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暨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下称: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肿瘤科屡建殊荣,已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医、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表1),并于2010年10月发展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做为新建国立肿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下称: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肿瘤科屡建殊荣,已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医、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表1),并于2010年10月发展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做为新建国立肿瘤研究机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来贺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余靖为研究所揭牌。2011年9月进一步扩大临床病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建立了肿瘤科病房,肿瘤科总病床数达180张。由于科室注重人才培养、硬件设施建设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组织管理,肿瘤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在国际和国内知名的中医肿瘤医疗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 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卫生部副部长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松梅 郭敬 +2 位作者 李家珍 孟昕 周姣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9-1823,共5页
目的: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客观评价中医医院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9月北京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46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为实验... 目的: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客观评价中医医院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9月北京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46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9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为实验组。两组的考核时间均为完成2年规范化培训后的结业考核时,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实验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实验组护士和考官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综合能力评价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中辨证施术和辨证施教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满意度为96.2%,考官满意度为92.9%。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能充分评估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并能反映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以优化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规范化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中医 新入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老年肺结节中医证候要素特点与证型分布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阿依达娜·毛兰 李玥 +5 位作者 任哓玲 王林枫 雷泽杭 胡越 刘瑞 花宝金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老年肺结节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老年肺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整理153例老年肺结节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老年肺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 目的初步探索老年肺结节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老年肺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整理153例老年肺结节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老年肺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性情急躁、乏力、疲倦、咽干、气短是该病的主要证候条目,通过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素辨证分析结果结合诊断标准、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情况归为3种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肾虚兼痰证62例(40.5%)、肺脾气虚兼痰证52例(35.0%)、肝郁脾虚证39例(25.5%)。肺结节进展以肝郁脾肾虚兼痰证居多。结论老年肺结节基本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肾虚兼痰证、肺脾气虚兼痰证、肝郁脾虚证,复合证型及兼证可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老年患者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结节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失调”到“形质结构”论治噎膈的沿革和中医学模式的转变
4
作者 孙天恒 秦英刚 +1 位作者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1398,共8页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噎塞不顺的病证,其重症对应食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疾病。早期中医医家多从气机失常、胃阴亏耗、气虚阳微等“气血失调”层面论治疗噎膈。自朱震亨至张锡纯等历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的基础上,逐步阐释了“瘀”“痰”在噎膈病...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噎塞不顺的病证,其重症对应食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疾病。早期中医医家多从气机失常、胃阴亏耗、气虚阳微等“气血失调”层面论治疗噎膈。自朱震亨至张锡纯等历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的基础上,逐步阐释了“瘀”“痰”在噎膈病中形成积聚并对脘管的“形质结构”造成改变的病机。而在以噎膈为代表的癌肿类疾病的认知过程中,中医学也体现了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发展到机械论医学模式的部分转变。本文基于中医学认识噎膈病的历史沿革,通过分析中医学从“气血失调”到“气血失调-形质结构”并重的诊治思路,探讨中医学对肿瘤形质类、积聚类疾病的认识过程,为日后进一步优化对噎膈病病因和辨证的认识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失调 形质结构 噎膈病 吞咽困难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肿瘤理论传承发展历程——“扶正培本”到“调气解毒” 被引量:31
5
作者 郭秋均 张兴 +3 位作者 刘瑞 郑红刚 侯炜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497-1501,共5页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调气解毒”学说,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发挥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培本 扶正解毒 固本清源 气机升降 调气解毒 理论创新 指南 诊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杰 郭秋均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845-850,856,共7页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编辑 肿瘤微环境 免疫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辉 花宝金 孙桂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492-1494,共3页
恶性肿瘤病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历代医家从"虚则补之"的角度,结合脏腑气血阴阳辨证予以发挥论治。现代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研究,揭示了中医药防治... 恶性肿瘤病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历代医家从"虚则补之"的角度,结合脏腑气血阴阳辨证予以发挥论治。现代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研究,揭示了中医药防治肿瘤营养不良规律及作用机理。多学科渗透交融的研究模式,将引导中医药干预肿瘤营养不良研究及运用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不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虚证证候特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辉 侯炜 +1 位作者 孙桂芝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93-2796,共4页
