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天笑 王旭 +4 位作者 卜寒梅 秦晓宽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1-4028,共8页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优势病种 证据图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天笑 孙凯 +4 位作者 秦晓宽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50-3856,共7页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领域专业化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正快速增加,促使学科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但在此背景下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目前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面临着临床问题定位不准、高质量临床证据匮乏、指南制订规范性不足、多学科人才培养欠缺、指南更新和实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专业学会/协会应加强对指南制订的引导,研究者要注重提高原始研究的质量、加强指南方法学的学习和研究、重视指南的更新与改编、促进指南的传播与实施,以制订高质量的骨伤科指南,促进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发展现状 挑战 策略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武 冯敏山 +2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高春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6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松解+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盐酸乙哌立... 目的:评估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6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松解+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及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矫正畸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行性 针刀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阳虚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传睿 章轶立 +5 位作者 齐保玉 方圣杰 韩涛 谢雁鸣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01-2206,共6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目的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目的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筛选PMOP患者;采用问答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民族、是否退休、曾经主要从事工作类型(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以脑力劳动为主、两者兼有)、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握力体重指数、骨折史、跌倒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夜间睡眠时间、食用剩菜习惯、饮食荤素类型(包括以荤为主、以素为主、荤素搭配);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PMOP患者432例,其中4例《中医体质量表》数据缺失,最终纳入428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次以平和质较多(175例),偏颇体质以阳虚质较多(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BMI)<18.5 kg/m^(2)、握力体重指数<35、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PMOP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居多,BMI<18.5 kg/m^(2)、握力体重指数<35、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中医体质类型 阳虚质 平和质 影响因素分析 横断面研究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雄伟 杨克新 +4 位作者 孙凯 刘志伟 孙武 魏戌 朱立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30-539,共10页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医方法(针灸、推拿、针刀、中药、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中医方...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医方法(针灸、推拿、针刀、中药、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中医方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21年5月。2位研究员独立按照制定的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RStudio、addis⁃1.16.6软件进行贝叶斯模型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计2074例受试者,涉及6种干预措施,分别为单纯神经阻滞、中药联合神经阻滞、针灸联合神经阻滞、针刀联合神经阻滞、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推拿联合神经阻滞。网状分析结果显示:(1)在有效率上,除牵引联合神经阻滞外,其它干预措施均优于单纯神经阻滞,针灸、针刀、推拿、中药分别联合神经阻滞优于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概率排在第一位的为针灸联合神经阻滞。(2)在VAS评分上,除牵引联合神经阻滞外,其它干预措施优于单纯神经阻滞,中药、推拿、针刀分别联合神经阻滞优于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概率排序排结果最优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神经阻滞。(3)在JOA评分上,两两干预措施之间比较无统计差异,概率排序第一的为中药联合神经阻滞。结论:中医疗法联合神经阻滞优于单纯神经阻滞,中药联合神经阻滞和针灸联合神经阻滞措施在治疗LDH疗效较好,牵引联合神经阻滞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疗法 网状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传睿 李秋月 +6 位作者 金子开 齐保玉 方圣杰 刘宁 章轶立 朱立国 魏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4,共6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视角探讨中医药调控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医药通过...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视角探讨中医药调控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不失为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肠道菌群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阐述“肝肾-肠”“脾-肠”“肺合大肠”“心合小肠”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归纳复方、中药(单体)、中成药以及其他中医药疗法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骨骼健康的相关研究,以拓宽防治思路,为临床上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绝经后女性骨量状态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蒋红岩 申浩 +3 位作者 魏戌 章轶立 张然星 孙凯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绝经后女性骨量状态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长辛店地区纳入符合研究方案的绝经后女性,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共计743例绝经后女性纳入本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绝经后女性骨量状态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长辛店地区纳入符合研究方案的绝经后女性,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共计743例绝经后女性纳入本研究,根据骨密度诊断确定骨量正常95例,骨量减少343例,骨质疏松305例,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1.05%。骨质疏松人群年龄更大,体重指数更低,绝经年龄更低,绝经年限更长(P<0.01)。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血镁(magnesium,Mg)含量均随着骨量减少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β-CTX(OR=9.662)、ALP(OR=1.008)和OST(OR=1.089)含量变化与骨丢失程度成正比(P<0.05)。结论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临床中联合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可能对全面监测骨的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代谢 骨质疏松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旋转(提)手法的在体力学测量 被引量:51
