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玉线陡坡地段工程设计的研究
1
作者 陈长征 杨业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2,共5页
针对昆玉线地形陡峻、地质复杂等特点,选取昆玉高速立交双线大桥、西河一水库双线特大桥2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分别从设计概况、方案研究、方案比较、工程设计4个方面对其个别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防护设计进行阐述,为今后在复杂艰险山区... 针对昆玉线地形陡峻、地质复杂等特点,选取昆玉高速立交双线大桥、西河一水库双线特大桥2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分别从设计概况、方案研究、方案比较、工程设计4个方面对其个别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防护设计进行阐述,为今后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陡峻地段进行桥梁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开挖防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玉线 桥梁 墩台 防护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粗粒土筋土界面剪切特性与统计损伤软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成浩 王晅 +1 位作者 张家生 宋良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0-2787,共8页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力学特性对于加筋土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粗粒土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特征,加筋粗粒土较素...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力学特性对于加筋土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粗粒土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特征,加筋粗粒土较素粗粒土界面黏聚力增加,但内摩擦角降低;格栅的加筋作用明显减小了加筋粗粒土在峰值后强度的降低幅度,提高了土体的延性。基于统计损伤理论提出了考虑筋土界面应变软化特性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筋土界面的应变软化特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粗粒土 大型直剪试验 应变软化 统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模式对动车组运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晓园 王莹 李元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46,共7页
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稀缺资源,以最少的动车组输送尽可能多的旅客是铁路运营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阐述动车组运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直达和换乘2种列车开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列车接续网络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模型,并运... 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稀缺资源,以最少的动车组输送尽可能多的旅客是铁路运营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阐述动车组运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直达和换乘2种列车开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列车接续网络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分析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模式对动车组运用的影响,即采用换乘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需动车组数量,但达到一定换乘比例后,所需动车组数量和动车组利用率优化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开行模式 动车组交路计划 动车组运用 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既有铁路多箱斜交简支钢-混结合梁桥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传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5,共4页
结合昆明新机场专用高速路主线李其村大桥,跨越沪昆铁路和秧田冲岔线的多箱斜交简支钢-混结合梁设计过程,针对其施工方法的选择、结构平面布置和断面形式、结构分析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详细阐述了钢-混结合梁设计的构造细节,分... 结合昆明新机场专用高速路主线李其村大桥,跨越沪昆铁路和秧田冲岔线的多箱斜交简支钢-混结合梁设计过程,针对其施工方法的选择、结构平面布置和断面形式、结构分析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详细阐述了钢-混结合梁设计的构造细节,分析比较了单梁杆单元模型、板单元整体模型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印证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钢-混结合梁 跨线桥 结构分析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固化材料对红土地基的化学侵蚀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华舒 杨宇璐 +3 位作者 闫毅志 王毅 汪皓 胡应庭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3,179,共6页
碱性材料的固化措施对红土地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长期侵蚀.在岩土工程现场进行了取样和原型试验,分析了导致材料损伤的化学反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红土的碱液加速侵蚀试验,对比讨论了化学损伤前后红土的工程支撑指标变化、红土的工程支撑... 碱性材料的固化措施对红土地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长期侵蚀.在岩土工程现场进行了取样和原型试验,分析了导致材料损伤的化学反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红土的碱液加速侵蚀试验,对比讨论了化学损伤前后红土的工程支撑指标变化、红土的工程支撑离子衰减,研究了碱性固化材料在酸性红土的接触带造成损伤的机制,认为化学反应是导致红土地基寿命降低、远期效益低下,乃至诱发灾难性事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红土 碱性固化材料 化学反应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主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盛兴旺 郑纬奇 +1 位作者 何庭 沈青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主桥为(110+2×220+110)m下承式大跨度刚性桁梁柔性拱组合体系桥。为了解其在设计时速下车-桥系统的动力性能,基于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自振特性,采用SIMPACK和ANSYS联合数值仿真分析方法,计算CRH...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主桥为(110+2×220+110)m下承式大跨度刚性桁梁柔性拱组合体系桥。为了解其在设计时速下车-桥系统的动力性能,基于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自振特性,采用SIMPACK和ANSYS联合数值仿真分析方法,计算CRH2动车组列车运行时桥梁和列车组的动力响应,并与现场实测值和规范限值进行对比,评价该桥在列车设计时速下车-桥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果表明:双线行车可有效减小桥梁跨中的横向振动,但对列车响应的影响很小;车速250km/h时桥梁各动力响应值均大于车速220km/h时的值,且均满足规范限值;在各工况下,列车组的车辆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和车体加速度均小于标准限值,舒适性指标均为优或良,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刚性桁梁柔性拱 组合体系 车-桥耦合 动力响应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香铁路玄武岩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贵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67-174,共8页
为有效控制丽香铁路三叠系玄武岩大变形的突出难题,在分析大变形机制及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支护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大变形段的原位强度、松动圈、矿物成分、地应力大小、变形特征、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等进行了测试。总结出以下措... 为有效控制丽香铁路三叠系玄武岩大变形的突出难题,在分析大变形机制及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支护措施,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大变形段的原位强度、松动圈、矿物成分、地应力大小、变形特征、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等进行了测试。总结出以下措施可有效控制玄武岩大变形:1)加大边墙轮廓曲率及预留变形量;2)加大初期支护钢架型号及加长边墙系统锚杆;3)缩短初期支护钢架封闭时间;4)施作二次衬砌期间控制初期支护变形速率为1~2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大变形控制 应力释放 边墙曲率 预留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三维力学性状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梁莉 芶文锦 +1 位作者 田大浪 王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8,共7页
针对埋地PE管道采用ANSYS商业软件建立了移动恒定荷载作用下三维力学模型,基于新建模型监测了行车荷载作用过程中埋地管道关键位置处竖向位移以及Mises应力的时程响应,分析了移动恒定荷载作用下车行道下方埋地柔性管道的力学性状以及不... 针对埋地PE管道采用ANSYS商业软件建立了移动恒定荷载作用下三维力学模型,基于新建模型监测了行车荷载作用过程中埋地管道关键位置处竖向位移以及Mises应力的时程响应,分析了移动恒定荷载作用下车行道下方埋地柔性管道的力学性状以及不同结构层的力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管道纵向上最大力学响应出现在行车荷载作用点正下方的管道顶部,任意横截面上,竖向位移以及Mises应力的最大值均位于管道顶部;(2)监测点与荷载作用点间距离越小,管道监测点处的力学响应越大;(3)管道纵向长度方向上管顶的竖向位移和Mises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道路两端,管道中间部位最大力学性状差别不大;(4)埋深较浅的结构层受移动荷载影响程度较大,随着埋深增加,受影响程度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荷载 埋地管道 纵向力学性状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