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梅 郑志远 +4 位作者 李鸿海 严灿梅 任常英 王光蕊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4-1618,1624,共6页
目的:观察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对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耳郭微循环的影响,评价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体外血栓形... 目的:观察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对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耳郭微循环的影响,评价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和血液黏度;按照Born氏比浊法加入诱导剂诱导聚集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尾静脉注射15%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微循环障碍,观察小鼠耳郭各时段微动脉和微静脉管血液流速和血管管径的变化。结果:中华跌打丸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在切变率150 S^(-1)、60 S^(-1)及5 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明显缩短血瘀模型大鼠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P<0.01);中华跌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1);中华跌打丸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小鼠耳郭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于造模10 min、20 min、30 min时增加血液流速(P<0.05,P<0.01),扩大微动脉、微静脉管径(P<0.05,P<0.01),减轻红细胞聚集(P<0.05,P<0.01)。结论:中华跌打丸可明显改善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跌打丸 活血化瘀 血瘀模型 微循环障碍 血小板聚集 血液黏度 血栓形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丽丽 康静 +6 位作者 任建勋 郭浩 孟红旭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后将球囊经导丝交换入冠脉左前降支中部,术中连续心电监护记录ST段改变情况、室颤及除颤次数,再灌注3 h后处死。于缺血前、再灌即刻、再灌后1 h、2 h及3 h采集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TC/伊文思蓝双重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硫磺素S染色法观察再灌后无复流面积。结果缺血90 min组动物死亡率较缺血30 min组、缺血60 min组高;随缺血时间增长,室颤及除颤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缺血90 min组再灌注3 h时EF值、FS值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动物在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心肌梗死及无复流面积、心肌组织染色及血清CK-MB、LDH、SOD、MDA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小型猪模型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高,缺血30 min再灌注3 h条件建立的模型能复制临床疾病的特征性病变且死亡率低,适合于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球囊栓塞 最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訾明杰 付建华 任钧国 李磊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导致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代表性降低,而且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将医学实验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并且探讨了基于文献与经验的样本量确定法、精度分析确定法、两样本均数确定法、资源方程式确定法和KISS确定法,旨在为实验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计算方案,进而降低对动物伤害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随着医学统计学与医学实验结合的发展和传播,动物实验样本量确定方面的研究将愈加完善,将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样本量 KISS分析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作用及中药调节 被引量:3
4
作者 曹策 姚明江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1416,共6页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持续性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针对心梗后的心肌修复常用治疗方案主要为干细胞移植、外泌体介导和微环境构建等3方面,但是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难以解决。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细胞中占据大部分数量,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特性及其在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作用,使它成为心肌梗死后的重要效应细胞。因此,该文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分布、梗死后状态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成纤维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肌梗死 心肌修复和再生 多功能干细胞 中药调节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索小鼠急性肺损伤动态时间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樊懿萱 王心威 +2 位作者 李军梅 易亮 杨志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54只6~8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造模时间组(1、3、6、12、18、24、48和72 h组),分别检测体重、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半定量评分、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取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IL-18及BCA蛋白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经典焦亡通路相关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 根据体重统计,各组均有下降,24及48 h组下降最为明显;通过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评分发现,24~72 h肺组织损伤严重,每组与Co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在24~72 h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从造模后6 h开始升高,48 h可达峰值,至72 h均维持上升状态;灌洗液中IL-18在24 h开始升高,72 h仍然持续升高;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在6 h时均保持最高水平状态,在48 h明显降低;灌洗液中蛋白浓度在24、48及72 h与Con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LI模型各个时间组焦亡通路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均有上调,24~72 h组的通路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时间组中各项实验指标、炎症因子及Western Blot中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焦亡机制与ALI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并随时间迁移。从实验结果得知24~48 h肺损伤程度严重,肺损伤相关指标及通路蛋白具有研究意义,可作为造模时间参考。也为后续研究ALI的具体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模型参考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急性肺损伤 小鼠 动态时间模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5 位作者 王紫艳 尤越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8,共9页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持续6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周。实验6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冠脉微血管疾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下降、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显著升高、血浆及全血粘度明显升高。结论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