8
作者 朱立国 冯敏山 +3 位作者 毕方杉 钟红刚 于杰 王尚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力学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生物力学实测方法测量同一操作者对15例患者施行旋转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作用力、作用时间和加速度),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旋转手法扳动过程所产生的位移及冲...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力学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生物力学实测方法测量同一操作者对15例患者施行旋转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作用力、作用时间和加速度),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旋转手法扳动过程所产生的位移及冲量。结果:①颈椎旋转手法的力学参数平均值:预加载力15.15±5.11kg,最大作用力27.24±8.81kg,扳动力14.29±5.15kg,扳动时间114.33±16.98ms,最大加速度为-0.35±0.11g,扳动位移为9.34±2.67mm,扳动冲量为22.49±7.11Ns;②左手操作与右手操作的旋转手法力学参数相比较,除最大加速度、扳动时间和扳动冲量以外,余项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预加载力和扳动力相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经Pearson相关分析,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和扳动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P<0.001)。结论:左右手施行旋转手法时作用力特征(包括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是相近的;旋转手法从缓慢上牵开始到扳动操作结束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扳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预加载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转手法 在体 生物力学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作用及初步验证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汤化琪 梁瑞敏 +5 位作者 陈宇 罗世林 张硕峰 罗杰 王景红 孙毅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45,I0016,I0017,共6页
目的:利用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 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用并进行初步试验验证。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玄胡索... 目的:利用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 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预测玄胡索散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用并进行初步试验验证。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玄胡索散中单味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BATMAN-TCM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路与疾病,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其治疗OA的作用。采用前交叉韧带横断联合半月板切除术造OA大鼠模型,经玄胡索散治疗后观察其对OA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学与总胶原的影响,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经BATMANTCM预测发现玄胡索散能作用于多条与OA相关通路,并具有治疗多种骨相关疾病的功效,动物试验表明玄胡索散能明显抑制O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P〈0.05)与胶原降解(P〈0.05)。结论:BATMAN-TCM预测结果较为可靠,玄胡索散具有治疗OA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胡索散 BATMAN-TCM 骨关节炎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立国 展嘉文 +4 位作者 冯敏山 王尚全 张平 于杰 王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04%,治疗第2周及随访时有效率为90.69%;在VAS评分及ODI评分上,治疗第1周、第2周与随访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01),治疗第2周、随访与治疗第1周也有差异(P<0.05),但治疗第2周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随访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退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国内椎间盘退变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立国 李玲慧 +4 位作者 魏戌 王尚全 于杰 冯敏山 陈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挖掘国内椎间盘退变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和学术团队,分析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方法:将检索词"退变"、"退行性改变"与检索词"腰椎"、"椎间盘&qu...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挖掘国内椎间盘退变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和学术团队,分析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方法:将检索词"退变"、"退行性改变"与检索词"腰椎"、"椎间盘"、"颈椎"、"胸椎"、"腰"等自由组合,检索三大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出版时间不作限定,检索日期为2015年5月4日。数据信息的提取采用Regex Buddy软件,核心作者和学术团队的评定采用普莱斯定律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挖掘的结果以Netdraw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各团队的学术思想、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研究共纳入3361篇中文文献,挖掘核心作者54人、学术团队10个。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大热门方向: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机理研究(1964篇,占总量的58.43%);手术相关研究(1035篇,占总量的30.79%);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979篇,占总量的29.13%);生物力学相关研究(854篇,占总量的25.41%);动物学研究(686篇,占总量的20.41%);影像学相关研究(348篇,占总量的10.35%)。结论 :机制研究是目前椎间盘退变领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已从整体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多层次对退变的发生和发展机理进行了探讨,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干预手段,切实有效地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社会网络分析 核心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敏山 朱立国 张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531-1534,153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及单独应用旋提手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都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4%、10%。