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其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兰羽 陈建杰 +2 位作者 徐燎宇 章晓鹰 吕文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2003-2004,共2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相关临床指标、年龄、性别等因素对HBV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方法:参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CCQ问卷对HBV感染者开展广泛调研。探讨HBV感染者的临床指标及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sti...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相关临床指标、年龄、性别等因素对HBV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方法:参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CCQ问卷对HBV感染者开展广泛调研。探讨HBV感染者的临床指标及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在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气虚质、内热质的发生概率较高,P<0.05;在性别方面,阳虚质、津亏质、精亏质、郁滞质及紧张质发生的可能性与性别负相关,P<0.05,而协调质发生的可能性与性别正相关,P<0.05。在年龄方面,阳虚质、精亏质及郁滞质发生的可能性与年龄正相关,P<0.05。结论:HBV-DNA阳性对HB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有影响,在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内热质及气虚质的发生概率要高于DNA阴性的HBV感染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HB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亦有影响,男性较之女性,阳虚质、津亏质、精亏质、郁滞质及紧张质的发生可能性均小,而协调质的发生几率则较大。在HBV感染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阳虚质、精亏质及郁滞质的发生概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新贤 陈兰羽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8-1672,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免疫异常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遗传是AIH发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基因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的遗传标记能更加深入地了解AIH的发病风险、制订治疗措施。本文从人类白细胞抗原、单核苷酸多态性、表观遗传三个方面...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免疫异常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遗传是AIH发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基因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的遗传标记能更加深入地了解AIH的发病风险、制订治疗措施。本文从人类白细胞抗原、单核苷酸多态性、表观遗传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为AIH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HLA抗原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表观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广栋 吕文良 +1 位作者 陈兰羽 崔庆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602-604,共3页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阐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病位以及疾病发展规律的独特认识;分析中医治疗该疾病的现状,总结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医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指出今后应当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阐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病位以及疾病发展规律的独特认识;分析中医治疗该疾病的现状,总结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医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指出今后应当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继续加大对名中医治疗经验的总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改善症状、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促进肝细胞修复及抗肝纤维化方面有优势,继续加强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位 辨证论治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广栋 吕文良 +1 位作者 陈兰羽 崔庆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71-2073,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以此为依据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判定标准和"证"的实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候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中医辨治探微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佼 吕文良 张莎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157-1159,共3页
肝硬化是感染疾病科、消化内科常见慢性病之一。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多迁延难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结合经典理论,提出了肝硬化的中医全面辨治的新思路:针对病因治疗;"四诊"为本,全面辨证;分阶段治疗;治病兼以治神;失代偿期的&q... 肝硬化是感染疾病科、消化内科常见慢性病之一。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多迁延难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结合经典理论,提出了肝硬化的中医全面辨治的新思路:针对病因治疗;"四诊"为本,全面辨证;分阶段治疗;治病兼以治神;失代偿期的"未病"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对实验室指标改善、影像学改善以及病情的预后均获得较为满意结果,同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HIV单一感染者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丽丽 胡建华 +1 位作者 勾春燕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6-2109,共4页
HIV感染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后生存期大大延长,除了典型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外,肝脏疾病仍是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在HIV感染者中,常伴有HBV或HCV的合并感染,... HIV感染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后生存期大大延长,除了典型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外,肝脏疾病仍是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在HIV感染者中,常伴有HBV或HCV的合并感染,与HIV合并感染会加速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进程,导致肝硬化更快发展,并最终导致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探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紫薇 武庆娟 +2 位作者 叶永安 陈兰羽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59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内脂质大量堆积为特点的肝脂质代谢异常类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孟德尔随机化(MR)将基因组数据纳入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MR在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内脂质大量堆积为特点的肝脂质代谢异常类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孟德尔随机化(MR)将基因组数据纳入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MR在NAFLD的病因推断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系统总结MR在NAFL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认识疾病本质和科学化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律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鑫 吕文良 +3 位作者 李娟梅 倪瑶 刘俞彤 曹正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纤维化疾病是现代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减缓甚至阻断纤维化疾病进展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在西医缺乏有效方法的当下,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疗效优势日益凸显。综述苦杏仁苷单体及含有苦杏仁苷复方成分群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希望推进苦杏... 纤维化疾病是现代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减缓甚至阻断纤维化疾病进展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在西医缺乏有效方法的当下,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疗效优势日益凸显。综述苦杏仁苷单体及含有苦杏仁苷复方成分群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希望推进苦杏仁苷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对苦杏仁苷临床应用、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肝纤维化 肺纤维化 肾纤维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文良 陈兰羽 姚乃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540-2542,共3页
参阅近10年来肝纤维化与络病理论的文献,从络病理论发展概况、络病的病理基础、络病理论在肝病中的运用、肝纤维化与络病理论相关的病因病机及治法、通络复方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等方面综述了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目... 参阅近10年来肝纤维化与络病理论的文献,从络病理论发展概况、络病的病理基础、络病理论在肝病中的运用、肝纤维化与络病理论相关的病因病机及治法、通络复方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等方面综述了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肝纤维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单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丹 吕文良 陈兰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783-785,共3页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展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单药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莎莎 吕文良 +4 位作者 张旭 陈兰羽 徐晨光 杨广栋 李娟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08-1510,共3页
