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器研究
1
作者 杨晶东 江彪 +3 位作者 李熠伟 姜泉 韩曼 宋梦歌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9,共15页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方法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集成神经...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方法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集成神经网络链(FEN)。FEN模型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基分类器提取临床RA多标签样本的深层特征,增强RA特征区分度;根据协方差理论衡量标签相关性,调节分类器链的输入空间,减少RA错误信息传播和冗余度;并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减小分类器链中不合理标签序列对RA特征分类的影响。此外,分析了RA中医证候主证和兼证的特征贡献度,挖掘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结果FEN模型的10折交叉验证性能参数汉明损失、1-错误率、准确度和F1值分别为0.0036、0.0248、97.52%、99.18%。与7种典型多标签分类器(分类器链、标签幂集、二进制关联、随机k-标签集、多标签K最近邻、集成分类器链和集成二进制关联)相比,FEN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特征贡献度分析提示,主症和次症特征均可作为RA中医证候分类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主证和兼证分类的主要因素。结论基于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的RA中医证候分类器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对于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多标签学习 神经网络 分类器链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微观视角下中医舌诊与临床表征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2
作者 余晴 刘宏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17-2022,共6页
舌诊客观化作为当下中医舌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在临床诊病辨证、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针对舌象特征与临床表征的关联性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立足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宏微观视角,对舌象特征与疾病分... 舌诊客观化作为当下中医舌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在临床诊病辨证、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针对舌象特征与临床表征的关联性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立足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宏微观视角,对舌象特征与疾病分型、临床症状、理化指标、体质分类等宏观特征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观测舌象特征指导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同时在微观背景下总结分析了舌象特征与基因表达、蛋白标志物、炎症介质、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并针对舌象特征与舌苔微生态之间的联络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最后整理分析当前舌诊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旨在为中医舌诊走向客观化、规范化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舌诊 临床表征 宏微观视角 相关性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人群工作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余晴 陈悦宁 刘宏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6,共9页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工作能力及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工作情况,分析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工作能力与疾病严重程度、自我评估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3例AS患者,其中197例(77.87%)在职,76例(30.04%)工作状态正常,177例(69.96%)存在工作能力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病程、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健康指数、抑郁、焦虑、患者整体自我评价是影响患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中国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工作能力现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工作能力 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兴华教授运用祛风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宏潇 冯兴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36-638,共3页
冯兴华教授从事痹病临床诊治30余年,精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尤擅用祛风法。从风药祛风、风药胜湿、风药活血、风药解郁、风药行经等角度阐释冯师运用风药治疗RA学术思想,并以蠲痹汤、羌活胜湿汤、身痛逐瘀汤、逍遥散等为例阐释冯师... 冯兴华教授从事痹病临床诊治30余年,精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尤擅用祛风法。从风药祛风、风药胜湿、风药活血、风药解郁、风药行经等角度阐释冯师运用风药治疗RA学术思想,并以蠲痹汤、羌活胜湿汤、身痛逐瘀汤、逍遥散等为例阐释冯师应用祛风法治疗RA临证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兴华 祛风法 风药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在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研究中的紧迫感与切入点
5
作者 陈悦宁 刘宏潇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3,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世界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既往研究普遍重视T细胞在AS发病中的地位,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世界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既往研究普遍重视T细胞在AS发病中的地位,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均会引发AS,并与其炎症、骨破坏和新骨形成三个核心病理环节紧密相关。基于此,本文全面讨论了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AS发病中的相关机制,以期为治疗A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阳 龙梅娟 +3 位作者 李延婷 孙雨若 张锦花 焦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4-149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85例FMS患者进行12周八段锦锻炼,招募性别、年龄等与八段锦组相近的35例FMS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12周。在0周和12... 目的:探讨八段锦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85例FMS患者进行12周八段锦锻炼,招募性别、年龄等与八段锦组相近的35例FMS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12周。在0周和12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以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Q)改善率是否达到14%为标准将八段锦组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八段锦的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八段锦组共7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31例患者完成研究,12周后,除BDI评分外,八段锦组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Q)、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力知觉量表(P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简明生命质量量表(SF-36)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总分、生理健康总分的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离异(OR=4183.96,P<0.05)、是否退休(OR=48.38,P<0.05)、学历(OR=96.67,P<0.05)、症状严重性评分(OR=2.17,P<0.05)、SF-36量表中的躯体疼痛维度评分(OR=0.81,P<0.05)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八段锦锻炼可有效改善FMS相关症状,减轻FMS患者的躯体疼痛和心理压力,提高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躯体功能。非离异、退休以及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习练八段锦更可能取得较好疗效,同时,治疗前FMS相关症状和躯体疼痛的严重程度也可预判八段锦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慢性疼痛 八段锦 传统运动 疗效 预测因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练路氏八段锦对纤维肌痛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延婷 龙梅娟 +1 位作者 李阳 焦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43,849,共7页
