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性脑病中医/壮医“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7 位作者 姚春 王明刚 王娜 彭梦如 磨宁芳 郑娅晴 张荣臻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4,共5页
肝性脑病为肝病领域的疑难危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发病机制亟待突破。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壮医肝性脑病“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提出肝性脑病中... 肝性脑病为肝病领域的疑难危重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发病机制亟待突破。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壮医肝性脑病“浊毒致病”理论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提出肝性脑病中医/壮医“浊毒致病”新学说,解析“浊”“毒”及“浊毒致病”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肝性脑病“四步曲”防治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以“四方两技法”为代表的肝性脑病临床防治新方案,继而阐明核心方药与技法防治肝性脑病的效应机制与生物学基础,以期为肝性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浊毒致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真 刘志顺 +4 位作者 宋为群 王桂芳 刘波 袁英 王茂斌(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后的重要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据Tanagho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占43%。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 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后的重要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据Tanagho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占43%。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近些年来国外也开始应用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源膀胱,现将近10年来国内外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膀胱 脊髓损伤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 膀胱功能障碍 截瘫患者 中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诊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佳 翟炎冰 +2 位作者 赵世同 程延君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5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7—2015年)、维普数据库(VIP Date,1997—20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5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7—2015年)、维普数据库(VIP Date,1997—2015年)、PUBMED(1997—2015年)中关于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文献,总结具体的干预措施、治疗介入时机、辨证及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及其评价指标、随访及其安全性。结果: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导致的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以单纯电针为主,占40.82%(20/49),介入时机多在发病3个月以内;其辨证特点以辨病结合辨主症为主,占81.63%(40/49);膀胱功能障碍以下腹部和腰骶部的任脉和膀胱经的中极、关元、肾俞、次髎及损伤部位夹脊穴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以下肢部和腹部的胃经和任脉的天枢、关元、上巨虚及损伤部位的夹脊穴、督脉穴为主;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以四肢部和背部的膀胱经、大肠经和胆经的阳陵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及损伤部位夹脊穴等为主;治疗频次以1次/d,1周5~6次为多,占63.27%(31/49);总治疗时间处于1~29周不等,以4周为最常见。针灸治疗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为75.0%~96.7%,随访示有一定远期疗效,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多数是非随机对照文献,且其疗效标准不一,故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二便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程晓玲 马树华 +1 位作者 王兆新 贾宝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8-520,共3页
目前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探究针灸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探讨穴位、经络与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针灸镇痛的磁共振脑功能研究、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影响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 目前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探究针灸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探讨穴位、经络与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针灸镇痛的磁共振脑功能研究、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影响及针灸治疗药物成瘾,但是针灸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还不够深入,仍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磁功能脑成像技术在探究针灸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针灸 穴位 经络 镇痛 药物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素秋 梁芳 +1 位作者 孟思璠 陈丽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5期516-518,共3页
中医药在促进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在中医经典古籍及现行文献中,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均有探讨。本文在综观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古... 中医药在促进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在中医经典古籍及现行文献中,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均有探讨。本文在综观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古代、现代中医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现行中医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发挥中医健康教育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中医 护理 社区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佳 吴佳霓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Pub Med(1979—2014年)中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和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38篇文献中,运用针刺治疗者占42.11%(16/38);使用辨病选穴者占52.63%(20/38),具体穴位为关元(21/38,55.26%)、肾俞(16/38,42.11%)、三阴交(15/38,39.47%)、中极(11/38,28.95%)、次髎(11/38,28.95%)、命门(8/38,21.05%);治疗频次1次/d占60.53%(23/38);总治疗时间为8周者占13.16%(5/38);有效率处于78%~100%之间;文献随访率低,仅占10.53%(4/3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有较高的有效率,但多数文献缺乏随机对照和随访观察,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阳痿的有效值,同时,推荐方案:深刺中髎,前5周1次/d,后3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阳痿 针灸 深刺 中髎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翟炎冰 王佳 +1 位作者 程延君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66—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66—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介入时机、针灸频次、治疗周期、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该病以辨病为主,常取八髎及会阳等穴位;以电针疗法为主;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总疗程多在2~8周。结论:针灸治疗可改善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功能障碍 马尾神经损伤 针灸 诊疗特点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尿潴留针灸诊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杜若桑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48-451,共4页
