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关节软骨MRI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洪美 张志强 +2 位作者 闵重函 李辉 荆琳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关节软骨MR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Doll法分为2组。试验组32例40个关节,男6例,女26例;年龄43~65岁,平均为52.2岁。对照组28例33个关节,男5例,女2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关节软骨MR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Doll法分为2组。试验组32例40个关节,男6例,女26例;年龄43~65岁,平均为52.2岁。对照组28例33个关节,男5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4岁。试验组予中医辨证中药口服,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及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时予MR检查及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观察关节承重区软骨的变化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0例全部随访13~17个月,平均15.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MRI显示显效15个关节,有效17个关节,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8个关节,有效11个关节,总有效率为57.6%。试验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0.35±0.16)分,对照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3.68±0.18)分,经统计学分析,t=6.94,P<0.05,故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显著减缓或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退变,减轻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药疗法 软骨 磁共振成像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导航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园源 何名江 +7 位作者 单鹏程 胡佩岩 荆琳 闫奇 唐海 汪欣月 刘思冶 张洪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78-885,共8页
目的:探讨遥感导航定位(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精准性及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选取60例初次行单侧TKA的Kellgren-Lawrence(K... 目的:探讨遥感导航定位(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精准性及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选取60例初次行单侧TKA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Ⅲ-Ⅳ级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SNA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30例。RSNA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5~86(68.06±8.2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15~34.58(28.20±3.01)kg·m^(-2);病程2~60(18.80±14.80)个月;K-L分级Ⅲ级13例,Ⅳ级17例。传统手术组男8例,女22例;年龄57~85(67.26±6.32)岁;BMI为23.94~34.55(27.49±2.32)kg·m^(-2);病程3~60(21.30±16.44)个月;K-L分级Ⅲ级14例,Ⅳ级16例。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6个月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测量下肢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股骨远端外翻角(femoral valgus angle,FVA)和股骨远端屈曲角(distal fermoral flexion angle,DFFA)。术后1周测量HKAA、HKAA偏移角并计算下肢力线不良率、股骨假体外翻角(femur prosthesis valgus angle,FPVA)和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Ⅰ期愈合。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术前WOMAC、KSS、HKAA、FVA及DF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RSNA组力线不良率、HKAA、HKAA偏移角、FPVA偏移角、FPFA分别为6.7%、(178.74±1.56)°、(1.25±1.56)°、(1.84±0.16)°、(4.85±2.4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0.0%、(176.73±3.46)°、(3.27±3.46)°、(2.44±0.26)°、(6.6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K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NA系统可以降低TKA术后下肢力线不良率、FPVA偏移角和FPFA,在保证术后疗效的同时较传统髓内定位手术更精准,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遥感导航定位 假体力线 定位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遥感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海 张洪美 +7 位作者 单鹏程 胡佩岩 荆琳 闫奇 李园源 汪欣月 刘思冶 何名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62-869,共8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遥感导航(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因重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遥感导航(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因重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行初次单侧TK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SNA组和RA组,每组30例。RSNA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6~81(66.33±7.1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87~38.54(28.40±6.18)kg·m^(-2);病程5~36(18.20±8.98)个月;采用RSNA系统辅助进行定位截骨。RA组男7例,女23例;年龄55~82(67.83±8.61)岁;BMI为19.67~37.25(28.01±4.89)kg·m^(-2);病程3~33(17.93±9.20)个月;采用RA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下肢血栓发生率。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HKAA偏差、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并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个月。RSNA组手术时间、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94.35±5.75)min、(130.54±17.53)ml、(14.73±2.14)cm,RA组分别为(102.57±6.88)min、(146.33±19.47)ml、(16.78±2.32)cm,RSNA组优于RA组(P<0.05)。