗滑圆桩体系的桩土相互作用变形演化阶段划分为初始压密阶段、裂纹扩展阶段、残余屈服阶段、桩土破坏阶段。并依托坡体与抗滑桩在不同阶段的宏观变形特征,建立了较为直观的桩土相互作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桩土相互作用 试验研究 抗滑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改良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欢 张佳伟 郭合家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为了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改良弱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大豆脲酶开展EICP技术处理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EICP多因素配比正交试验研究脲酶浓度、初始Ca^(2+)浓度、酶胶比、尿钙比、养护时间对膨胀... 为了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改良弱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大豆脲酶开展EICP技术处理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EICP多因素配比正交试验研究脲酶浓度、初始Ca^(2+)浓度、酶胶比、尿钙比、养护时间对膨胀土碳酸钙生成率、自由膨胀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EICP反应液最佳配比。采用不同掺量EICP反应液改良膨胀土,通过无荷载膨胀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验证改良效果。结果表明:EICP反应液掺量为20%时抑制膨胀土膨胀性效果最好,且此时土体力学强度和碳酸钙生成率最高。大豆脲酶诱导产生的沉淀物为方解石型碳酸钙,附着在土颗粒表面既填充了土颗粒孔隙,也胶结了土体骨架颗粒,阻碍土体与水分接触,提高了土体密实性和黏结强度,改善了膨胀土膨胀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膨胀土 膨胀特性 力学特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研究颗粒形状对砂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兵 宁泽华 +1 位作者 王晨 孙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077-9086,共10页
为了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选取玻璃珠、石英砂、玻璃渣3种颗粒形状差异较大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重构了3种砂土的三维结构,选取了伸长率(EI)、扁度(FI)、球度(S)3个表征颗... 为了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选取玻璃珠、石英砂、玻璃渣3种颗粒形状差异较大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重构了3种砂土的三维结构,选取了伸长率(EI)、扁度(FI)、球度(S)3个表征颗粒形状参数的均值作为砂土颗粒整体形状参数(overall regularity,OR),并对整体形状参数OR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配制7种不同形状参数的砂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其力学强度参数,研究砂土颗粒形状对其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种砂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应变软化型,都呈现出先剪缩后剪胀的特性;整体形状参数OR能较好反映砂土的力学特征,即随着整体形状参数OR的减小,应变软化现象变得不明显,但其峰值偏应力呈增大的趋势;砂土的内摩擦角随整体形状参数OR的减小呈线性增长,表观黏聚力急剧增大,但最大剪胀角随OR的减小而减小。此外,将临界内摩擦角与整体形状参数OR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两者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CT扫描技术 三维重构 整体形状参数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临界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粘抗剪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君 崔灿 +2 位作者 张恒 彭天平 宋明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76,共10页
针对基面层间易发生脱粘和水损病害,通过自主设计拉拔和扭剪试验,研究下封层超粘抗剪乳化沥青(super-viscous and shear resistant emulsified asphalt,SEA)稀浆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对SEA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 针对基面层间易发生脱粘和水损病害,通过自主设计拉拔和扭剪试验,研究下封层超粘抗剪乳化沥青(super-viscous and shear resistant emulsified asphalt,SEA)稀浆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对SEA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EA稀浆下封层混合料高温敏感度较低,相较于基质乳化沥青,60℃条件下其稀浆下封层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分别增加156.81%和88.17%;且SEA稀浆混合料相较于基质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和SBS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经干湿循环后其层间抗拉和抗剪强度基本丧失,仍有约干燥条件下的60%,极大地改善了稀浆下封层水稳定性。SEA中PU分子的异氰酸酯基与沥青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而连接,又因其自身链状结构使沥青中极性组分聚集更加紧密,从而增大沥青胶团的粘聚性。在受到水分侵蚀稀浆混合料时,SEA中SBR通过自生聚集行为形成胶网结构,从而达到减弱水分子对沥青胶浆入侵的目的,提高下封层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粘抗剪乳化沥青 拉拔试验 扭剪试验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翼缘-波纹腹板组合隔板贯通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邓夕胜 王衍 +1 位作者 向映名 唐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36-6844,共9页
