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眠得乐方调控神经递质改善失眠大鼠睡眠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赵智茹 祁建军 +5 位作者 吴汉涛 付长庚 曲华 谭令 贾凡 龙霖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4-1582,共9页
目的观察“眠得乐方”对失眠大鼠的行为学、脑组织及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眠得乐方组、艾司唑仑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的方法构建失眠模型。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眠得乐方”对失眠大鼠的行为学、脑组织及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眠得乐方组、艾司唑仑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的方法构建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眠得乐方组与艾司唑仑组分别给予药物灌胃。通过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失眠样行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海马区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显著拉长(P<0.01),而睡眠时间较少(P<0.01),精神状态、皮毛色泽等较差,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与模型组比较,眠得乐方组和艾司唑仑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睡眠持续时间显著拉长(P<0.01),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P<0.01);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总活动距离增加,平均速度和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减少(P<0.05),眠得乐方组和艾司唑仑组大鼠总活动距离显著减少(P<0.05),平均速度增加和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5)。HE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神经元数量、形态结构、排列等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眠得乐方组及艾司唑仑组显著改善。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5-HT和GAB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P<0.05),海马组织的GABA表达量亦显著降低(P<0.01)。眠得乐方组大脑皮质GABA和下丘脑GABA、5-HT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眠得乐方能够改善失眠大鼠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体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减轻焦虑和紧张度。其机制可能与升高5-HT和GABA的含量,抑制下丘脑和脑干促觉醒核团的扩散及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眠得乐方 失眠 旷场实验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配伍苏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唐迎雪 梁晓东 +1 位作者 李茜 张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2-525,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马钱子配伍苏木(简称"马苏")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马苏不同配比水煎剂连续灌胃给药32 d,游标卡尺测定大鼠两后足足跖厚度;摘取胸腺和脾,计算免疫器官系数;检测血流变和血清超氧化物... 目的:观察马钱子配伍苏木(简称"马苏")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马苏不同配比水煎剂连续灌胃给药32 d,游标卡尺测定大鼠两后足足跖厚度;摘取胸腺和脾,计算免疫器官系数;检测血流变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滑膜组织中皮质醇(Cor)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HE染色法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0.11 g/kg马苏1∶4、1∶6煎剂可明显抑制AA大鼠关节肿胀度,保护滑膜组织和免疫器官,改善血流变、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论:马苏煎剂对AA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流变、清除自由基和炎性介质、恢复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配伍苏木 佐剂关节炎 抗炎 血液流变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还脑益聪方及配伍前后何首乌肝毒性成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晓东 张茜 +3 位作者 边月娟 韦云 刘龙涛 李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测定还脑益聪方及配伍前后何首乌肝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评价复方肝毒性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别以乙腈∶水(20:80)... 目的:测定还脑益聪方及配伍前后何首乌肝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评价复方肝毒性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别以乙腈∶水(20:80)和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和254 nm,柱温30℃,流速为1 mL/min,分别检测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结果:红参、石菖蒲、川芎分别与制何首乌配伍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降低34.2%、34.0%、27.1%,还脑益聪方降低59.4%;大黄素含量降低36.77%、42.04%、36.24%、还脑益聪方降低80.93%,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降低39.44%、44.96%、39.57%、还脑益聪方降低86.90%。结论:还脑益聪方及拆方后,制何首乌肝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显著降低,从化学成分角度证实整方配伍合理,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脑益聪方 配伍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