目的:探索晚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经过NSR-2000工具筛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征... 目的:探索晚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经过NSR-2000工具筛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67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87例,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标准161例。各病种虚证证候分布特征各有特点。总体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气虚证、脾虚证较多。结论:初步研究提示,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虚证比例较高,各病种虚证分布特点不一,以气虚证和脾虚证为多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肿瘤营养风险中医药干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不良 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肿瘤免疫编辑过程重塑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杰 林洪生 +1 位作者 王晓瞳 张玉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5期747-752,共6页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特色。回顾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对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作用优势和特点。肿瘤免疫编辑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包含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的肿瘤免疫调节的新理论,本文从促进荷瘤机体免疫监...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特色。回顾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对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作用优势和特点。肿瘤免疫编辑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包含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的肿瘤免疫调节的新理论,本文从促进荷瘤机体免疫监视和逆转免疫逃逸两方面诠释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编辑过程的重塑,揭示了中医药发挥免疫调节新的科学内涵,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肿瘤免疫编辑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肿瘤转移新模式——转移前微环境干预 被引量:24
10
作者 魏华民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204-2208,共5页
防治肿瘤转移是目前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改善转移前"土壤"倍受关注。转移前微环境的中医理论及治疗策略仍不完善,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及医疗实践,深入研究转移前环境形成病机及中医治则对防治肿瘤转移有重大意义。本文... 防治肿瘤转移是目前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改善转移前"土壤"倍受关注。转移前微环境的中医理论及治疗策略仍不完善,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及医疗实践,深入研究转移前环境形成病机及中医治则对防治肿瘤转移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结合花宝金教授治瘤经验及转移前环境相关分子机制,对转移前微环境的中医认识及干预策略进行再探讨,以期创新肿瘤治疗模式,为肿瘤转移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前微环境 肿瘤转移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视角下的恶性肿瘤患者症状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慧灵 刘铸 +4 位作者 黎雪 关靓 毛启远 李道睿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18-1220,1224,共4页
大多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的患者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着多重症状的困扰,学术界将这些有集群现象的症状集合称之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综合调节等优势,其对症状群的干预值得进一步探... 大多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的患者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着多重症状的困扰,学术界将这些有集群现象的症状集合称之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综合调节等优势,其对症状群的干预值得进一步探索,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症状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集群现象 症状群 中医药 多靶点 作用机制 疗效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洪生“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启远 尹炳驿 +7 位作者 刘艺 黎雪 蔡瑞娟 原苏芮 张楚楚 李道睿 林洪生 王学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2,46,共5页
林洪生教授在继承“扶正培本”理论的基础上,广纳各家肿瘤治疗之所长,结合四十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凝练并提出了“固本清源”理论,丰富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体系。通过阐述“固本清源”理论的源流以及科学内涵,将基于“固本清源”理... 林洪生教授在继承“扶正培本”理论的基础上,广纳各家肿瘤治疗之所长,结合四十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凝练并提出了“固本清源”理论,丰富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体系。通过阐述“固本清源”理论的源流以及科学内涵,将基于“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应用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各个阶段,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洪生 固本清源 中西医结合 恶性肿瘤 中医理论 治疗方法 经验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方法学MERGE框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赖鸿皓 王浙 +12 位作者 李滢 唐文静 王蓓蓓 孙培栋 孙铭谣 黄嘉杰 肖志攀 李颖 赵晨 商洪才 杨克虎 刘杰 葛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步,经过恰当方法整合后的多元证据体是中医药临床指南推荐意见和循证卫生决策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当前国际证据合成与分级方法学前沿进展,初步提出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的方法学框架——MERGE(Merge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upport smart dEcision)框架,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药 多元证据 证据整合 MERGE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辨证体系的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概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宝泉 张培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16,共3页
证候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合适的中医辨证体系作为理论指导,更是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中医辨证体系林立,各有所长,随着现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新的中医辨证体系也在逐步发展完善。综述汇总现代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所使... 证候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合适的中医辨证体系作为理论指导,更是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中医辨证体系林立,各有所长,随着现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新的中医辨证体系也在逐步发展完善。综述汇总现代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所使用的辨证体系,并对其进行述评。认为在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前,应综合考虑疾病的不同特性、过往的临床经验等因素,选取最适宜该疾病的中医辨证体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规范化研究 中医辨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实践 被引量:84
