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IPR(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7日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将数据录入中...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IPR(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7日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潜在新处方。结果共纳入78首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涉及中药231味,高频药物为酸枣仁、远志、甘草、茯苓、首乌藤等;药性分布:平>温>凉>寒,药味分布:甘>苦>辛>酸;主要归心、肝、肺经;药物组合以酸枣仁为核心;新处方有白芍+阿胶+黄连+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白芍+黄芩+黄连+鸡子黄等5首;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火扰心证(34.1%)。结论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失眠的用药模式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指导新方新药研发及临床处方优化。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于inflammasomes/免疫损伤应答学说的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及心室重构的改善。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Pubmed、万方数据(WanFa...目的:系统评价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于inflammasomes/免疫损伤应答学说的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及心室重构的改善。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Pubmed、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共9个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7日。人工检索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及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利尿、扩张冠脉等)对比应用曲美他嗪或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纳入文献资料的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炎性因子指标: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心室重构相关结局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2项,共计1120例冠心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1)炎性因子方面: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组(单纯应用他汀类药物或曲美他嗪)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液CRP[n=770,SMD=-2.70,95%CI(-2.55,--1.40),P<-0.00001]、TNF-α[n=678,SMD=-2.25,95%CI(-3.39,-1.12),P<-0.0001]、IL-6[n=770,SMD=-2.10,95%CI(-3.10,-1.10),P<0.00001]三种炎性因子的表达程度。(2)心室重构方面: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单纯应用他汀类药物或曲美他嗪)相比,更能明显降低治疗前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n=626,SMD=-1.55,95%CI(-2.10,-0.99),P<-0.00001]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626,SMD=-1.18,95%CI[-1.56,-0.80),P<-0.00001]。结论: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和对照组相比更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室重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IPR(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7日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潜在新处方。结果共纳入78首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涉及中药231味,高频药物为酸枣仁、远志、甘草、茯苓、首乌藤等;药性分布:平>温>凉>寒,药味分布:甘>苦>辛>酸;主要归心、肝、肺经;药物组合以酸枣仁为核心;新处方有白芍+阿胶+黄连+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白芍+黄芩+黄连+鸡子黄等5首;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火扰心证(34.1%)。结论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失眠的用药模式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指导新方新药研发及临床处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