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耳其7.8级地震序列对我国高铁P波预警算法的性能改进研究
1
作者 慕阳 李慧 +2 位作者 雷宛 曾鹏 李惠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9,91,共8页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及其余震作为测试数据集,通过测试不同震中距和震级下基于STA/LTA和滑动窗AIC法组合的高铁P波地震预警算法的触发率和识别准确率,发现在200 km范围内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地震P波并捡拾到P波初至。此外,...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及其余震作为测试数据集,通过测试不同震中距和震级下基于STA/LTA和滑动窗AIC法组合的高铁P波地震预警算法的触发率和识别准确率,发现在200 km范围内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地震P波并捡拾到P波初至。此外,研究了最大预警时间和P波判别计算时间随震中距和震级的变化,发现最大预警时间和P波判别计算时间与震中距变化有密切关联,但与震级变化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算法 P波快速捡拾 P波现地预警 土耳其7.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黄土隧道地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福江 刘金刚 +1 位作者 方钱宝 陈俊颖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87,共3页
以郑西客运专线淹池至灵宝段盘东隧道为研究对象,对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后的隧道地基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地下水、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对黄土隧道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水泥土挤密桩对... 以郑西客运专线淹池至灵宝段盘东隧道为研究对象,对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后的隧道地基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地下水、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对黄土隧道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水泥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隧道地基沉降作用明显,尤其在富水条件下。研究结果可为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隧道 水泥土挤密桩 有限元分析 地基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法超前预报数据分析及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侃 王秉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目的:由于隧道是地下修建的线状结构物,围岩状况较复杂,再受勘察技术的限制,在设计阶段完全准确地判断前方地质条件很难做到。盲目施工会造成塌方、涌水、涌泥、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或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阶段开展有效的监控量测和... 研究目的:由于隧道是地下修建的线状结构物,围岩状况较复杂,再受勘察技术的限制,在设计阶段完全准确地判断前方地质条件很难做到。盲目施工会造成塌方、涌水、涌泥、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或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阶段开展有效的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非常必要,利用观测和超前预报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法使之适合实际的围岩状况,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隧道施工过程中完善地质工作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几条铁路部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分析及探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论:(1)TSP法对能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的断层、软弱的含煤地层及采空区、岩溶强烈发育区、含水体、节理裂隙发育区等的预报是比较准确的;(2)目前TSP法还不能对溶洞的形态、含水体的含水量及水压、煤层的瓦斯含量等进行准确判断;(3)在埋设接收器导管时应采用环氧树脂或锚固剂进行耦合,绝不能采用黄油进行耦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P波-纵波、SH波-横波、SV波-横波的正常接收;(4)由于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及间接性(通过围岩的物性参数来推测围岩的结构)的影响,TSP法只能对掌子面前方的物探异常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解释,为了使物探地质解译更准确,需要用少量的超前水平钻探(含加深炮眼探测)进行验证或多种物探手段结合建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5)本研究成果可为岩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精确判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超前地质预报 软弱夹层 断层破碎带 溶洞 富水地层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地铁深基坑悬臂式挡土墙保护及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94-300,共7页
为确保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朱家村站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基坑及挡土墙的安全,通过对不同深基坑支护措施及挡土墙保护方案的比选,并结合数值模拟验算结果,分析在深基坑开挖支护各工况阶段的挡土墙安全指标,选出工期短、经济性好、安全性... 为确保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朱家村站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基坑及挡土墙的安全,通过对不同深基坑支护措施及挡土墙保护方案的比选,并结合数值模拟验算结果,分析在深基坑开挖支护各工况阶段的挡土墙安全指标,选出工期短、经济性好、安全性高的挡土墙保护方案。结果表明,在挡土墙高度较小时,采用型钢斜撑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对挡土墙进行保护,安全、快捷、经济、高效,对于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紧邻深基坑挡土墙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挡土墙 深基坑支护 挡土墙保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高铁路基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果检测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韩侃 赵永虎 +1 位作者 李红义 王秉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5,41,共5页