结论:试验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及对照组(单纯旋提手法)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整体而言均有很好的疗效,试验组总体上疗效更持久,颈椎康复操的锻炼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和功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玲慧 李凯明 +5 位作者 杨少锋 朱立国 王尚全 陈明 梁龙 展嘉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21-1525,1531,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共培养体系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活性和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ADSCs及NPCs,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共培养体系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活性和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ADSCs及NPCs,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连续服用补肾活血方2周,分别于初次服药前和末次服药后1 h抽取静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以不同血浆干预培养,实验共分为5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RP)、贫血小板血浆组(PPP)、含药富血小板血浆组(M-PRP)和含药贫血小板血浆组(M-PPP)、胎牛血清组(FB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体系中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MTT法分别在干预24、48 h及72 h检测细胞增殖率;一周后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蛋白聚糖表达情况;两周后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COL2A1、A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经原代消化分离、共培养体系中获得的细胞胞质体积略增大,形态由长梭形逐渐转变为短梭形或多角形为主,折光性较好。采用MTT法检测发现,与FBS组相比,PRP组及M-PRP组细胞增殖率显著提高(P<0.05)。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M-PRP组、M-PPP组及PRP组细胞的数量及阳性染色率均明显高于PPP组和FBS组,其中M-PRP组的作用最显著。RT-PCR结果显示,与FBS组相比,PRP组和M-PRP组COL2A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余组无明显变化(P>0.05);PRP组ACAN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RP组和M-PRP组SOX9 mRNA表达量维持不变(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提高共培养体系中ADSCs细胞增殖活性,上调COL2A1、ACAN、SOX9的mRNA表达,促进成软骨分化,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功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与PRP对Ⅰ型胶原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玲慧 李凯明 +5 位作者 杨少锋 朱立国 王尚全 展嘉文 陈明 张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681-1685,1692,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共培养体系中Ⅰ型胶原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腰椎间盘退变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运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建立ADSCs/NPCs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共培养体系中Ⅰ型胶原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腰椎间盘退变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运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建立ADSCs/NPCs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连续服用补肾活血方2周,分别于初次服药前和末次服药后1 h抽取静脉血各50 m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以不同血浆干预培养。实验共分为5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RP)、贫血小板血浆组(PPP)、含药富血小板血浆组(M-PRP)和含药贫血小板血浆组(M-PPP)、胎牛血清组(FB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胶原活性变化;干预培养2周后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COL1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发现经过补肾活血方和PRP分组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其余组别相比,M-PRP组及PRP组细胞轮廓更为清晰、折光度更好,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RP组和M-PRP组细胞数量较多,但单个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FBS组。RT-PCR结果显示,PPP组、PRP组、M-PRP组和M-PPP组COL1A1 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Ⅰ型胶原活性,抑制其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富血小板血浆 Ⅰ型胶原 活性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冠心病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戌 章轶立 +4 位作者 谢雁鸣 朱立国 杨洪军 齐保玉 孙凯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并发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两种疾病的防治和共病患者的临床决策与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并发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两种疾病的防治和共病患者的临床决策与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收集居民临床信息、生物样本并进行骨密度检测,以OP患者是否并发CAHD分为并发CAHD组和未并发CAHD组,进行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对两类人群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并发CAHD组患者年龄高于未并发CA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家族史在并发CAHD组的出现比例远高于未并发CA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骨代谢标志物、体质量指数、双手握力、坐立试验、性别、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文化程度、工作类型及家庭月收入等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高龄、家族疾病史(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烹饪方式(爆炒)、蔬菜摄入、植物油均是社区OP患者并发CAHD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心血管病家族史(OR=2.68)、糖尿病家族史(OR=2.15)以及蔬菜摄入频率(OR=4.13)是并发CA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居民"一体多病"现象日益凸显,预防或延缓不同疾病终点结局的发生,实现不同疾病管理的协调统一是最终目的;建议尽早明确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或将有益于共病患者的共诊、共治与共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病 骨质疏松症 冠心病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高景华 高春雨 +1 位作者 孙树椿 