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远滨 肖娟 +1 位作者 王建国 周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99-1402,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学部委员)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首肯。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康复医学 项目分 中标 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科学院 科研经费 党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冯敏山 朱立国 张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531-1534,153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及单独应用旋提手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都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4%、10%。结论:试验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及对照组(单纯旋提手法)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整体而言均有很好的疗效,试验组总体上疗效更持久,颈椎康复操的锻炼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康复领域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宁 杨远滨 +1 位作者 田浩林 万梦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对近10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的对近10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828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增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热点关键词包括儿童、脑卒中、激活、生活质量、脑瘫等。突现强度排在前列的关键词包括早期干预、言语知觉、脑瘫、可塑性、脊髓损伤、物理治疗、视觉反馈、帕金森病等。聚类分析显示,近10年fNIRS于康复领域的应用涉及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以及手术的预康复和早期康复,主要集中于6大主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听力及言语功能康复、脑瘫儿童功能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功能监测、慢性疾病长期康复护理。fNIRS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研究占据较大的比重。结论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相关研究的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可持续关注fNIRS在研究神经疾患损伤和恢复机制中的应用,尤其是各种康复干预手段对皮质可塑性的影响以及病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康复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静 沈沁暄 +6 位作者 杨远滨 田浩林 田静峰 赵文静 李雪超 何龙 任志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7-79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体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病灶侧高频、健侧低频的rTMS治疗模式,同...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体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病灶侧高频、健侧低频的rTMS治疗模式,同时根据r TMS定位的病灶侧M1区进行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中国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量表(FTHUE-HK)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量表中手评分、总分、FTHUE-HK、BI评分及研究组FMA-UE量表中腕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FMA-UE量表中腕评分、手评分以及FTHUE-HK中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低频rTMS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手功能及腕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