对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果的研究众多,但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结合中卫—兰州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的挤密桩工程,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进行量化试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施工工艺等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桩间土挤密系数受桩间距、加固... 对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果的研究众多,但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结合中卫—兰州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的挤密桩工程,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进行量化试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施工工艺等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桩间土挤密系数受桩间距、加固地基土原始含水量、现场成孔工艺和施工顺序的影响较大,且桩间土在平面不同位置和竖向不同深度处的挤密效果也不同。现场采用了增湿的方法,当天然土平均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挤密效果最佳。检测取样的方法直接影响土样的原状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采用开挖探井或优化钻机取土器的方法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高铁 路基 挤密桩 桩间土挤密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形度比的精品机制砂粒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靳月清 刘巍 杨希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机制砂颗粒粒形特征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球形度比”的概念,对精品机制砂的粒形控制指标特征进行了评价。精品机制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除尘设备和整形设备。精品机制砂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粒形良好、有效控... 机制砂颗粒粒形特征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球形度比”的概念,对精品机制砂的粒形控制指标特征进行了评价。精品机制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除尘设备和整形设备。精品机制砂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粒形良好、有效控制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等。精品机制砂的粒形宜采用球形度比0.8及球形度比0.7两个指标同时控制,1类砂和2类砂均可用于混凝土,3类砂仅用于砂浆。结果表明:采用球形度比来表征精品机制砂的粒形特征是比较合理的,健全了精品机制砂的技术评价体系和检测方法,为推广精品机制砂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精品机制砂 试验研究 粒形 球形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路基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永虎 米维军 +3 位作者 苗学云 韩侃 张小博 孙梦珂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29,共5页
研究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环境对高铁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铁路工程问题之一。以宁夏地区荒漠化为背景,对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在高速铁路沿线路基边坡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荒漠化地区高速铁... 研究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环境对高铁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铁路工程问题之一。以宁夏地区荒漠化为背景,对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在高速铁路沿线路基边坡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荒漠化地区高速铁路沿线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智能微渗保润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成功应用到高铁路基边坡水土保持及沙害防治领域中,是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防沙治沙的一项新技术、新方法;(2)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路基边坡土壤的水分、养分条件,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3)相对于普通养护条件,智能微渗保润维养系统试验段路堤边坡植被的成活率、密度、盖度、株高等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既能达到防沙治沙的生态环保目的,又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果;(4)本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的风沙防治与生态环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荒漠化 智能微渗保润技术 应用效果 风沙防治 生态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正截面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温书亿 阳卫卫 +2 位作者 孔娟 王潘 邓一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11-5515,共5页
为完善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设计方法,加速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正截面结构设计方法。根据已有对钢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成果,依据地铁管片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影响地铁管片正截面承载力的主... 为完善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设计方法,加速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正截面结构设计方法。根据已有对钢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成果,依据地铁管片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影响地铁管片正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依据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极限拉应变与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差异,结合现行混凝土规范,采用平面假设,把应力和应变作为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设计的特征值;用钢纤维混凝土应变的取值范围对应不同的设计工况,将不同工况下的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设计验算结果归结到同一张应力应变图中。论述了采用轴力-弯矩包络图进行正截面设计验算的主要流程,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展示不同工况下无筋钢纤维混凝土轴力-弯矩包络图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强度是影响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特别是偶然荷载作用下,无筋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是影响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筋钢纤维混凝土 正截面结构设计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电弓框架模型的部件危险点动应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冬利 江亚男 +1 位作者 张卫华 梅桂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1,共7页
