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索小鼠急性肺损伤动态时间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懿萱 王心威 +2 位作者 李军梅 易亮 杨志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54只6~8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造模时间组(1、3、6、12、18、24、48和72 h组),分别检测体重、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半定量评分、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取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IL-18及BCA蛋白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经典焦亡通路相关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 根据体重统计,各组均有下降,24及48 h组下降最为明显;通过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评分发现,24~72 h肺组织损伤严重,每组与Co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在24~72 h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从造模后6 h开始升高,48 h可达峰值,至72 h均维持上升状态;灌洗液中IL-18在24 h开始升高,72 h仍然持续升高;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在6 h时均保持最高水平状态,在48 h明显降低;灌洗液中蛋白浓度在24、48及72 h与Con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LI模型各个时间组焦亡通路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均有上调,24~72 h组的通路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时间组中各项实验指标、炎症因子及Western Blot中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焦亡机制与ALI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并随时间迁移。从实验结果得知24~48 h肺损伤程度严重,肺损伤相关指标及通路蛋白具有研究意义,可作为造模时间参考。也为后续研究ALI的具体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模型参考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急性肺损伤 小鼠 动态时间模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丽静 易亮 +3 位作者 杨志旭 王书鹏 李刚 朱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2-679,共8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沧州市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北京...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沧州市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8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77)和对照组(n=10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乌司他丁60万单位,静脉输注,连用5 d;对照组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5 d。于干预的第1、3、7天分别检测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HNE)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peptidase inhibitor 3,PI3)的水平,计算HNE/PI3比值,监测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Ⅱ,APACHEⅡ)、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记录两组患者A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吸烟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入院诊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3次HNE检测值比较(第1、3、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1天PI3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7天PI3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第1天HNE/PI3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7天的HNE/PI3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1、3、7天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1天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7天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为15.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进展为ARDS的患者中,均以脓毒症、腹部术后及胰腺炎患者为主。干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增加外源性HNE拮抗剂乌司他丁,可以恢复HNE与其拮抗剂的平衡,对抗HNE对肺组织的破坏作用,降低ARDS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金英 王铁华 +9 位作者 刘壮 李昂 王书鹏 李刚 边伟帅 陈炜 易亮 杨志旭 杨金玲 朱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ICU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收集自2009年7月到2014年3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日友谊医院、北京西... 目的分析影响ICU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收集自2009年7月到2014年3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日友谊医院、北京西苑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ICU的ARDS患者相关信息。收集数据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原发病及入ICU 24h内理化指标。根据出院时患者存活与死亡分为两组。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ARDS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20.55±6.28)vs.(17.20±7.00),P<0.01];男性病死率(59.7%)显著高于女性病死率(40.3%)(P<0.05);ARDS死亡组年龄显著大于存活组[(73.69±16.71)岁vs.(67.91±18.30)岁,P<0.05],但体重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23.66±3.28)vs.(25.04±3.49),P<0.05];原发病方面,死亡组肺炎及脓毒症休克发病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生化指标比较,死亡组胆红素水平(1.96±2.03)mg/dL显著高于存活组(1.22±0.93)mg/dL(P<0.01)。其他各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脓毒症休克、肺炎、胆红素水平及年龄同ARDS死亡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肺炎、高胆红素水平、男性及高龄是ARDS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