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出入口浅覆土矩形顶管工程地表隆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小春 何纯豪 +2 位作者 李永运 王子仪 陈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顶进时地表监测点的隆起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地层的摩阻力引起的地表隆起在开挖面附近叠加达到峰值;地表的隆起峰值随覆土厚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当开挖面顶进压力为100 kPa、管节摩阻力为35 kPa时,顶管覆土厚度每减小0.1H (H为矩形顶管高度),地表隆起峰值增大约6.00 mm;浅覆土顶管地表隆起随顶进压力和管节摩阻力的增长规律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和非线性快速增长阶段;为降低浅覆土顶管工程上覆土被顶破的风险,需要合理控制开挖面顶进压力及其波动、在管节外周形成厚度均匀的减摩泥浆套,确保地层稳定和顶管工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土 数值模拟 矩形顶管 地表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结构混凝土早期温度发展特征与凝结时间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费晓春 李明 +1 位作者 王方刚 徐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67,共6页
混凝土自浇筑后即处于水化-温度-湿度-约束的多场耦合作用环境,直接利用实验室单一因素、标准条件下测试的凝结时间结果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工程施工需求。在统计分析不同结构混凝土早期温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以温度开始明显增长作为... 混凝土自浇筑后即处于水化-温度-湿度-约束的多场耦合作用环境,直接利用实验室单一因素、标准条件下测试的凝结时间结果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工程施工需求。在统计分析不同结构混凝土早期温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以温度开始明显增长作为实体结构混凝土初凝时间,以温度开始快速增长作为实体结构混凝土终凝时间,结果表明,同条件试样测试结果与实体温度反演结果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约为实体温度反演结果的1.8~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结构 温度特征 凝结时间 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黏性渣土结泥饼机制及聚合物改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纯豪 钟小春 +2 位作者 竺维彬 李永运 陈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46-1754,共9页
针对掘进机在黏性地层中施工刀盘结泥饼的问题,以无锡地铁4号线某矩形顶管工程为例,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聚合物对不同含水率的渣土进行改良,测试改良前后渣土的黏附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及高温环境下渣土的保水能力,并通过液塑限变化分... 针对掘进机在黏性地层中施工刀盘结泥饼的问题,以无锡地铁4号线某矩形顶管工程为例,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聚合物对不同含水率的渣土进行改良,测试改良前后渣土的黏附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及高温环境下渣土的保水能力,并通过液塑限变化分析渣土改良的机制,借助泥饼形成风险分区图评估泥饼形成的风险与改良效果。研究表明:1)添加聚合物和水对渣土黏附强度有一定影响,增大含水率能显著降低渣土的黏附强度,当渣土含水率为35%~45%时,添加聚合物能有效降低渣土的黏附强度;2)含水率的增大会降低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而添加聚合物能有效增强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当添胶比达到0.15%后增强效果显著;3)聚合物能提高渣土的液限和保水能力,保证渣土的流塑性满足施工需要;4)结合泥饼形成风险分区图,比较渣土-金属界面的黏附强度和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可以综合判断黏性渣土结泥饼的风险和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黏性渣土 结泥饼 渣土改良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铁路浅基桥墩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洪猛 徐登云 路韡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一既有铁路浅基桥墩受常年流水冲刷影响基础和桥墩局部冲刷严重,导致河床对基础的约束强度降低,桥墩自振频率和横向振幅超限,横向刚度严重不足。据此,提出对既有基础底部进行注浆处理,增补桩基和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既... 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一既有铁路浅基桥墩受常年流水冲刷影响基础和桥墩局部冲刷严重,导致河床对基础的约束强度降低,桥墩自振频率和横向振幅超限,横向刚度严重不足。据此,提出对既有基础底部进行注浆处理,增补桩基和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既有桥墩的方法,介绍了主要加固设计内容及主要工序的施工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可知该加固设计对于提高桥墩横向刚度和自振频率有显著效果,可为既有铁路浅基桥墩及相关结构的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浅基桥 加固设计 施工技术 理论分析 增补桩基 外包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城际铁路盾构小净距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葛佳佳 董卫国 +2 位作者 江苏洋 李海波 张会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5,共8页
目的:新建线路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线隧道时,不仅会引起地层沉降和变形,还会引起既有线隧道的不均匀沉降、开裂,甚至破坏,因此需针对该类工程,研究沉降控制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确保既有线的安全运营。方法:依托杭海城际铁路下穿杭州地铁... 目的:新建线路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线隧道时,不仅会引起地层沉降和变形,还会引起既有线隧道的不均匀沉降、开裂,甚至破坏,因此需针对该类工程,研究沉降控制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确保既有线的安全运营。方法:依托杭海城际铁路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工程基本概况及施工风险点;建立了计算模型,确定了模拟数值计算过程,并对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地面沉降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盾构掘进试验段施工参数及实施效果,对下穿段施工控制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并提出了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的沉降控制措施。结果及结论:①新建线路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引起既有线隧道最大沉降约为地面最大沉降值的1.81倍。②新建线路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沉降较大的时段为:新建盾构刀盘从既有线左右线隧道中部下方穿越至既有线右线隧道下方,新建线路盾构刀盘离开既有线右线隧道后2 d(d为新建线路盾构隧道外径)位置处至施工结束。③盾构下穿过程中,选用注浆量为5.7 m^(3)/环、注浆压力为0.3~0.4 MPa、土舱压力为260~270 kPa、掘进速度为2.5~3 cm/min、排土量为57~63 m^(3)/环;每掘进2环进行一次二次注浆,并且对沉降较大区域每环注入0.3~0.5 m^(3)克泥效浆液。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线隧道最大沉降约为地面最大沉降的1.73倍,与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地铁隧道 盾构下穿 沉降控制 掘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桩施工引起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实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宇飏 徐泽 +2 位作者 詹崇谦 陈朝阳 陈甦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工法的施工影响,结合苏州某基坑工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MJS工法桩加固坑内土体施工引起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MJS工法桩施工期间,①MJS工法桩施工范围内的地铁... 为进一步研究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工法的施工影响,结合苏州某基坑工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MJS工法桩加固坑内土体施工引起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MJS工法桩施工期间,①MJS工法桩施工范围内的地铁隧道拱顶、道床和拱腰位移总体为上抬,净空收敛总体为压缩,MJS工法桩施工范围外的相应值总体为下沉和拉伸;②地铁隧道各监测断面的拱顶、道床、拱腰位移及净空收敛最大值均满足设计要求;③地铁隧道沿其纵向变形呈“弓形”变化。研究得出采取MJS工法群桩跳打施工,有益于减少坑内土体加固对下卧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S工法桩 施工 下卧地铁隧道 实测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