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花宝金调气燥湿法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经验
1
作者 陈雪 胡佳奇 +4 位作者 何善泉 杨冰炜 王成磊 花宝金 李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7,共7页
目的对花宝金教授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门诊的19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共计464份诊治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 目的对花宝金教授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门诊的19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共计464份诊治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花宝金教授调理大肠癌术后方药的药味频数、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核心药物聚类等进行分析。结果464份处方每剂处方药味数14~39味,平均26味;464份处方中共用药235种,累计用药频次12109。其中,用药次数最多的为白术;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药物归经集中在脾经、胃经和肝经。药物类别频数最多的为补虚药。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核心药物聚类得到茯苓-白术、藤梨根-蛇莓、木香-砂仁等药对,18个聚类方。结论花宝金教授基于大肠癌术后本虚(气)、标实(湿、热)的基本病机,以“调气燥湿”为法指导用药,尤重调理气机升降。根据不同兼证辨证施治,用药精当平和,为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防治提供宝贵经验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大肠癌 调气燥湿 花宝金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0
2
作者 仝小林 焦拥政 +10 位作者 连凤梅 王跃生 傅延龄 徐国良 饶毅 余日跃 饶平凡 刘文科 郭允 彭智平 赵林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步阐释,并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及方药剂量理论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由于中医方药本身的复杂性,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谜团,亟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共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效关系 方药 随证施量 剂量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药机煎煮时浸泡时间对旋覆代赭汤5种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家成 刘峰 +6 位作者 张岩 章军 穆兰澄 郭允 彭智平 焦拥政 仝小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以旋覆代赭汤中人参和甘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高压中药煎煮机,初步探索复方中人参和甘草在高压煎煮时浸泡时间对主要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浸泡时间:0、10、20、30、40、50、60、120分钟。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煎煮次数:1... 目的以旋覆代赭汤中人参和甘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高压中药煎煮机,初步探索复方中人参和甘草在高压煎煮时浸泡时间对主要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浸泡时间:0、10、20、30、40、50、60、120分钟。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煎煮次数:1次。用简单对比实验法确定煎煮工艺。每种工艺取旋覆代赭汤(人参6g、旋覆花9g、代赭石9g、炙甘草6g、清半夏9g、大枣4枚、干姜10g)10剂,使用高压煎药机进行煎煮,重复3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煎煮液中所含5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甘草酸铵、绿原酸含量,计算、比较不同煎煮工艺下煎出液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结果在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药重条件下,不同浸泡时间对旋覆代赭汤中人参、甘草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药重的高压煎煮条件下,煎煮前的浸泡时间对药材中部分成分的溶出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煎药机 煎煮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免疫代谢途径探讨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影响慢性肠炎癌变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善泉 陈雪 李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1期35-38,56,共5页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形成能够影响慢性结肠炎相关癌变(CAC)进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炎症条件下,异常的线粒体代谢与缺氧状态参与调控MDSC并影响CAC的进展。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激活会抑制MDSC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表达调控。...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形成能够影响慢性结肠炎相关癌变(CAC)进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炎症条件下,异常的线粒体代谢与缺氧状态参与调控MDSC并影响CAC的进展。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激活会抑制MDSC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表达调控。本文拟从免疫代谢途径探究MDSC如何调控和影响慢性肠炎的癌变,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思路和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代谢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结肠炎相关癌变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振 杜珊 +2 位作者 顾景辉 李卫东 刘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6期11-15,共5页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现代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文献,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现代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文献,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预处理,运用Excel 2019对数据库里的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236篇,涉及255组方剂,录入中药165味,筛选出高频中药(频次≥27次):川芎、甘草、白芍、天麻等36味。对高频中药进行统计,药物分类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益气血药居多;药性以温性药物居多;药味以辛味药居多;归经以肝、脾经居多。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23组药对组合、5类聚类组合。结论慢性偏头痛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益气血药为主,大多选择药性偏温、味辛、归肝脾经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中医药 复方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语言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调治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6
作者 翟浩宇 陈雪 +5 位作者 杨冰炜 王成磊 吴颖 崔慕瑶 吴佳禾 李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 挖掘调治肺结节的中药复方专利,分析配伍规律,为肺结节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1月调治肺结节的中药复方数据,经筛选及规范化处理,使用R语言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 目的 挖掘调治肺结节的中药复方专利,分析配伍规律,为肺结节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1月调治肺结节的中药复方数据,经筛选及规范化处理,使用R语言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聚类分析等。结果 纳入93项专利,涉及309种中药;2024年相关专利公开数量达到35项;频数≥14的中药共有22味,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29次)、桔梗(27次)、甘草(27次)、浙贝母(23次);高频药物以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性味以寒性、苦味为主,多归肝经;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芥子-金荞麦→半夏、莪术-僵蚕→牡蛎、僵蚕-牡蛎→莪术等;基于Phi相关系数的聚类分析得到3组基本方;共现次数最高的黄芪-桔梗(11次)、黄芪-当归(11次)、黄芪-白花蛇舌草(11次)、甘草-当归(11次)。结论 调治肺结节的中药专利配伍规律以调补肺气、化痰止咳为主,软坚散结为辅,同时不忘调气以畅气血,解毒以防毒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中药专利 R语言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复杂网络 Phi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