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养书——当代书法创作之文化基础谈
1
作者 王学岭 《书画艺术》 2024年第5期16-19,F0004,共5页
学为知之所本,蓺为艺之所源。其于书艺,若土有厚德善载,亦如徵作流变声振。学之病,起自疵蒙谬累,学之成,寓于博悟真闻。学之道,在“问”、在“为”;故,应属意为先。学之恒,在“虚”、在“辨”;故,须奋笔其后。学之难,在“心”、在“器”... 学为知之所本,蓺为艺之所源。其于书艺,若土有厚德善载,亦如徵作流变声振。学之病,起自疵蒙谬累,学之成,寓于博悟真闻。学之道,在“问”、在“为”;故,应属意为先。学之恒,在“虚”、在“辨”;故,须奋笔其后。学之难,在“心”、在“器”;故,以徐行为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创作 书艺 声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情理书——试论当代行书之创作心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学岭 《中国书画》 2012年第9期76-77,共2页
情于书艺,若人之魂魄精神,必随形附相、跳跃变化。
关键词 创作心态 行书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欣赏
3
作者 曾来德 陈洪武 +3 位作者 张继 王学岭 肖丽 窦希铭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78-85,共8页
时间:2008年10月17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从表面上看,对于中国书法的欣赏,似乎都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仅仅从用笔、结字、章法这些方面来看,虽然历史上各家各派有着各自的论述,我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也可以有各式各... 时间:2008年10月17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从表面上看,对于中国书法的欣赏,似乎都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仅仅从用笔、结字、章法这些方面来看,虽然历史上各家各派有着各自的论述,我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取舍,但实际上这些经验大多没有摆脱将书法等同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曾来德 中国书画 陈洪武 笔墨精神 文字内容 二王 孙过庭 印印泥 米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自作诗
4
作者 王学岭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作诗 行书 纸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未曾决定五言联
5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8Z期61-61,共1页
如果说20年前张世刚的字得益于赵孟颊、董其昌,那么20年后的今天,他的字中除了赵、董意之外更多的是“大王”的迟涩、“小王”的风神,应该是当代学习“大王”、“小王”中的顶级高手,尤其是他的大字行书。莫说当代,即便放在明清也... 如果说20年前张世刚的字得益于赵孟颊、董其昌,那么20年后的今天,他的字中除了赵、董意之外更多的是“大王”的迟涩、“小王”的风神,应该是当代学习“大王”、“小王”中的顶级高手,尤其是他的大字行书。莫说当代,即便放在明清也府上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书 五言 赵孟颊 董其昌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消竭为世五言联
6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Z期61-61,共1页
世刚醉心于苏、米两家,得苏之圆融浑厚,取米之傻爽风神。意趣风发,不矜格调,上下流连,左右映照,笔势往来,遗落一切。
关键词 五言 行书 浑厚 笔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陆游诗
7
作者 孟鸿声 杨广馨 +3 位作者 吴云斌 刘俊京 遆高亮 张卫东 《中国书画》 2018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选登 书法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王昌龄诗
8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Z期64-6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集评
9
作者 卢祖江 刘廷龙 +7 位作者 李有来 杨中良 李冠嫾 齐玉新 崔胜辉 季永 鞠慧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1期32-37,共6页
我皖中青年书家卢祖江可谓目前为数不多的宠辱不惊、守法而不乱法、有责任担当、耐得住寂寞的传统书法方阵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么多年来,他为艺真诚,做人谦逊低调,一直在博大精深的书法道路上求索着,不见他动辄做狠活、谋现艺而招摇过世... 我皖中青年书家卢祖江可谓目前为数不多的宠辱不惊、守法而不乱法、有责任担当、耐得住寂寞的传统书法方阵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么多年来,他为艺真诚,做人谦逊低调,一直在博大精深的书法道路上求索着,不见他动辄做狠活、谋现艺而招摇过世。多年来,他在吃透三国时期书家钟繇的古朴用笔、依篆隶之意而生形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多年探索积淀之经验,融入自己的艺感与才华,循序渐进,终于写出了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有的审美和欣赏习惯的好作品。心静则明,明者通,通者达,我想这应该是我对祖江这么多年来为艺沉浸不喧、心定自闲、儒雅守正的看法。所谓字如其人,观其人,赏其作,确如是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书法 钟繇 欣赏习惯 三国时期 责任担当 循序渐进 耐得住 宠辱不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虚实书——当代草书创作浅谈
10
作者 王学岭 《书画艺术》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若说虚实,历代书论比拟甚丰,直如太一两仪无极,四万八千门径,通明所之,皆一情字。此为发衷之情,非是感恋。情情者,似若章草,情不情者,有如大草。其中回旋婉曲,尽若水。然书草切勿有二,一为滥情,二为殇水。观堂先生曾以“苦”解,释石头... 若说虚实,历代书论比拟甚丰,直如太一两仪无极,四万八千门径,通明所之,皆一情字。此为发衷之情,非是感恋。情情者,似若章草,情不情者,有如大草。其中回旋婉曲,尽若水。然书草切勿有二,一为滥情,二为殇水。观堂先生曾以“苦”解,释石头百卷。阐有知、生欲、集苦,后为解脱,至此道亦灭矣;解曰“存于观他人之苦痛”者为神明类,若宝玉;于“觉自己”则为美术类,如惜春等(见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书论 章草 美术类 虚实 草书创作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世刚作品
11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23年第8期135-135,共1页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我对《中国书画》是有情感的。从她诞生的第一期开始,我就是她的粉丝。《中国书画》不仅关注当下的中国书画,更关注中国书画的历史。她不仅关注中国历史的书画经典,更关注中国历史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 中国书画 纸本 王维诗 张世刚 人文情怀 行书 楷书 洛阳女儿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支笔与古人“玩耍”——关于临摹的那些事儿
12