针对有限元瞬态分析法在计算受电弓部件危险点动应力时存在耗时久、稳定收敛里程短的问题,提出基于受电弓框架模型的部件危险点动应力数值计算(PDSNA)方法。建立由杆件、质量块、弹簧和阻尼组成的受电弓框架模型,通过求解受电弓框架模... 针对有限元瞬态分析法在计算受电弓部件危险点动应力时存在耗时久、稳定收敛里程短的问题,提出基于受电弓框架模型的部件危险点动应力数值计算(PDSNA)方法。建立由杆件、质量块、弹簧和阻尼组成的受电弓框架模型,通过求解受电弓框架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受电弓部件的运动参数,然后基于达朗贝尔原理推导的公式,计算部件规则截面上任意点的动应力;通过静强度仿真分析和数值拟合受电弓部件应力分布的规律,构建部件危险点与规则截面上任意点的应力映射关系,根据该应力映射关系由部件规则截面上任意点动应力外推得到危险点动应力。以V500型受电弓的部件危险点动应力计算为例,并与有限元瞬态分析法对比,验证PDSNA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PDSNA方法不但与有限元瞬态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而且在计算效率和计算样本容量上均有较大提高,可以实现长里程的受电弓部件危险点动应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动应力 数值仿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隶属度—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岩爆倾向等级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贡力 陆丽丽 +3 位作者 靳春玲 梁栋 周汉国 谢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404-413,共10页
岩爆是地下工程开挖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准确预测深埋隧洞中岩爆烈度倾向等级,提出了正态隶属度—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针对岩爆倾向等级属于典型的多属性有序分割类问题,构建了属性区间识别模型,并将岩爆倾向等级划分... 岩爆是地下工程开挖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准确预测深埋隧洞中岩爆烈度倾向等级,提出了正态隶属度—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针对岩爆倾向等级属于典型的多属性有序分割类问题,构建了属性区间识别模型,并将岩爆倾向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进行预测。根据岩爆发生的成因和机理,选取应力系数、脆性系数、弹性应变指数和岩石完整性系数作为预测指标,考虑各指标之间、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交互关系,采用正态隶属度函数和Jousselme距离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结合13个深埋隧洞工程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测试,并以双江口水电站SPD9厂房为例进行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证明该模型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中是可行且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深埋隧洞岩爆倾向等级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岩爆倾向等级 岩爆预测 正态隶属度函数 属性区间识别模型 均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监督对比学习的寒旱区遥感图像河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瑜 王海龙 +3 位作者 梁栋 牛东兴 严源 李阳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针对遥感图像河流数据样本人工标注成本高且难以大量获取,以及网络在河流图像边缘细节提取的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自监督对比学习方式利用大量无标签遥感河流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器预训练,并使用少量标签数据对预训练后的编码器进行微... 针对遥感图像河流数据样本人工标注成本高且难以大量获取,以及网络在河流图像边缘细节提取的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自监督对比学习方式利用大量无标签遥感河流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器预训练,并使用少量标签数据对预训练后的编码器进行微调,同时在编解码结构中使用一种新的非均匀采样方式的语义分割网络。自监督对比学习可以利用大量无标签数据进行前置任务模型训练,仅需少量标签数据对下游河流提取任务模型微调即可;非均匀采样方式能够通过对高频区域密集采样、对低频区域稀疏采样的方式获得图像中不同类别之间清晰的边界信息和同类别区域中的细节信息,减少模型的冗余度。在河流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利用360幅有标签数据对预训练后的网络进行微调,其像素准确率、交并比、召回率分别达到90.4%、68.6%和83.2%,与使用1200幅有标签数据训练的有监督AFR-LinkNet网络性能相当;在使用全部数据标签进行微调后,网络的像素准确率、交并比、召回率分别达到93.7%、73.2%和88.5%,相比AFR-LinkNet、DeepLabv3+、LinkNet、ResNet50和UNet网络,像素准确率分别提高3.1、7.6、12.3、14.9、19.8个百分点,交并比分别提高3.5、8.7、10.5、16.9、24.0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提高2.1、4.8、6.7、9.4、12.9个百分点,验证了模型在河流图像上精准提取河流的有效性。该算法模型对于解决缺少大量有标签数据和分析我国寒旱区河流分布、水灾害预警、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灌溉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河流提取 自监督对比学习 非均匀采样 语义分割 AFR-Lin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抗滑桩内力计算的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尹静 邓荣贵 +2 位作者 王金梅 王园园 李凯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17-3523,3531,共8页
为了改进现有锚索抗滑桩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将传递矩阵算法应用于锚索抗滑桩结构内力计算。推导了适合抗滑桩计算的场矩阵和点矩阵,能够完成普通抗滑桩、桩顶作用集中荷载以及桩身有多个受力分段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再结合具体的不同点矩... 为了改进现有锚索抗滑桩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将传递矩阵算法应用于锚索抗滑桩结构内力计算。推导了适合抗滑桩计算的场矩阵和点矩阵,能够完成普通抗滑桩、桩顶作用集中荷载以及桩身有多个受力分段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再结合具体的不同点矩阵形式,可以完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内力计算。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不同受力阶段的传递矩阵计算式。最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不同受力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锚索预应力作用下,受荷段出现较大的剪力和弯矩,位移较小;进入变形协调阶段后,滑面处和锚固段的剪力明显增加,锚固段出现较大弯矩,桩顶出现向前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预应力锚索 传递矩阵法 内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主流趋势——安全、经济、绿色和艺术 被引量:21