赵国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或积劳成疾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们运用宫廷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或积劳成疾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们运用宫廷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摇拔戳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凯明 李玲慧 +3 位作者 王尚全 张清 殷京 候晓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9年1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3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RCT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5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两组共计525例,其中PKP组共计26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2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0,95%CI(-2.25,-1.95),P<0.00001];在患者治疗后病椎Cobb角的变化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MD=-8.90,95%CI(-9.86,-7.94),P<0.00001];两组治疗后病椎ODI评分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改善功能障碍指数(ODI),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有效恢复病椎丢失高度,矫正病椎Cobb角,降低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运动学量化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广君 王宝剑 +5 位作者 李建国 高春雨 高景华 孙武 李健 刘广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7,154,共6页
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运动学操作特征,为手法的规范化操作及教学传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由专业医师在60例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受试者上进行摇拔戳手法治疗,在手法操作过程中运用运动捕捉系统软件... 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运动学操作特征,为手法的规范化操作及教学传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由专业医师在60例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受试者上进行摇拔戳手法治疗,在手法操作过程中运用运动捕捉系统软件提取有效的运动学指标,分析和总结规律。结果将踝关节摇转6周的平均用时为11.36 s^(2)对踝关节实施拔伸和戳按手法各1次,两种手法平均用时为3.42 s^(2)对踝关节实施拔伸后平均位移为36.94 mm,戳按后平均位移为22.44 mm;将踝部拔伸时平均运动角度为23.27°,戳按时平均运动角度为22.76°;摇拔戳手法治疗过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将踝关节摇转时平均线速度为58.28 mm/s,拔戳时平均线速度为23.81 mm/s^(2)将踝关节摇转时线加速度为0.43 mm/s^(2),拔戳时线加速度为0.54 mm/s^(2)。结论摇拔戳手法可应用推广于临床,在操作时应遵循"顺势而为、和缓匀速、连续进行"的原则,在遵循踝关节生理特点前提下,缓慢匀速地对扭伤的外侧踝关节连续进行摇拔戳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拔戳手法 运动学分析 运动捕捉 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功能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凯明 李玲慧 +5 位作者 梁龙 展嘉文 陈明 王尚全 谢瑞 林承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电刺激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9年10月之前公开发表在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CBM、Cochrane数据库中关于经皮电刺激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电刺激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9年10月之前公开发表在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CBM、Cochrane数据库中关于经皮电刺激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独立提取文献数据,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最终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7篇,共57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36例,对照组236例,比例1∶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SMD=0.60,95%CI(0.37,0.83),P<0.0000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评价表(HSS)评分SMD=0.94,95%CI(0.43,1.45),P=0.0003、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4,95%CI(0.28,0.67),P=0.0002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电刺激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术后肌力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功能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介导Wnt信号通路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和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凯明 朱立国 +6 位作者 李玲慧 张清 杨少锋 王尚全 陈明 梁龙 展嘉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共培养体系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活性和功能表达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取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ADSCs及NPCs,建立...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共培养体系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活性和功能表达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取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ADSCs及NPCs,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连续服用补肾活血方2周,分别于初次服药前和末次服药后1 h抽取静脉血各50 m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以不同血浆干预培养,实验共分为5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RP)、贫血小板血浆组(PPP)、含药富血小板血浆组(M-PRP)和含药贫血小板血浆组(M-PPP)、胎牛血清组(FB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体系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RT-PCR方法检测WNT3A、CTNNB1和MMP3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显示,M-PRP组细胞以多角形或短梭形为主,细胞轮廓清晰、折光度较好。RT-PCR结果显示:与FBS组相比:PRP组WNT3A、CTNNB1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MMP3达量显著下调(P<0.05);M-PRP组CTNNB1、MMP3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RP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M-PRP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与FBS组相比:PRP组、M-PRP组和M-PPP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应用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而发挥提高ADSCs细胞活性和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