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小肠腺癌3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晓静 石雪迎 叶菊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9~2020年诊断的38例SBA(壶腹癌除外)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9~2020年诊断的38例SBA(壶腹癌除外)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7.5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腹痛伴进行性加重(55.2%)、腹胀和呕吐(31.0%)、便血/黑便(13.8%)和乏力(6.9%);位于十二指肠11例(28.9%),空肠17例(44.7%),回肠10例(26.3%);肿瘤大体呈溃疡型或隆起型,仅1例(4%)呈浸润性生长;3例(7.9%)高分化,18例(47.4%)中分化,17例(44.7%)低分化(其中伴有黏液分化4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肝样腺癌1例);Ⅰ~Ⅱ期肿瘤21例(58.3%),Ⅲ~Ⅳ期肿瘤15例(41.7%),2例分期不详。16例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免疫组化检测,缺失率为25%(4/16)。4例行基因突变检测,1例存在NRAS和PIK3CA突变,1例存在KRAS突变,其余2例未检出突变。15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1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7个月和24个月内死亡。结论SB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相似,但具有比结直肠癌更高的MMRP缺失率。该组SBA病例发生于空肠者最多见,患者均无炎症性肠病或乳糜泻病史,不排除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腺癌 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和神经元细胞的调节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振年 安晓静 +10 位作者 杨斌 李东冰 王芳丽 苗春红 冷涛 贾小强 赵卫兵 曹威巍 权隆芳 原小千 崔春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73-2977,共5页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形态、相关蛋白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形态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SCF和c-kit mRNA在治疗前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治疗后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直肠组织内神经元凋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直肠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改善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强化埋线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合剂对缩宫素所致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子馨 贾飞凡 +9 位作者 孟红旭 韩笑 李玲美 尤越 王奥奥 王紫艳 杨斌 李磊 付建华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四物合剂对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PF级KM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痛经宝颗粒组、四物合剂组。采用雌激素联合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适应性喂养3 d后,小... 目的研究四物合剂对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PF级KM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痛经宝颗粒组、四物合剂组。采用雌激素联合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适应性喂养3 d后,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 mg/kg,连续给药10 d。第4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阳性药痛经宝颗粒组按4 g/kg给药,四物合剂组按8 mL/kg给药,连续给药7 d。以注射缩宫素后30 min内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主要观测指标,考察四物合剂的镇痛作用,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制备子宫病理切片观察腺体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扭体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血清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子宫组织PGF_(2α)、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1),IL-6含量增加(P<0.05);子宫内膜腺体扩张呈乳头状增生,间质水肿,炎性细胞增生、浸润,COX-2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四物合剂组30 min内扭体次数降低(P<0.05,P<0.01),四物合剂组扭体潜伏期增加(P<0.05),阳性药组、四物合剂组血清MDA水平降低(P<0.01),子宫组织PGF_(2α)水平降低(P<0.01,P<0.05),IL-6、TNF-α含量降低(P<0.05),腺体增生减少,间质紧密,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OX-2表达降低。结论四物合剂能显著减少原发性痛经小鼠30 min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DA含量、子宫组织中PGF_(2α)、IL-6、TNF-α水平以及COX-2表达,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合剂 原发性痛经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冷冻切片BrdU免疫荧光染色的经验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家乐 姚明江 +1 位作者 张伟 刘建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脑缺血后可以诱发内源性的神经发生,是机体应对缺血性损伤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 Uridine,BrdU)作为DNA碱基胸腺嘧啶核苷的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脑缺血后可以诱发内源性的神经发生,是机体应对缺血性损伤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 Uridine,BrdU)作为DNA碱基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与胸腺嘧啶核苷相同,在细胞有丝分裂的S期掺入到增殖或分裂细胞的核内^([2]),是神经发生中用来标记具有增殖活性细胞的重要指标,常与干细胞、神经祖细胞以及神经元的一些标志物共同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BRDU 冷冻切片 免疫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BrdU/DCX免疫荧光双染优化条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家乐 姚明江 +2 位作者 张伟 杨斌 刘建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在脑组织冰冻切片上进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双皮质素(DCX)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脑组织的冰冻切片,通过漂片法,利用大鼠抗BrdU抗体和兔抗DCX抗体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一抗在混... 目的:探讨在脑组织冰冻切片上进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双皮质素(DCX)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脑组织的冰冻切片,通过漂片法,利用大鼠抗BrdU抗体和兔抗DCX抗体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一抗在混合孵育和分开孵育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免疫荧光双染,采集图像并观察实验结果。结果:混合孵育法BrdU阳性标记定位准确,但与之双标的DCX未能正常显色;先孵育抗BrdU抗体后孵育抗DCX抗体:BrdU阳性标记定位准确,但与之双标的DCX仍未能正常显色;先孵育抗DCX抗体后孵育抗BrdU抗体:BrdU和DCX均可正常显色,DCX荧光亮度偏暗,在此基础上提高抗DCX抗体的比例,荧光亮度适中,效果较理想。结论:结果表明,抗BrdU抗体和抗DCX抗体混合孵育后,DCX未能正常显色,可能与两种一抗产生拮抗有关,先孵育抗DCX抗体后孵育抗BrdU抗体是BrdU/DCX荧光双染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双皮质素 免疫荧光双染 漂片法 脑组织 冰冻切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中ASPM对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安晓静 柏苗苗 +2 位作者 谢振年 伍志强 赵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探讨头小畸形相关基因(abnormal spindle-like microcephaly associated,ASPM)对结肠癌细胞SW116和HCT116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β-catenin的调节作用。方法挑选ASPM含量较高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116。体外培养结肠癌细... 目的探讨头小畸形相关基因(abnormal spindle-like microcephaly associated,ASPM)对结肠癌细胞SW116和HCT116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β-catenin的调节作用。方法挑选ASPM含量较高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116。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116,设计siRNA-ASPM序列,转染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siRNA1组和siRNA2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率。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各组细胞中ASPM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挽救实验探究加入LiCl处理后,结肠癌细胞中ASPM对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siRNA-ASPM转染HCT116和SW116细胞后,siRNA组中ASPM表达量下降(P<0.05)。与NC组相比,siRNA1组、siRNA2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降低,凋亡率升高;siRNA1组、siRNA2组中ASPM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挽救实验结果证实,与siRNA-ASPM组相比,LiCl能部分恢复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论沉默ASPM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ASPM 侵袭力 凋亡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