两组术后2周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RSNA组5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RA组8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NA组术前HKAA、LDFA、MPTA分别为(173.00±5.54)°、(86.96±3.45)°、(82.79±3.35)°,术后1周分别为(178.34±1.85)°、(89.92±0.42)°、(89.84±0.73)°;RA组术前HKAA、LDFA、MPTA分别为(173.31±6.48)°、(87.15±3.40)°、(82.99±3.05)°,术后1周分别为(178.52±1.79)°、(90.03±0.39)°、(90.15±0.47)°;两组术后1周HKAA、LDFA、MPT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HKAA、LDFA、MPTA、P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HKAA偏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1,P=0.456)。两组术前与术后3、6个月WOMAC、K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KSS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RA与RSNA系统辅助TKA均可获得精准的截骨,RA手术精准性更高,RSNA系统辅助手术创伤较小,操作较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遥感导航系统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勇 秦伟凯 +6 位作者 顾力军 崔秀仁 张宽 常德有 王雷 见国繁 纪树青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入组的85例(85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为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只选其中较严重的一侧入组),其中试验组35例,男6例,女29例,脱落1例,平均年龄(56.65±4.89)岁;对... 目的: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入组的85例(85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为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只选其中较严重的一侧入组),其中试验组35例,男6例,女29例,脱落1例,平均年龄(56.65±4.89)岁;对照组50例,男6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4±4.91)岁。分别采用铍针治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周围最明显压痛点的压痛仪测量数据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及压痛仪测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感受的VAS评分和压痛仪客观测试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论:铍针通过减轻关节局部痛点的软组织张力,解除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骨关节炎 疼痛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治疗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铁军 张洪美 +5 位作者 陈卫衡 荆林 孙刚 顾力军 张淳 尹天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与评价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髋关节镜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不同严重程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105髋),男33例,女56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51.8岁;病程3~360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与评价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髋关节镜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不同严重程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105髋),男33例,女56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51.8岁;病程3~360个月,平均58.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髋痛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依据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ISOA)及Kellgren-Lawrance(K-L)放射线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治疗,对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3~58个月,依据Harri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轻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线Ⅰ级患者术前平均(70.50±4.62)分,术后平均(91.75±4.01)分;Ⅱ级患者术前平均(70.15±3.79)分,术后平均(82.18±3.92)分。中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线Ⅲ级患者术前平均(57.12±2.19)分,术后平均(89.94±1.13)分。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线分级Ⅳ级患者术前平均(48.63±2.21)分,术后平均(90.76±1.14)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非常严重放射线分级Ⅳ级患者术前平均(42.67±3.17)分,术后平均(91.97±2.24)分;极其严重放射线分级Ⅳ级患者术前平均(36.46±2.96)分,术后平均(82.69±1.19)分。各组治疗前后结果均有差异,治疗后评分升高。结论:通过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分级,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对轻、中、重度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注射 关节内 关节镜手术操作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铍针与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对重心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力军 张斌 +2 位作者 李文华 唐燕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2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 :观察铍针松解与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双足负重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铍针组(38例)、针刀组(38例)和扶他林组(37例)。其中铍针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87±7.72)岁,采用铍针治... 目的 :观察铍针松解与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双足负重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铍针组(38例)、针刀组(38例)和扶他林组(37例)。其中铍针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87±7.72)岁,采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针刀组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1±7.07)岁,采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扶他林乳胶剂组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2±8.08)岁,采用扶他林乳胶剂3~5 cm涂抹膝关节疼痛部位,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另取正常人36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7.55)岁,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重力四格秤测量双足前后四点负重的方法来观察3组患者双足负重情况,测算重心到原点的距离d值,并以d值为观察指标,以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例患者脱落,其中铍针组2例、针刀组2例、扶他林组1例。