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是数量最多的肝脏非实质细胞,占非实质细胞总数的44%~60%。近年来在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肝窦内皮细胞特殊的窗孔结构及生理特性决定其在... 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是数量最多的肝脏非实质细胞,占非实质细胞总数的44%~60%。近年来在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肝窦内皮细胞特殊的窗孔结构及生理特性决定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肝纤维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杰运用胃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婷婷 唐勇 吕文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206-1207,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张杰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为虚、毒、瘀,脾胃亏虚为其本,内外合毒为其因,胃络瘀阻为其标,虚、毒、瘀互为因果,合而为患。治疗以扶正解毒化瘀为大法,以其经验方胃痞汤随证加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张杰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为虚、毒、瘀,脾胃亏虚为其本,内外合毒为其因,胃络瘀阻为其标,虚、毒、瘀互为因果,合而为患。治疗以扶正解毒化瘀为大法,以其经验方胃痞汤随证加味,在临床上将辨证、辨病相结合,疗效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痞汤 张杰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桂芝运用“体阴用阳”理论论治肝癌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立丽 顾恪波 +1 位作者 王逊 孙桂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16-2218,共3页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验俱丰...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验俱丰,疗效卓著,深受广大病患及行业同仁信赖推崇。作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简介其运用"体阴用阳"理论论治肝癌经验点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桂芝 名中医 经验 肝癌 体阴用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治未病”理论论治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兰羽 吕文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210-211,共2页
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出发,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从稳定病情-防止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综合治疗-防止肝癌发生两方面阐明如何将"治未病"理论贯穿于治疗之中。
关键词 治未病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文良 陈兰羽 +1 位作者 闫洁 万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暴露组84例于广安门医院肝病门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非暴露组40例于佑安医院接受LAM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暴露组84例于广安门医院肝病门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非暴露组40例于佑安医院接受LAM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的变化。结果: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暴露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非暴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暴露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非暴露组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暴露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非暴露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结论:中药可促进HBV-DNA阴转,停药后能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在肝脏类器官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宁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2-2958,共7页
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肝脏类器官技术得以建立并发展,除了对传统生物因素的研究,构建具有不同机械线索的微环境来研究力学刺激对肝脏类器官生长的影响也成为研究重点。本文论述肝脏类器官... 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肝脏类器官技术得以建立并发展,除了对传统生物因素的研究,构建具有不同机械线索的微环境来研究力学刺激对肝脏类器官生长的影响也成为研究重点。本文论述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并对不同性质机械力在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体外构建更加复杂有序的肝脏类器官奠定基础,也为理解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想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生物因子 细胞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9
17
作者 汪青楠 吕文良 +3 位作者 李娟梅 倪瑶 胡伶姿 张若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168,共4页
玉屏风散为扶正固本之经典古方,药简效宏,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查阅、梳理近年来玉屏风散的相关文献,对方剂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明确玉屏风散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挖掘临床价值助力。玉屏风散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调... 玉屏风散为扶正固本之经典古方,药简效宏,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查阅、梳理近年来玉屏风散的相关文献,对方剂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明确玉屏风散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挖掘临床价值助力。玉屏风散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抑菌、稳定微生态环境及抗肿瘤等功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的疾病均有防治作用,尤为适宜具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的疾病。对玉屏风散更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综述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防治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伶姿 吕文良 +5 位作者 周文慧 王栋平 倪瑶 李娟梅 刘明坤 张婷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357-2361,共5页
玉屏风散组方为黄芪、白术和防风,具有扶正固表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极具开发应用价值。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玉屏风散防治肝病的相关文献,对玉屏风散各组分的肝病防治相关机制、全方防治肝病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进行概括与总结,证实其... 玉屏风散组方为黄芪、白术和防风,具有扶正固表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极具开发应用价值。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玉屏风散防治肝病的相关文献,对玉屏风散各组分的肝病防治相关机制、全方防治肝病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进行概括与总结,证实其在肝病的防治中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肝病 临床应用 药理研究 调节免疫 抗氧化 抗纤维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文良从“毒、瘀、虚”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爽 陈静 +1 位作者 赵鑫 吕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2-55,共4页
吕文良教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病机不外于"毒""瘀""虚"此三种病理因素。因此在临证治疗时,常以此为基,一者注重扶正固本,并擅用生黄芪、炒白术、山药、白芍、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中药,通过... 吕文良教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病机不外于"毒""瘀""虚"此三种病理因素。因此在临证治疗时,常以此为基,一者注重扶正固本,并擅用生黄芪、炒白术、山药、白芍、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中药,通过健脾益气,滋养肝肾,以制肝脾肾之虚;二者注重攻毒解机,并擅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黄芩、黄连、黄柏、茵陈、熊胆粉等中药,通过清热利湿,祛痰清浊,消食导滞,以肃机体胶结之毒;三者注重化瘀荡积,并擅用生山楂、川芎、乳香、没药、郁金、益母草、醋延胡索、红景天、三棱、莪术、水蛭、王不留行等中药,通过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以除积旧之顽疴。是以,正气得复,则机体健运如常;邪毒得除,则机体无侵扰之忧;瘀浊得清,则机体无闭阻之扰。故该文即从"毒""瘀""虚"此三方面,就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色进行总结,以浅述其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文良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思童 吕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31-34,共4页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理气和血,祛痰化瘀等方面论治。吕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处方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基本病机纵贯始终。同时,吕教授注重本病的综合干预,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吕文良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