通过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辨证特点、选穴、治疗频次次... 通过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辨证特点、选穴、治疗频次次数、治疗观察周期、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选穴是辨病结合辨病位,具体表现为局部选穴配合远端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是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阴陵泉、水道、百会、八髎、肾俞、膀胱俞。治法上针灸并重,频次多为1~2次/d,治疗次数多在30次以内,治疗观察周期多在1个月以内,有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中风 针灸 诊疗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呆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芳 张素秋 +2 位作者 郑红 王珊 和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286-1289,共4页
呆病(西医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低下,对社会、家庭均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现状,对呆病的预防、特色护理等方面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 呆病(西医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低下,对社会、家庭均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现状,对呆病的预防、特色护理等方面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提高呆病的中医护理质量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呆病 中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554-2555,共2页
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对于百会穴的应用尤有心得。文章介绍了田老针刺、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具体方法,包括取穴、针刺方向、补泻手法等,希... 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对于百会穴的应用尤有心得。文章介绍了田老针刺、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具体方法,包括取穴、针刺方向、补泻手法等,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从豁 名老中医 百会穴 针刺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柳兰萍 杨越 +9 位作者 黄漫 马晓晶 叶永铭 刘晓旭 林蕙泽 朱可欣 郭盛楠 费宇彤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7-1043,共7页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实针灸疗法对非特异性腰痛具有积极疗效,但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尚缺少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的确定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最关键的一步。《非特异性腰痛针...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实针灸疗法对非特异性腰痛具有积极疗效,但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尚缺少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的确定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最关键的一步。《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成功构建临床问题,本文就该指南临床问题的构建流程、经验进行总结,以供针灸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针灸疗法 非特异性腰痛 指南 德尔菲技术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蕙泽 闫文茜 +7 位作者 张萍萍 费静雯 申江红 柳兰萍 王翔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3-1063,共11页
背景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 背景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结果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27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049例、对照组2223例,年龄为18~69岁。38篇文献报告了病程。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3个结局指标,分为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复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疾病认知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其他指标。单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数量为1~8个。42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时点。仅有2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指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效率”指标的使用率为77.55%(38/49)。11篇NSLBP研究的COS的指标域涵盖了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指标、社会功能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指标等,其中3篇文献对指标域重要性进行了分级,4篇文献涵盖了患者满意度指标,5篇文献涵盖了心理状态指标,9篇文献针对不同的指标域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工具;1篇文献为中医治疗NSLBP研究的COS。结论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与NSLBP研究的COS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的结局指标有所关注,但在指标域的选择上存在种类、关注方向和测量工具的差异。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的现状存在主次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明确,指标数量的选择异质性大,指标应用不规范,重视疗效指标、轻视安全性指标等问题,建议今后的针灸研究在设计结局指标时,参照目前已有的NSLBP研究的COS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同时结合研究本身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公认的结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腰痛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集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诊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夏贞茹 王杨 +1 位作者 佟喆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95-1397,1401,共4页
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verse,DOR)以针灸结合药物为主,本文仅分析总结针灸的诊疗特点。针灸治疗DOR主要以辨证选穴为主,肾虚是主要证型。体穴常用任脉关元、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肾俞,耳穴以内分泌... 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verse,DOR)以针灸结合药物为主,本文仅分析总结针灸的诊疗特点。针灸治疗DOR主要以辨证选穴为主,肾虚是主要证型。体穴常用任脉关元、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肾俞,耳穴以内分泌、卵巢、子宫多见。治疗频次、疗程随干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药结合治疗期间可改善月经经期、经量及伴随症状,降低血清卵泡促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增加窦状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文献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选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思扬 李少红 +3 位作者 田煜坤 孟令昊 方瑞英 朱文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0-1347,共8页
背景中药和针刺等中医药疗法在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因之一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中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进而导致在开展Meta分析等二次研究时由于指标不同而无法... 背景中药和针刺等中医药疗法在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因之一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中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进而导致在开展Meta分析等二次研究时由于指标不同而无法合并数据。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助于临床研究设计与高质量循证证据积累。目的描述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的选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推动构建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4-01,检索中医药治疗MG的所有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并统计使用频次,根据结局指标功能属性划分指标域,分析结局指标选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共纳入186篇文献,涉及71个结局指标,各指标共计选用724次,全部结局指标大致可分为7个大类: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133次)、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量表(20次)、中医证候积分(70次)、安全性指标(66次)、血生化指标(224次)、肌力变化(3次)与其他(208次)。