为克服隔板贯通式节点易发生脆性断裂而导致结构破坏的不足,结合“加强”和“削弱”的措施,使塑性铰外移,提出了加强型翼缘-波纹腹板组合隔板贯通式梁柱新型节点,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探究了该新型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 为克服隔板贯通式节点易发生脆性断裂而导致结构破坏的不足,结合“加强”和“削弱”的措施,使塑性铰外移,提出了加强型翼缘-波纹腹板组合隔板贯通式梁柱新型节点,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探究了该新型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应力分布情况。研究波纹数量、波纹厚度、加强板厚度、加强板长度这4种参数对该新型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节点有较好的承载力,应力主要集中在梁翼缘上波纹腹板削弱处,破坏发生在远离削弱处一侧,且腹板未发生屈曲变形。随着波纹厚度、加强板长度的增大,新型节点的承载力增加,耗能能力下降;随着波纹数量的增多,新型节点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增加;随着加强板厚度的增大,承载力增加,耗能能力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腹板 加强型翼缘 隔板贯通式节点 抗震性能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粉微观特征及其与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灰度分析
15
作者 纪伦 邬金麒 +3 位作者 李红专 程郅策 刘济玮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矿粉的物理特征及微观结构,深入研究胶浆流变性能及矿粉对胶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粉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采用不同类型矿粉及不同0.075 mm筛孔通过率矿粉制备不同掺量的沥青胶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与弯曲梁流... 为探究矿粉的物理特征及微观结构,深入研究胶浆流变性能及矿粉对胶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粉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采用不同类型矿粉及不同0.075 mm筛孔通过率矿粉制备不同掺量的沥青胶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与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不同矿粉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探究矿粉的物理参数、微观结构参数与沥青胶浆高温、低温性能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矿粉的微小孔隙数量较少,R3与R4矿粉的孔隙多为狭长型,R1、R2、R5矿粉的孔隙多是颗粒堆积形成的;随矿粉掺量的增加,沥青胶浆的整体高温性能和抗流动能力越好,而低温性能先减弱后增强;将比表面积等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相位角等指标作为参考数列,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氧化物含量对高温性能影响最大,矿粉比表面积影响最小;低温条件下,矿粉粒度对蠕变劲度影响最大,平均孔径对蠕变劲度变化率影响最大。对矿粉指标的控制及其高低温特性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矿粉 沥青胶浆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昊 李晓兵 +5 位作者 张鹏 梁瑞峰 王庆丰 郭为 王远铭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共16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较多,对气候变化敏感。为此,探究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大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流域1964—2018年共5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拟合、Sen′s斜率估计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大渡河流域的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分析;利用协同克里金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极端气温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16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有11个指数呈上升趋势,5个指数呈下降趋势。除气温极值外,上升速率最快的是SU25,上升速率为2.0 d/10 a;下降速率最快的是FD0,下降速率为1.6 d/10 a。除CSDI和WSDI在流域内变化趋势为0外,其余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速率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海拔高度为导致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在时间尺度上,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中表征暖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征冷的指数(除TNn和TNx外)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数中GSL上升速率较快。这表明该流域在近55年内整体呈变暖趋势,冬季变短夏季变长,且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度持续时间增长。突变检验表明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除TN10外均为显著突变,且突变年份集中在2000年前后。在空间尺度上,冷指数中ID0、FD0上游上升速率高于中下游,暖指数中TR20、SU25中下游上升速率大于上游,GSL上游上升速率明显高于中下游。流域整体呈变暖趋势且中下游更容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研究成果可为大渡河流域极端气候灾害预警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分布 大渡河流域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MANN-KENDALL检验 克里金法 水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6—2018年岷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为 李晓兵 +5 位作者 张鹏 刘清园 张志昊 王庆丰 