作者 陈胜凯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关于书法的临摹,这是一个要磨出茧来的问题,从古说到今还要继续一直说下去,只要书法不灭。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临摹水平。即使一个人把书法史和历代书论都背下来,但他如果没怎么动过手、连临摹都不会,那他永远... 关于书法的临摹,这是一个要磨出茧来的问题,从古说到今还要继续一直说下去,只要书法不灭。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临摹水平。即使一个人把书法史和历代书论都背下来,但他如果没怎么动过手、连临摹都不会,那他永远是门外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摹 书法史 书论 一支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格画廊
13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8Z期81-81,共1页
德格画廊成立于2004年,由张世刚先生题名。主要经营张世刚先生作品,兼营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家作品,是全方位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关键词 画廊 交易平台 书画家 近现代 艺术品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天球瓶
14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Z期80-80,共1页
德格画廊成立于2004年,由张世刚先生题名。主要经营张世刚先生作品,兼营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家作品,是全方位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关键词 梅花 交易平台 书画家 近现代 艺术品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15
作者 白煦 《中国书画》 2011年第2期72-73,共2页
有歌词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没错,你要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无疑是件幸事。这双眼睛对于你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从事书法创作的人,眼睛不应仅仅停留在字帖上,人们常说字外功,... 有歌词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没错,你要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无疑是件幸事。这双眼睛对于你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从事书法创作的人,眼睛不应仅仅停留在字帖上,人们常说字外功,即提高文学修养等。但是,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要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那才是大美、真美。除了风景之外,山石、树木、植物、树根等,都应纳入视线,久居城市的人应当尽量把自然的美摄入眼帘,引入生活,装点生活。于是盆景、奇石、根雕便进入了居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美 眼睛 书法创作 文学修养 自然界 生活 歌词 字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世刚作品欣赏
16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6Z期59-59,共1页
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吉。”世刚先生的书法艺术表现这样的大美,并把这样的美在创作中推向了“鹤顶”,创遗了极致之感。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包括创作的主题、内容、形式、字体等,都蕴含着一种美而不言、悦而不诜、收放自如的美,... 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吉。”世刚先生的书法艺术表现这样的大美,并把这样的美在创作中推向了“鹤顶”,创遗了极致之感。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包括创作的主题、内容、形式、字体等,都蕴含着一种美而不言、悦而不诜、收放自如的美,脱离为写字而书写,脱离为功利而书写,他的追求是为美而书写,为大美而书写,达到了为美而创作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欣赏 书法创作 艺术表现 书写 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友寄言
17
作者 方建光 吴浩 +1 位作者 毛健伟 刘海航 《书画世界》 2022年第5期46-51,共6页
我调到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执教后,认识了许多勤勉求学的书法专业学子。他们大都有扎实的基本功,且能互相砥砺,上下求索。陈孝明便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位。记得初次见他的行书小品,笔致端雅、安静,一派纯正的帖学规模。后来,我在带他们行草... 我调到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执教后,认识了许多勤勉求学的书法专业学子。他们大都有扎实的基本功,且能互相砥砺,上下求索。陈孝明便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位。记得初次见他的行书小品,笔致端雅、安静,一派纯正的帖学规模。后来,我在带他们行草书技法课的过程中,发现孝明对书法的学习不但有颖悟,善思考,而且方向明确而坚定,颇为难得。所以,近年来频频得到孝明入展、获奖的好消息,我丝毫不觉得意外。当然,对孝明来说,入展、获奖固然是证明自己的必然路径,但只有持续地在古人经典里不断历练、印证,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去丰富、沉淀自己,才能够走得更远。看好孝明,他值得我们来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专业 行草书 美术学院 帖学 孝明 聊城大学 上下求索 行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时代·创新
18
作者 谢少承 《书画艺术》 2021年第2期22-27,共6页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当今世界,信息交流发达,我们的艺术创作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艺术倾向,也时刻影响着当下中国文化艺术的走向。现今人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它...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当今世界,信息交流发达,我们的艺术创作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艺术倾向,也时刻影响着当下中国文化艺术的走向。现今人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它不仅向纵深历史看,也横向向周围的国家、民族看,向姊妹艺术看,这样就形成了时空的交叉点,形成了当代艺术新的审美定位。我们吸收和接纳各种艺术观念,是一个自觉不自觉的过程。书法创作的努力方向,应该表现厚重历史沉淀与当代艺术理念,我正朝这个方向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艺术 艺术倾向 姊妹艺术 书法创作 信息交流 当代艺术 审美定位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胜凯作品
19
作者 陈胜凯 《大学书法》 2020年第5期112-11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南秋色
20
作者 张世刚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Z期84-8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