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二十年文献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晴晴 吴迪 +3 位作者 王奕晨 郭凤赟 杨胜男 王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645,共10页
目的:评价近二十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质量,为提升该疾病临床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Embase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RCT文... 目的:评价近二十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质量,为提升该疾病临床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Embase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RCT文献,经过筛选、信息提取,构建数据库,基于2010版CONSORT声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及与疾病相关附加评价指标对临床试验设计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共纳入840篇文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随机方法应用为高偏倚风险占5.95%;分配方案隐藏风险为不确定者占98.93%;患者或试验者施盲的风险不确定为98.69%;结果评估者施盲的风险不确定为100.00%;结果数据完整性高风险占2.86%;选择性报告的风险不确定为98.45%。CONSORT声明评价报告质量结果显示,100.00%RCT文献报告了引言、目标和干预措施等8个条目;36.79%的文献交代了随机序列产生方法,但仅有27.62%的文献交代了实施随机方案的人员,1.07%的文献隐藏了分配方案,1.31%的文献采用盲法;36.67%的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没有文献报告样本量预估方法。与疾病相关附加评价指标分析结果显示,17.02%的文献通过研究的伦理学审查;43.81%的文献指定中医证型;16.55%的文献排除重度异型增生;7.26%的文献有随访资料;65.12%的文献采用复合疗效指标;46.67%的文献应用组织病理学评价;2.62%的文献运用生活质量评价等。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RCT整体偏倚风险偏高,大部分研究报告质量有待提高。今后需要加强RCT研究设计,并参考适宜的中医证据分级标准,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研究方案,提供客观有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按照CONSORT原则进行适合中医药的临床研究设计及结果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质量评价 文献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中医脾虚本质 被引量:26
2
作者 吕林 唐旭东 +5 位作者 王凤云 尹晓岚 石啸双 段园志 谢璟仪 张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9-823,共5页
从细胞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中医脾虚的科学内涵。介绍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应激的机制以及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各种疾病,结合中医脾虚证所致各种临床疾病,对中医脾虚证的现代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目前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 从细胞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中医脾虚的科学内涵。介绍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应激的机制以及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各种疾病,结合中医脾虚证所致各种临床疾病,对中医脾虚证的现代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目前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内质网与中医脾的藏象功能联系最大,内质网应激可能是中医脾虚本质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脾虚证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康楠 李家立 +2 位作者 王凤云 陈婷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功能性腹泻是下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腹泻主要以对症止泻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从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药理学研究以及机制探讨方面综合... 功能性腹泻是下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腹泻主要以对症止泻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从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药理学研究以及机制探讨方面综合论述了功能性腹泻目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晴晴 刘南阳 +3 位作者 吴迪 许征宇 王奕晨 王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4,共12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胃癌前病变的高频次中药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疾病”“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前状态”“慢性胃炎,萎缩性”“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疗法...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胃癌前病变的高频次中药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疾病”“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前状态”“慢性胃炎,萎缩性”“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疗法”“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astric precancerous disease”“gastric mucos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astric mucosal heterogeneous hyperplasia”“gastric precancerous state”“chronic gastritis,atrophic”“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therapy”“efficacy evalu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2001—2021年发表的文献。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构建数据库,统计高频次中药。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中药化合物及胃癌前病变靶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阐明前六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结果:共纳入482个药方,603味中药,应用频率较高的前六味中药依次为乌梅(63.35%)、莪术(58.54%)、白芍(54.06%)、丹参(49.92%)、白花蛇舌草(46.43%)、黄芪(45.44%)。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六味中药的活性成分乌梅4种、莪术3种、白芍9种、丹参13种、白花蛇舌草7种、黄芪9种;预测靶点乌梅77个、莪术11个、白芍33个、丹参58个、白花蛇舌草65个、黄芪89个,这些靶点分别与疾病基因进行对比后,共获得交集基因98个,其中与治疗胃癌前病变相关性较高的靶点依次为HSP90AA1、AKT1、TP53、STAT3、MAPK1、TNF。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频次中药的活性成分多通过对无机物的反应、激素反应、腺体发育、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靶点包含囊泡腔、分泌颗粒腔体、细胞质囊泡腔体、转录调节器复合体等细胞组分,具有激酶结合、蛋白激酶结合、DNA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白芍、乌梅、丹参、黄芪主要通过癌症通路和PI3K-AKT通路等发挥作用,莪术和白花蛇舌草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发挥作用,并且六味中药均涉及癌症通路,五味中药涉及PI3K-AKT通路。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前六味高频次中药,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了其通过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炎症等过程从而发挥对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数据挖掘 中医药 网络药理学 乌梅 莪术 白芍 丹参 白花蛇舌草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2 位作者 王凤云 李振华 李保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557,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论治探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成明 刘力 +2 位作者 王捷虹 唐旭东 刘争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6-1378,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相对的优势。