根据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可归纳为7个指标域。单篇文献最少选用1项、最多选用12项结局指标,高频使用的指标包括有效率、重症肌无力绝对和相对评分法、中医证候积分等。纳入文献中仅2篇明确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与次要结局指标。单篇文献随访次数为2~7次,多数研究(83.33%,155次)选择随访3次,大部分研究(93.55%,174次)未报告是否在结局指标评价时使用盲法。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MG的RCT中结局指标选用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缺少国际公认指标、对安全性不够重视、结局指标数量与评价时间点差异大、评价存在偏倚、未纳入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构建中医药治疗MG的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选择国际公认的结局指标与安全性指标并明确主次、选择合适的治疗周期与评价时间点、临床研究注册、实施盲法、规范报告等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结局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 核心指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5
作者 苏鑫童 刘元石 +3 位作者 杨涛 王琳 王楠 马晓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价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长圆针治疗此病的优势。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治疗,对照组予假针刺,每周1次,2次后观察其肩关节疼痛、肩部活动... 目的:评价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长圆针治疗此病的优势。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治疗,对照组予假针刺,每周1次,2次后观察其肩关节疼痛、肩部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肢手肿胀改善情况,并在3个月后随访肩关节疼痛程度、出现肩手综合征Ⅱ期、Ⅲ期的百分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60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⑨治疗组和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疗前均有下降,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⑨治疗组改善肩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⑨治疗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⑨治疗组患者手肿胀程度,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⑨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出现肩手综合征Ⅱ期、Ⅲ期的百分率上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与假针刺相比较,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有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对脑卒中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圆针疗法 疗效 偏瘫 肩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针刺脑效应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媛媛 赵彦萍 +9 位作者 方继良 钱天翼 洪洋 柳桂勇 张国雷 王珺 王寅 刘勇 徐凯彬 李小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试验方案,评估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内侧皮层的负激活效应与γ-氨基丁酸(GABA)变化的关系,并优化试验流程。方法对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针刺右侧合谷穴,并行BOLD及MRS多模态fMRI扫描。MRS采用MEGA-PRESS序列,RO... 目的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试验方案,评估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内侧皮层的负激活效应与γ-氨基丁酸(GABA)变化的关系,并优化试验流程。方法对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针刺右侧合谷穴,并行BOLD及MRS多模态fMRI扫描。MRS采用MEGA-PRESS序列,ROI为双侧前额叶内侧皮层,任务态为BOLD序列采用Block设计,设计方案为3次30s穴位刺激,间隔2min。在BOLD前后均行MRS扫描。处理图像后计算获得BOLD正负激活定量值(P_m)和ROI的GABA的定量值。结果 20名受试者均完成BOLD扫描,符合后处理要求,9名受试者MRS曲线稳定,纳入研究。20名受试者中,9名受试者呈正激活,P_m平均定量值为1.17±0.16;11名受试者呈负激活,P_m平均定量值为-1.31±0.17。9名受试者针刺前GABA平均浓度为(19.93±1.04)nmol/L,针刺后平均浓度为(20.04±0.81)nmol/L,针刺前、后GABA差值平均为(0.11±1.60)nmol/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模态(BOLD-fMRI及MRS)的脑功能定量研究方法成功率较高,检测到针刺时ROI的多模态脑功能变化,并可计算获得定量结果,在针刺脑效应机制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波谱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10 位作者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甲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特点及其评定进展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艳宏 刘保延 +1 位作者 赵宏 訾明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而目前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评定多是侧重于痉挛的评定或是功能障碍的评定。在现有的评定方法中,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因而,...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而目前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评定多是侧重于痉挛的评定或是功能障碍的评定。在现有的评定方法中,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因而,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资料角度,优先考虑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和患者感到最痛苦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研制一种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易于操作、具有可分析性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特点 评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脑功能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与神经递质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复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彦萍 陈媛媛 +10 位作者 方继良 洪洋 王寅 王珺 许可 李小娇 孙黎 陈丽梅 张国雷 罗萍 王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右侧合谷穴时前额叶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较正后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6名健康受试者采集静息及刺激[手针及纤毛机械刺激针(纤毛针)]合谷穴时BOLD功能MRI(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 目的观察针刺右侧合谷穴时前额叶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较正后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6名健康受试者采集静息及刺激[手针及纤毛机械刺激针(纤毛针)]合谷穴时BOLD功能MRI(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手针较纤毛针针刺激发更多负激活,以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及前扣带回(ACC)为著。2组BOLD信号定量值差异和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OLD定量信号与Glx^(+)浓度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刺激前后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针针刺合谷穴诱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网络负激活效应,手针和纤毛针刺激前后Glx^(+)浓度多无明显变化;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波谱 谷氨酸 谷氨酰胺 针刺 合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湿热敷技术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晓红 闫蓓 +2 位作者 樊艳美 张林玉 张素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3期343-346,共4页
对应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改善中风患者痉挛、缓解疼痛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中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为提高我国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风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