13
作者 严金秀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3-696,共4页
近些年来世界隧道工程技术发展较快,突破性地建成多项宏伟的隧道工程,工程技术的主流趋势正朝着更加安全、经济、绿色和艺术等方向发展。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节能减排、新材料应用等诸多领域有较大进步。总结阐述其主要发展与进步,包... 近些年来世界隧道工程技术发展较快,突破性地建成多项宏伟的隧道工程,工程技术的主流趋势正朝着更加安全、经济、绿色和艺术等方向发展。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节能减排、新材料应用等诸多领域有较大进步。总结阐述其主要发展与进步,包括:大断面软岩隧道通过超前加固实现机械化全断面开挖;在硬岩、地质条件较好的软土地层隧道采用单层喷射混凝土衬砌;采用纤维部分或全部取代钢筋混凝土管片;隧道不仅可以是传统的单一功能隧道,而且还可以是复合的多功能隧道,如排洪和道路隧道、地铁和道路隧道等;隧道在满足其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作为能源为附近的建筑供暖;隧道和地下工程,特别是地铁车站应因地制宜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且要“强本减末”,减少装修,通过艺术设计实现混凝土结构与车站内其他设施的完美混搭。建议我国隧道技术不仅应该发挥隧道量的优势,还应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创新的优势和效益的优势,实现隧道建设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隧道工程 衬砌 大断面开挖 纤维混凝土管片 多功能隧道 能源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及空间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数据管理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闵世平 林国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149,153,共7页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存储困难、信息不共享、展示不直观、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利用BIM及空间大数据技术,研究探讨了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共享、三维查询、智能分析决策等技术,实现了隧道...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存储困难、信息不共享、展示不直观、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利用BIM及空间大数据技术,研究探讨了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共享、三维查询、智能分析决策等技术,实现了隧道施工项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铁路隧道BIM三维模型动态建立的技术方案,设计了隧道施工管理空间大数据的云平台框架,研发了一套铁路隧道施工空间大数据管理应用云平台;通过对平台的成功开发与应用,验证了框架体系的可行性,提高了隧道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空间大数据技术 隧道施工信息化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表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浅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令永春 赵永虎 苗学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地表裂缝是浅埋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对董志塬区长段落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表裂缝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针对性施工建议。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地表裂缝沿隧道中线向两侧呈对称分布,地面整体... 地表裂缝是浅埋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对董志塬区长段落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表裂缝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针对性施工建议。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地表裂缝沿隧道中线向两侧呈对称分布,地面整体呈"锅底状"下凹形。地表裂缝宽度与隧道埋深呈负相关,裂缝间距与隧道埋深呈正相关。隧道埋深分别在20,50~60 m内时,地表裂缝间距分别为1.5~2.1倍、1.9~3.5倍洞径。地表裂缝发育主要经历"孕育期-急剧变形期-平稳期"三个阶段。降雨当天及降雨后1~3 d内,地表沉降变形量达到稳定变形量的50%以上,降雨量对地表变形及地表裂缝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兆性"和"前瞻性"。黄土隧道地表裂缝主要是由于开挖扰动而形成的潜在滑动楔形体向隧道内部临空面滑动、黄土层内的洞穴裂隙等压缩沉降、洞顶上覆土体自重与支撑体系强度不平衡等因素综合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铁路隧道 黄土隧道 地表裂缝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隧道围岩含水率变化及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永虎 米维军 +2 位作者 赵庆伦 罗浩洋 苗学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1,共3页
银西高速铁路庆阳隧道洞身主要围岩为红黏土。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对庆阳隧道从初期支护开始近2个月内围岩含水率、钢拱架应力及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隧道围岩含水率、钢拱架应力和围岩变形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含... 银西高速铁路庆阳隧道洞身主要围岩为红黏土。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对庆阳隧道从初期支护开始近2个月内围岩含水率、钢拱架应力及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隧道围岩含水率、钢拱架应力和围岩变形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和钢拱架应力的增长波动期一般为2~4周,围岩变形增长期一般为2周;含水率趋于稳定后拱顶和拱腰处围岩含水率明显小于拱脚和仰拱处;增长期围岩变形线性增大,变形基本稳定后拱顶沉降大于水平收敛;钢拱架承受围岩压力,对确保红黏土隧道围岩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围岩含水率 现场监测 钢拱架应力 围岩变形 红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玉隧道施工中岩爆风险动态管控措施
17
作者 韩侃 杨文斌 +1 位作者 陈贤丰 王秉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68,共4页
针对隧道岩爆管控难题,结合川藏铁路巴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岩爆特点,分析了岩爆的判别、规律及危害性。总结了针对隧道各级岩爆风险的动态施工技术,提出优化工程布置和开挖参数、提前释放围岩应力、完善直眼掏槽和水压爆破工艺、机械... 针对隧道岩爆管控难题,结合川藏铁路巴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岩爆特点,分析了岩爆的判别、规律及危害性。总结了针对隧道各级岩爆风险的动态施工技术,提出优化工程布置和开挖参数、提前释放围岩应力、完善直眼掏槽和水压爆破工艺、机械化配套施工等动态防控措施,确保了岩爆地段施工安全。本文可为类似高原高地应力隧道施工岩爆风险动态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爆管控 理论分析 巴玉隧道 川藏铁路 高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