其余10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8~35 d,平均30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正常组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d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较治疗前d值均减小。参照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松解、针刀松解及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早中期KOA患者后,治疗后重心更接近原点、负重情况得到改善。四格秤测试KOA患者治疗前后重心的变化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刺疗法 小刀针 铍针 重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人工关节股骨假体屈曲原因分析及其对疗效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洪美 孙钢 +5 位作者 赵铁军 顾力军 陈卫衡 尹天 刘道兵 张淳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KR)术中股骨假体屈曲的原因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23膝(78例),发现17膝股骨假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屈曲,106膝无屈曲。比较股骨假体屈曲组和非屈曲组手术前后的HSS评... 目的:探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KR)术中股骨假体屈曲的原因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23膝(78例),发现17膝股骨假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屈曲,106膝无屈曲。比较股骨假体屈曲组和非屈曲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畸形等情况,并测量屈曲角(£CAB)和屈曲距离(BC)。结果:∠CAB为7°~19°,平均11.3°;BC为2~4mm,平均2.6mm。经过平均38个月(15~50个月)的随访,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屈曲组与非屈曲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屈曲组明显低于非屈曲组(P=0.01或P〈0.01);术后均显著高于术前(P=0.02或P〈0.01)。术后屈曲挛缩例数和角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屈曲组明显多于和大于非屈曲组,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屈曲组P〈0.05,非屈曲组P〈0.01),即各组术后屈曲挛缩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TKR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屈曲的主要原因是非水平安装、股骨后髁截骨量不足、前后髁屈曲位截骨和股骨后髁骨赘清除不彻底等,而股骨假体屈曲对TKR手术疗效的主要影响是增加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发生率,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屈曲 股骨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17髋 被引量:7
8
作者 闵重函 周瑛 张洪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对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3年随访结果探讨治疗中的细节和过程,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由门诊收治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12例17髋,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目的:对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3年随访结果探讨治疗中的细节和过程,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由门诊收治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12例17髋,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年龄32~54岁,平均43.25岁;女7例,年龄29~64岁,平均48.80岁。所有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障碍继发关节病变4例,晚期类风湿患者3例。入组患者病程5.25~20年。术前患者均有关节畸形强直,失去正常功能,伴有静息痛,影像学提示相应患髋关节间隙消失、骨硬化伴骨小梁通过原股骨头位置至相应髋臼。以Harris评分系统随访,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3年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Harris评价系统,术前疼痛平均(1.18±3.32)分,功能平均(0.01±0.01)分,活动度平均(0.01±0.01)分及关节畸形平均(0.01±0.01)分,对比术后疼痛(40.00±0.01)分,功能(31.53±5.36)分,活动度(1.94±0.05)分及关节畸形(4.00±0.01)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功能渐进性的改善,使总分在术后6个月、1年及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分分别为(77.47±5.34)分、(80.95±4.01)分及(82.90±3.39)分。在关节功能上步态、支具使用、上下楼梯、穿脱鞋袜、坐车于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分别为(9.59±1.54)分、(8.88±2.69)分、(3.29±0.99)分、(3.75±0.66)分及(6.01±0.01)分;而前3项在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47±1.18)分、(10.06±1.75)分及(3.76±0.66)分。在关节活动度上各向活动角度均在术后实现一次性矫正并持久维持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康复情况良好。结论:经3年随访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设计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铁军 张洪美 +5 位作者 陈卫衡 顾立军 孙钢 刘道兵 尹天 张淳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畸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翻修的股骨假体柄的形态及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闵重函 张洪美 +6 位作者 周瑛 严世贵 秦宏敏 叶先才 朱振康 荆琳 赵革军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根据全髋关节翻修所得资料,分析人工股骨柄在生理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讨论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5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66岁... 目的 :根据全髋关节翻修所得资料,分析人工股骨柄在生理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讨论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5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66岁(61~84岁)。人工关节平均使用年限18.24年(3~27年),首次置换术后初始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1 d(5~16 d),翻修的主要原因为自发松动和外伤。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直观所见进行分析,并根据组织学病理做出推断。结果:股骨柄假体在生理应力下存在微动沉降,其二次稳定与股骨柄设计、患者动态、骨质和骨长入性状有关。直柄假体有利于生理性沉降,实现紧密接触的骨长入稳定,可以在患者条件允许下早期负重锻炼。有领假体和结合内固定假体限制股骨柄沉降,其稳定性取决于首次安置时的压配和后期骨长入支撑,对该类患者建议延长非负重时间。