15
作者 郭敬 周姣媚 +1 位作者 陈扬 杨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17-18,共2页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强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突出中医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切入点,一直在如何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进行探索[1]。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向住院患者,遴选...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强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突出中医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切入点,一直在如何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进行探索[1]。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向住院患者,遴选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优势病种,通过建立优势病种协作组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梳理、验证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护理经验,从而形成科学实用、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以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工作 护理方案 临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肺癌 重点专科建设 优势病种 中医药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通过活性氧介导的内质网应激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结肠癌转移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晓燕 张曦文 +1 位作者 李卫东 花宝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微环境的保护与支持,自噬和细胞凋亡在结肠癌的复发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自噬经典信号通路,过度的自噬能够诱导自噬细胞的凋亡,而ROS通过改变细胞的内部环境在细胞凋亡和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微环境的保护与支持,自噬和细胞凋亡在结肠癌的复发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自噬经典信号通路,过度的自噬能够诱导自噬细胞的凋亡,而ROS通过改变细胞的内部环境在细胞凋亡和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产生ER应激影响ER中的蛋白错误折叠信号,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死亡。因此,探究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医药是否可以通过ROS介导的ER应激调控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结肠癌的转移,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活性氧 内质网应激 细胞自噬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郑琦 樊慧婷 +1 位作者 张英 侯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主要含有两类活性成分,包括以酚酸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和以丹参酮类为代表的亲脂性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特别...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主要含有两类活性成分,包括以酚酸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和以丹参酮类为代表的亲脂性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特别是丹参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改变线粒体膜电位、调节信号通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相关。对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在其抗肿瘤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抗肿瘤 丹参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8
作者 冯颖 吴成亚 李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0-203,共4页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有所提升,文章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及近50年中医药防治胃癌的循证医学依据,概括总结了中医药在不同阶段防治胃癌的优势,癌前预防病变、术后促进康复、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有所提升,文章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及近50年中医药防治胃癌的循证医学依据,概括总结了中医药在不同阶段防治胃癌的优势,癌前预防病变、术后促进康复、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同时,结合"种子和土壤"学说,以胃癌细胞和炎性免疫微环境为切入点对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多环节,多靶点的分子机制特点进行了揭示,为未来中医药进行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胃癌 循证医学 肿瘤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中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及中医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35
19
作者 卢雯平 徐兵和 +8 位作者 姜翠红 高雅静 马飞 车焕丽 郑洪刚 李道睿 石闻光 张培彤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服用中药对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并探讨中医治疗策略。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三阴乳腺癌分为2个队列,辨证服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队列及单纯西医治疗队列。中药1剂/d,服药至少半年或至肿瘤进展;... 目的:观察辨证服用中药对三阴乳腺癌的生存影响并探讨中医治疗策略。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三阴乳腺癌分为2个队列,辨证服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队列及单纯西医治疗队列。中药1剂/d,服药至少半年或至肿瘤进展;西医按照美国综合癌症治疗网指南给予相应的治疗。随访3年观察患者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的3年PFS较单纯西药治疗组显示一定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2组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脑及肢体麻木症状在服药1个月后统计显示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辨证服用中药可能对患者的生存有益,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证实。中药可改善因化疗引起的麻木及化疗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中药 三阴乳腺癌 无进展生存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5
20
作者 李莉 郭敬 +1 位作者 陈扬 王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6期645-647,共3页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特色服务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着制约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的因素,如:学科定位不清晰、内涵挖掘不充分、评估与评价不完善、收费结构欠合理等。本文从明确权力和义务、加强理论挖掘、建立科...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特色服务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着制约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的因素,如:学科定位不清晰、内涵挖掘不充分、评估与评价不完善、收费结构欠合理等。本文从明确权力和义务、加强理论挖掘、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及合理的收费结构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使中医护理技术特色优势得到更好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