脾肾阳虚证是其重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讨论等方面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论治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思路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成明 刘力 +4 位作者 唐旭东 王捷虹 刘争辉 高彦斌 马小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38-2140,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IBSD治疗中具有一定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IBSD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温阳法在其治疗中凸显出了重要作用,临床灵活运用本法,辨证准确,遣方用药得当,可明显提高疗效。对温阳法治疗IBS-D的临证思路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证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型论治探微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成明 刘力 +4 位作者 王捷虹 唐旭东 刘争辉 高彦斌 袁旭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湿阻型是其重要临床类型之一,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阻型 肠易激综合征 论治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证论治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成明 刘力 +3 位作者 王捷虹 唐旭东 刘争辉 高彦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8-861,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肝郁证是其最常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肝郁证 论治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娟娟 唐旭东 +4 位作者 朱彤 万嘉嘉 邱阳 王凤云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4,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表达的变化,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高乳糖饲料喂养及小平台站立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及粪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Wes... 目的:观察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表达的变化,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高乳糖饲料喂养及小平台站立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及粪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的模型大鼠出现精神乏力、消瘦及便溏等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降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表达下降。推断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可能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 大鼠 结肠 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利活血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引强 唐旭东 +3 位作者 王凤云 刘燕玲 郭朋 卞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63-1565,共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唐旭东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清利活血健脾法"治疗CHB,此法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扶正三法的总括,临床疗效确切。CHB病机中湿热内蕴贯穿疾病始终,故清热利湿为治疗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唐旭东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清利活血健脾法"治疗CHB,此法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扶正三法的总括,临床疗效确切。CHB病机中湿热内蕴贯穿疾病始终,故清热利湿为治疗法则的主线。湿热邪毒阻碍气机,肝失疏泄,气机壅塞,血行迟滞,则易成血瘀;又湿热疫毒易灼伤血络,或久病阳虚温煦失司,皆可致瘀血阻滞;瘀血日久,既可伤阴损阳,又易耗伤气血,进而使病情迁延反复,故有瘀血内停征象的患者,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湿热毒邪内蕴,湿邪困脾,脾运不及,水湿之邪无以得散,反为害于脾脏,此为本病虚证之肇始,健脾扶正是治本之策。临床应用"清利活血健脾法"的同时,亦应该照顾到CHB兼挟证的治疗,辅以疏肝、清热解毒及补肾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健脾扶正 慢性乙型肝炎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彤 唐旭东 +4 位作者 万嘉嘉 邱娟娟 李萍 王凤云 郭慧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粉酶、尿D-木糖含量变化。脾虚4号方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腹泻指数增加,体重增加减缓。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血清乳酸含量升高、血清淀粉酶活力降低、尿D-木糖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的GLP-1R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4号方治疗组GLP-1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脾虚4号方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升高。推断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可能与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4号方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 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论述泄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启示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旭潮 王捷虹 +4 位作者 王康永 田艳朋 马小兵 张成明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71-1873,共3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依据其临床症状,当属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黄帝内经》中有"飨泄""洞泄""濡泻""注下""鹜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依据其临床症状,当属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黄帝内经》中有"飨泄""洞泄""濡泻""注下""鹜澹""后泄""遗矢"等病名,其中的脏象学说、诸泄、腹痛等相关条文提及泄泻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虽未论及方药,却对阐述IBS-D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遵循《黄帝内经》中有关泄泻的论述,探究IBS-D病因病机、治法及用药,挖掘《黄帝内经》对IBS-D中医认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泄泻 I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马Ⅳ的功能性烧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泰 张北华 +3 位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王萍 唐旭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2期1755-1760,共6页
烧心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之一。在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仍有大量患者以抑酸治疗后,烧心持续不缓解为主诉就诊,部分被诊断为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FH的诊断需要内镜活检术排除嗜酸性食管炎等黏膜... 烧心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之一。在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仍有大量患者以抑酸治疗后,烧心持续不缓解为主诉就诊,部分被诊断为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FH的诊断需要内镜活检术排除嗜酸性食管炎等黏膜异常病变,高分辨食管测压排除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及反流监测证实无反流相关性症状。F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涉及内脏高敏感和心理应激障碍,其治疗很大程度上仍为经验性治疗,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宽慰患者,避免手术治疗。尽管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支持,神经调节剂、中医药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可能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烧心 食管反流监测 高分辨食管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