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股骨假体和下地负重时机可以延长股骨假体的使用年限,减少松动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为主的膝关节内紊乱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力军 张磊 +4 位作者 史长龙 谢斌 张淳 张洪美 陈卫衡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类型及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害的关系,分析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特点及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关节镜下治疗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48例(53膝),其中男13例...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类型及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害的关系,分析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特点及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关节镜下治疗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48例(53膝),其中男13例(13膝),女35例(40膝);年龄16~71岁,平均5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6个月。48例于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并手术切除滑膜皱襞,处理相应病变。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记分法评价疗效。观察症状体征与实际病损的关系,计算术前与术中诊断的符合率。关节镜下观察症状性滑膜皱襞的部位、性状、分型及软骨磨损的部位和分级,分析增生的滑膜皱襞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害的关系。对术前后Lysholm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见的软骨缺损有股骨内髁内侧的沟槽状缺损及股骨内侧滑车的类圆形缺损。软骨退变以股骨内髁非负重区为主,占总数的54.29%;以股骨滑车内侧次之,占40.00%;以髌骨内侧关节面为主的缺损居第3位,占5.71%。术后48例53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4年,平均28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1.00±7.03)分,术后平均(85.00±8.01)分(t=-26.17,P〈0.001),证明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本组优(〉90分)12膝,良(80~90分)37膝,可(70~79分)4膝,优良率92.45%,无复发及二次手术者。结论:通过关节镜下特征性改变可以对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做出明确诊断,股骨内髁及滑车软骨的沟槽状及类圆形磨损是2种典型的皱襞引起的软骨缺损。镜下切除滑膜皱襞疗效满意,对防止软骨进一步损害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操作 膝关节 软骨 关节 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闵重函 张洪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评估血友病性踝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疗效,讨论关节置换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改善的主要方面及相关原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由门诊收治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6例8踝,均为男性,年... 目的:评估血友病性踝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疗效,讨论关节置换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功能改善的主要方面及相关原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由门诊收治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6例8踝,均为男性,年龄23~57岁,平均41.2岁,予踝关节置换,以Kofoed和AOFAS系统评价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于Kofoed评价系统,关节置换能显著改善术前、术后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方面的评分(P<0.05),除疼痛项外,其他3项又存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评分的差异(P<0.05);在功能活动度的各项评分细类中,手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变(P<0.05),而背伸功能在术后12个月的改善程度较术后6个月更加显著(P<0.05)。对于AOFAS足-后踝评分系统,总分、疼痛、功能和力线方面的评分均存在手术前后的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疼痛和力线没有显著改变(P>0.05),而总分和功能评分存在差异(P<0.05);在关节功能的各细类评分中,手术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行走距离和屈伸活动存在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差异(P<0.05)。两个评分系统均显示关节置换术前后显著的疗效差异(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结果提示其稳定性(P>0.05)。结论:短期观察,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缓解血友病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随着适应性的提高和下肢肌力的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将平稳而长久地增强,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踝关节 血友病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除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调控血清TGF-β1及Smad-1水平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5
13
作者 邸冬雪 艾奇 +4 位作者 闫奇 李彦 张洪美 陈玲 唐新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除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目的:探讨补肾除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45例早中期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3~69(57.3±6.5)岁;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9例;病程1.5~5.0(3.8±1.7)年;分别于1、3周时向患膝关节腔注射5 ml的PRP 1次,共2次。观察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5~70(56.7±6.2)岁;K-L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2例;病程1.8~5.7(4.0±1.8)年;注射PRP 5 ml,时间、次数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口服补肾除湿方水煎剂,每日1剂,共28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equesne MG评分评估患膝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1、Smad-1的含量,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30(28.0±0.6)d。