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建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49,178,共7页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世纪中国美学史》将这一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从世纪之初到"五四"前后,从20年代到40年代,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以及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分别叙述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相应的美学发展情况。在写作中既突出重点人物,同时也注重各时代众多人物的扫描,从而提供一个世纪的美学全景。最后,揭示美学这一学科在新世纪的走向和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美学大讨论
美学热
美学的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定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0,209,共9页
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也必将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产生深远影响。十九大报告八次强调文化自信,在筑梦强国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新时代&quo...
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也必将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产生深远影响。十九大报告八次强调文化自信,在筑梦强国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新时代","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梦"理想价值观中的核心成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是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维度。不忘本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吸收外来,强调的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与时俱进地生发出的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面向未来,高扬的是中国文化所秉持的不辱时代的创新智慧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网络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巨变,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方式,也带来了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的深刻变化。十九大报告八次论及网络建设,明确发出"网络强国"的号召,将网络建设和治理提升到了关乎"意识形态领导权",关涉国家兴亡、执政成败的战略高度,"网络强国"被绘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文化自信
网络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属性、奢侈品与自由时间:马克思美学/经济学二重性重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方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6,共9页
生存资料(必需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直接的劳动时间创造,具有美学属性的艺术等享受资料(奢侈品)则由剩余劳动时间转化的自由时间创造;在资本框架下,交换价值(货币)支配作为使用价值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生产;而艺术美学...
生存资料(必需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直接的劳动时间创造,具有美学属性的艺术等享受资料(奢侈品)则由剩余劳动时间转化的自由时间创造;在资本框架下,交换价值(货币)支配作为使用价值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生产;而艺术美学属性与货币属性的对抗,在消费领域体现的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对抗,在生产领域体现的是自由时间与直接的劳动时间的抽象对立,扬弃这些对立和资本的支配,艺术创造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真正自由的劳动而获得充分发展。面对当今艺术、文化与经济越来越交融的新现实,重构马克思美学/经济学二重性结构,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二重性
美学属性
奢侈品
自由时间
直接的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崇高”概念的来源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11
4
作者
高建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7,159,共6页
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对崇高的研究,一方面要考察其概念的发展史,另一方面要考察崇高进入文学艺术作品中,被人们关注的情况。崇高原本只是美的一种,而到了欧洲18世纪,与美相对立的崇高范畴出现,其机制得到了理论的阐释。崇高范畴...
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对崇高的研究,一方面要考察其概念的发展史,另一方面要考察崇高进入文学艺术作品中,被人们关注的情况。崇高原本只是美的一种,而到了欧洲18世纪,与美相对立的崇高范畴出现,其机制得到了理论的阐释。崇高范畴的适用范围,经历了从伟大的风格,到对自然的感受,再到现代艺术中对平庸的克服的过程。在艺术走向后现代、走进新媒体、走入日常生活之时,崇高作为一种原创、实现不可能和主体对客体在精神上的克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
伟大
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建平
机构
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中国
社会科学院
中华美学
学会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49,178,共7页
文摘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世纪中国美学史》将这一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从世纪之初到"五四"前后,从20年代到40年代,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以及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分别叙述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相应的美学发展情况。在写作中既突出重点人物,同时也注重各时代众多人物的扫描,从而提供一个世纪的美学全景。最后,揭示美学这一学科在新世纪的走向和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美学大讨论
美学热
美学的复兴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定家
机构
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中国
社科院大学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
新媒介文化研究会
全国网络文学研究
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st-West Studies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0,209,共9页
文摘
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也必将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产生深远影响。十九大报告八次强调文化自信,在筑梦强国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新时代","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梦"理想价值观中的核心成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是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维度。不忘本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吸收外来,强调的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与时俱进地生发出的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面向未来,高扬的是中国文化所秉持的不辱时代的创新智慧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网络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巨变,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方式,也带来了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的深刻变化。十九大报告八次论及网络建设,明确发出"网络强国"的号召,将网络建设和治理提升到了关乎"意识形态领导权",关涉国家兴亡、执政成败的战略高度,"网络强国"被绘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
文化自信
网络强国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属性、奢侈品与自由时间:马克思美学/经济学二重性重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方喜
机构
中国
社会科学院
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6,共9页
文摘
生存资料(必需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直接的劳动时间创造,具有美学属性的艺术等享受资料(奢侈品)则由剩余劳动时间转化的自由时间创造;在资本框架下,交换价值(货币)支配作为使用价值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生产;而艺术美学属性与货币属性的对抗,在消费领域体现的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对抗,在生产领域体现的是自由时间与直接的劳动时间的抽象对立,扬弃这些对立和资本的支配,艺术创造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真正自由的劳动而获得充分发展。面对当今艺术、文化与经济越来越交融的新现实,重构马克思美学/经济学二重性结构,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二重性
美学属性
奢侈品
自由时间
直接的劳动时间
Keywords
Marx
Duality
Aesthetic Properties
Luxury Goods
Free Time
Direct Labor Time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崇高”概念的来源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11
4
作者
高建平
机构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中华美学
学会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7,15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17ZDA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对崇高的研究,一方面要考察其概念的发展史,另一方面要考察崇高进入文学艺术作品中,被人们关注的情况。崇高原本只是美的一种,而到了欧洲18世纪,与美相对立的崇高范畴出现,其机制得到了理论的阐释。崇高范畴的适用范围,经历了从伟大的风格,到对自然的感受,再到现代艺术中对平庸的克服的过程。在艺术走向后现代、走进新媒体、走入日常生活之时,崇高作为一种原创、实现不可能和主体对客体在精神上的克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
崇高
伟大
原创
Keywords
the sublime
greatness
originality
subjectivity
分类号
B83-091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高建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
陈定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学属性、奢侈品与自由时间:马克思美学/经济学二重性重构
刘方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崇高”概念的来源及其当代意义
高建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