目的:观察路氏八段锦对纤维肌痛(FM)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完成12周路氏八段锦习练且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改善不小于50%的FM患者10例。在路氏八段锦习练前后留... 目的:观察路氏八段锦对纤维肌痛(FM)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完成12周路氏八段锦习练且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改善不小于50%的FM患者10例。在路氏八段锦习练前后留取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的总DNA,根据16S rDNA编码基因的V3-V4高变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使用H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路氏八段锦可以显著降低FM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修订版纤维肌痛症影响问卷、贝克抑郁量表和多维疲劳量表评分。测序后共获得1404904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本序列数有70245.2条,平均有效长度419.75 bp。路氏八段锦干预前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多个菌在门和属水平都有相应增高或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性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韦荣氏球菌属为干预前相对丰度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结论:路氏八段锦可能通过调节以韦荣氏球菌属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发挥治疗F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路氏八段锦 传统功法 16S rDNA测序 肠道菌群 韦荣氏球菌属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悦宁 余晴 刘宏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3-1560,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位骨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骨化相关基因、骨化相关因子、骨化相关细胞、骨化信号通路和机械应力等。本文从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多... 强直性脊柱炎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位骨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骨化相关基因、骨化相关因子、骨化相关细胞、骨化信号通路和机械应力等。本文从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多因子的不同方面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发生机制,以期为拓展临床及基础研究、深入认识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异位骨化 成骨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症状、整体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龙梅娟 王怡丹 +4 位作者 武诗雅 李梓豪 李延婷 李阳 焦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探索超重和肥胖对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门诊435例FMS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 目的:探索超重和肥胖对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门诊435例FMS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压痛点个数、普遍疼痛指数及症状严重性量表数据作为疾病诊断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贝克(Beck)抑郁量表、压力感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多维疲劳量表用于评估疾病疼痛、负性情绪、压力感知、睡眠质量,以及疲劳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纤维肌痛影响问卷、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ibromyalgia severity,FS),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 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FMS患者的整体病情及生活质量。同时招募5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基础上探索超重和肥胖对FMS患者的影响。结果:采用中国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正常体重组与超重和肥胖组FMS患者分别有242例(59%)和170例(41%),平均BMI分别为(21.66±1.42)kg/m^(2)和(26.25±1.83)kg/m^(2)。与正常体重FMS患者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的PSS评分(P=0.010)、PSQI子维度睡眠效率评分(P<0.001)及FS评分(P=0.025)均更高,SF-36量表子维度的生理机能评分(P=0.041)更低;而健康对照组正常体重者与超重和肥胖者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体重FMS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压力感知水平更高、睡眠效率更低、纤维肌痛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同时表现为以生理机能下降为主的低水平生活质量。由此可见,FMS患者积极控制体重将有助于改善睡眠效率和心理状态,提高生理机能,并减轻整体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慢性疼痛 体重 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5例
10
作者 邢晓燕 张筠肖 +3 位作者 朱冯赟智 王一帆 周新尧 李玉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4-1218,共5页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骨骼肌和皮肤炎性细胞浸润致肌痛、肌无力,典型皮肤表现包括Gottron疹/征、向阳疹、V领征、披肩征等,皮肌炎还常并发间质性肺炎(...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骨骼肌和皮肤炎性细胞浸润致肌痛、肌无力,典型皮肤表现包括Gottron疹/征、向阳疹、V领征、披肩征等,皮肌炎还常并发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关节炎、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继发于自身免疫病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也称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一种少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是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促炎因子过度激活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常见的表现包括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和凝血功能障碍。在MAS合并的自身免疫病类型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较多见,皮肌炎则鲜有报道。本研究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诊断皮肌炎合并MAS的患者共5例进行分析,回顾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早期识别能力,以期早期积极强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肌炎特异性抗体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