治疗前两组VAS和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 d,两组VAS和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1 d,观察组VAS和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1 d,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1 d,观察组TGF-β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1 d的Smad-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 d,观察组Smad-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除湿联合关节腔注射PRP治疗早中期KOA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PRP,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Smad-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软骨修复,这可能是补肾除湿联合PRP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除湿方 富血小板血浆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1 膝骨关节炎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洪美运用温阳益髓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彦 王向红 +6 位作者 荆琳 何名江 闫奇 王立锁 刘兴兴 赵传伟 张洪美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61-64,共4页
张洪美教授认为“命门火衰”是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始要病因,病性虚实夹杂,以肾虚精亏、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侵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补肾温命门,填精益髓治本,兼祛风除湿、祛瘀通络治标,提出“温阳益髓”的中医辨证思路,拟温阳... 张洪美教授认为“命门火衰”是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始要病因,病性虚实夹杂,以肾虚精亏、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侵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补肾温命门,填精益髓治本,兼祛风除湿、祛瘀通络治标,提出“温阳益髓”的中医辨证思路,拟温阳益髓方,体现了“筋骨并重”的中医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命门火衰 温阳益髓方 经验 张洪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溻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彦 王向红 +3 位作者 刘兴兴 赵传伟 邸冬雪 张洪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6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一科初次行TKA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2周拆线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于...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一科初次行TKA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2周拆线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于扶他林,试验组给于中药溻渍方,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周径差值、股四头肌Kendall百分比、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S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主动股四头肌肌力及ROM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溻渍方能够显著缓解TKA患者的肢体疼痛、肿胀,改善关节功能,促进TKA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溻渍方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溻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9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胜 刘道兵 陈卫衡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与口服扶他林缓释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将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29例患者(37例髋骨性关节炎)行药物关节腔内注射;对25...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与口服扶他林缓释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将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29例患者(37例髋骨性关节炎)行药物关节腔内注射;对25例(32例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口服扶他林缓释片,75mg/片。评分方法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方法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结果:入组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入组6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早中期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关节腔内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发生氨甲环酸相关型癫痫1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顾力军 张洪美 +3 位作者 张斌 赵铁军 单鹏程 何名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患者,女,54岁,2017年3月15日因“右下肢疼痛无力4个月,加重1周”以腰椎内固定术后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腰椎管狭窄症”于我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右下肢疼痛无力,予脱水消肿、消炎止痛等治疗,症状逐渐减轻。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脊柱 外科手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上端表面压应力和折弯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闵重函 周瑛 +6 位作者 张洪美 严世贵 叶先才 应祖光 秦宏敏 朱振康 赵革军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 :实体测试股骨上端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了解骨质极限应力状态,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 :选择60例新鲜中国人尸体骨股,去除表面肌肉、韧带等组织,供体年龄36~72岁,平均56.4岁,其中男性41根,女性19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力学... 目的 :实体测试股骨上端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了解骨质极限应力状态,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 :选择60例新鲜中国人尸体骨股,去除表面肌肉、韧带等组织,供体年龄36~72岁,平均56.4岁,其中男性41根,女性19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力学专业实验室以专业设备进行压应力和折弯应力的力学测试,搜集单位应力下各测点的受力值。结果:股骨上端耐受压应力的能力较耐受折弯应力强,压应力主要受力区域为股骨颈基底部内外侧和小粗隆截面内侧;折弯应力主要受力区域为股骨颈基底后侧以及小粗隆截面后侧。主要受力区域有较强的骨质强度,目前主流的粗隆骨折内固定物和人工股骨柄均以此为生物力学基础设计。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的数据未查到既往文献报道,可以为内固定物和股骨柄改进提供资料。临床上需要针对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骨折内固定和人工股骨柄,更完善的数据结果需要远期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股骨 应力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