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鸿涛
武欣
+3 位作者
沙斐
王清霖
安琪
李高彪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9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58例予基础抗凝治...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9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58例予基础抗凝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栓再通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评估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下肢周径差、凝血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高于对照组的84.48%(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评分和总评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且观察组D-D下降及APTT、PT延长更明显(P<0.05,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皮肤破损、溃疡、出血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和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补阳还五汤
抗凝治疗
症状体征
D-二聚体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影剂脑病临床误诊分析
2
作者
沙斐
武欣
+2 位作者
安琪
李高彪
刘鸿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造影剂脑病(CIE)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误诊的CAS后CIE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后2 h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混合性失语、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造影剂脑病(CIE)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误诊的CAS后CIE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后2 h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混合性失语、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缓和右侧肢体无力,术后7 h出现高热、癫痫发作、偏瘫,结合CT检查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于术后2~6 h出现了急性失语及偏瘫,结合CT检查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5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后复查头颅CT确诊CIE。误诊时间12~48 h。治疗后急性失语及偏瘫症状均得到改善,未再出现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结论CAS术后CIE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排除原发神经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脑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误诊
腔隙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鸿涛
武欣
沙斐
王清霖
安琪
李高彪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94-100,共7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1905)。
文摘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9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58例予基础抗凝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栓再通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评估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下肢周径差、凝血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高于对照组的84.48%(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评分和总评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且观察组D-D下降及APTT、PT延长更明显(P<0.05,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皮肤破损、溃疡、出血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和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补阳还五汤
抗凝治疗
症状体征
D-二聚体
药物毒性
Keywords
Forma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Lower limb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Symptoms and signs
D-dimer
Drug toxicity
分类号
R543.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影剂脑病临床误诊分析
2
作者
沙斐
武欣
安琪
李高彪
刘鸿涛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20-24,共5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12021A01905)。
文摘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造影剂脑病(CIE)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误诊的CAS后CIE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后2 h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混合性失语、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缓和右侧肢体无力,术后7 h出现高热、癫痫发作、偏瘫,结合CT检查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于术后2~6 h出现了急性失语及偏瘫,结合CT检查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5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后复查头颅CT确诊CIE。误诊时间12~48 h。治疗后急性失语及偏瘫症状均得到改善,未再出现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结论CAS术后CIE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排除原发神经系统疾病。
关键词
造影剂脑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误诊
腔隙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Keywords
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Misdiagnosis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iagnosis,differential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分类号
R743.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刘鸿涛
武欣
沙斐
王清霖
安琪
李高彪
《临床误诊误治》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影剂脑病临床误诊分析
沙斐
武欣
安琪
李高彪
刘鸿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