梁瑞峰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1,共1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问题逐渐显著,岷江流域作为川滇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研究该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能为未来气象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6—2018年岷江流域62个气象站点的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问题逐渐显著,岷江流域作为川滇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研究该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能为未来气象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6—2018年岷江流域62个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选用“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专家组所确定的16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一元回归方程、Sen斜率、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且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年份主要集中在1990—2000年左右,其中极端低温指数均在突变后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极端高温指数、极值指数、其他指数中除了日较差指数,均在突变后呈显著上升趋势;(2)极端低温指数在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变化率为-0.98 d·(10a)^(-1);极端高温指数、极值指数和作物生长期指数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其中极端高温指数上升趋势在流域内呈西低东高的分布,作物生长期指数在流域内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日较差指数在流域上游地区呈下降趋势,中下游地区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事件 变化规律 M-K检验 指数 Sen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滑带角度滑坡作用下隧道衬砌与抗滑桩结构非线性受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罗波 +1 位作者 朱宝龙 陈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随着隧道滑坡体系支护研究的深入,隧道滑坡与抗滑桩支护之间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为研究在0°、10°、20°、30°、40°、50°共6种滑带角度影响下隧道衬砌结构与抗滑桩的受力特征,以大准铁路南坪隧道为原型,... 随着隧道滑坡体系支护研究的深入,隧道滑坡与抗滑桩支护之间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为研究在0°、10°、20°、30°、40°、50°共6种滑带角度影响下隧道衬砌结构与抗滑桩的受力特征,以大准铁路南坪隧道为原型,采取室内缩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者间受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滑带角度的增大,桩身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逐渐减小,作用在隧道以及桩身的土压力、弯矩值逐渐减小;同时,滑带角度为0°、10°、20°、30°时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影响较大,40°、50°时滑坡水平推力影响显著衰减,拱脚竖向荷载占比逐渐增大。当滑带角度小于30°时,应当主要考虑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大于30°时主要考虑由滑坡体所产生的竖向荷载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此时应当对隧道仰拱及靠近坡体处拱脚位置重点加固。所得试验、模拟结果为隧道与抗滑桩体支护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角度 滑坡 隧道 抗滑桩支护 非线性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边坡抗滑桩有效加固区与最优加固位置理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曦 彭涛 +1 位作者 张志伟 尹平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30,共8页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安全系数所需的最小桩径或桩间净距及其对应的所需抗力、抗力合力作用点位置和滑面以上桩长.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难度可确定合理的设计桩位,通过算例分析地震荷载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有效加固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有效加固区 最优加固位置 边坡稳定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千枚岩水浸泡崩解及强度劣化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涛 吕文志 +2 位作者 彭德坤 廖军 谢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4,共8页
千枚岩是一种特殊的变质软岩,在水浸泡下易快速崩解,强度发生劣化,严重威胁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对此,以某桥基岸坡坡脚处强风化千枚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浸泡崩解试验与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浸泡时间下千枚岩的颗粒组成、粒度熵、表面能、强... 千枚岩是一种特殊的变质软岩,在水浸泡下易快速崩解,强度发生劣化,严重威胁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对此,以某桥基岸坡坡脚处强风化千枚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浸泡崩解试验与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浸泡时间下千枚岩的颗粒组成、粒度熵、表面能、强度指标以及崩解与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大颗粒逐渐向小颗粒崩解,最终逐渐趋于稳定,崩解物的标准基础熵和表面能增量与浸泡时间满足对数关系,与级配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千枚岩的抗剪强度及其参数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急剧劣化,随之逐渐减缓的趋势;强度参数与崩解指标之间满足指数关系,水浸泡后的千枚岩结构上表现为崩解,力学特性上表现为抗剪强度的降低,两者是岩样微细观组构不同的宏观表现形式,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枚岩 强风化 浸泡作用 崩解特征 强度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