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机浅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婷婷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属于中医的"鼓胀"范畴。本文仅从历代医家的论述、现代医家在临床中的归纳总结及本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对肝硬化腹水的病机做出浅显的阐释,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气血失...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属于中医的"鼓胀"范畴。本文仅从历代医家的论述、现代医家在临床中的归纳总结及本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对肝硬化腹水的病机做出浅显的阐释,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气血失和,继则病水,气、血、水相互为患,瘀血在肝是其局部的病变特点,根本在于脾胃气虚,升降无权。在临证过程中,抓住本病的病机关键,准确把握气、血、水三者的关系,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以指导处方用药,更好的治疗肝硬化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鼓胀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遣方用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赵墨 彭红叶 +2 位作者 卓子文 黄淑霞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7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讨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吕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完整医案。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规范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四... 目的 探讨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吕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完整医案。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规范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类别统计。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Gaphi0.10.1对高频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包括中药间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及模块化聚类分析,探讨核心药物聚类方。结果 共纳入处方515首,涉及中药221味,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山楂、黄芪、黄芩、茯苓、麦芽;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主要为补虚、清热、理气。对用药频次前32位处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共产生28条关联,9个公因子,2个模块聚类,3个聚类方。结论 吕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为主要治法,尤重调理脏腑功能,处方药物性味和合,守衡为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吕文良 复杂网络分析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17/Treg轴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于盈盈 孙婷婷 +3 位作者 杨润萌 张亚 包一珺 朱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基于Th17/Treg轴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子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龙组、健脾养肝汤组。造模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连续6周。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1... 目的基于Th17/Treg轴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子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龙组、健脾养肝汤组。造模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连续6周。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6周。电镜扫描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超微结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外周血Th17、Treg细胞亚群比例,流式荧光法检测血浆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IL-17A、TNF-α、IL-4、IL-10)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转录因子RORγt、Foxp3表达。结果电镜观察,对照组肝细胞索和肝窦结构清晰,肝窦内皮细胞表面光滑,其上窗孔网均匀分布。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索和肝窦结构及窗孔网模糊紊乱,泼尼松龙组与健脾养肝汤组肝窦和窗孔网结构相对清晰。脾脏和外周血Th17、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外周血Th17细胞均明显升高,外周血Treg细胞明显降低(P<0.05),脾脏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龙组与健脾养肝汤组脾脏Th17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养肝汤组IL-17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ORγt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龙组与健脾养肝汤药物组的RORγt表达减少。结论健脾养肝汤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表达,调节Th17/Treg轴平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进而改善肝窦结构和肝窦内皮细胞免疫微环境,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肝汤 自身免疫性肝炎 Th17/Treg轴 肝脏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晨光 闫洁 +2 位作者 陈蓝羽 李娟梅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引起肝损害后经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通过大量研究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可被逆转,而中药以其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上具有极大优势。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具有很好的疗...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引起肝损害后经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通过大量研究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可被逆转,而中药以其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上具有极大优势。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具有很好的疗效,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酚酸和丹参单体IH764-3。已有大量研究阐明了丹参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其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如抗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过度沉积、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本文即对丹参有效成分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多种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桂芝教授益气活血解毒散结法治疗肝癌学术思想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川 吕文良 孙桂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02-1003,共2页
孙桂芳教授认为,肝癌的病机属正虚邪实,病位在肝、脾、肾。治疗应中西结合,西医配合手术和介入治疗,中医以益气活血解毒散结法参与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及放化疗的减毒增效和晚期肝癌的综合调理。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益气活血解毒散结法 名医经验 孙桂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诸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丹 孙婷婷 陈兰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23-425,429,共4页
《金匮要略》诸方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都有一定的认识,其治疗涉及到清利湿热、化瘀消癥、温阳化饮、调和肝脾诸法。所载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等至今仍为临床治疗... 《金匮要略》诸方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都有一定的认识,其治疗涉及到清利湿热、化瘀消癥、温阳化饮、调和肝脾诸法。所载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等至今仍为临床治疗肝病的基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金匮要略》 茵陈蒿汤 茵陈五苓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川 吕文良 +2 位作者 陈兰羽 何立丽 张莎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有效地预防、逆转肝纤维化可以延缓或防止肝硬化发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目前研究表明莪术、三七、柴胡等中药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其机制主要以减少转化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有效地预防、逆转肝纤维化可以延缓或防止肝硬化发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目前研究表明莪术、三七、柴胡等中药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其机制主要以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诱导活化HSC凋亡、降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抑制、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生成等方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味中药 肝纤维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瑶 吕文良 +1 位作者 李娟梅 张婷婷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022-1027,共6页
防己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下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防己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临床发现,中药饮片粉防己中的有效成分粉防己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主要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抑制储脂细... 防己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下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防己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临床发现,中药饮片粉防己中的有效成分粉防己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主要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抑制储脂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胶原合成及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方面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粉防己碱及其配伍用药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粉防己碱 肝纤维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调和气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倪瑶 张婷婷 +3 位作者 赵辉 王栋平 周文慧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40-241,共2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治疗困难是其常见特征。笔者记录了一名重症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临床症状明显,生化指标显著异常,且伴有癌变风险。从整体观念出发,始终遵循肝脏是气血运行的枢纽,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治疗困难是其常见特征。笔者记录了一名重症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临床症状明显,生化指标显著异常,且伴有癌变风险。从整体观念出发,始终遵循肝脏是气血运行的枢纽,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与气血紧密相关,治疗以调和气血为法,深谙生黄芪、茵陈、神曲、白术、防风、山楂等药物治疗本病的重要作用,遣方用药精妙,配伍得当,最终在短期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臌胀 调和气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川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抗肝纤维化的整体治疗优势,目前对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仍然集中在通过各种途径抑制HSC增殖和活化、减少ECM的合成、加快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如何获得中药复方制剂抗肝... 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抗肝纤维化的整体治疗优势,目前对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仍然集中在通过各种途径抑制HSC增殖和活化、减少ECM的合成、加快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如何获得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纤维化的最大效益,需要运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等手段对其抗肝纤维化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制剂 肝纤维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乃礼教授基于“通其道”辨治失眠的经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佳琪 张丽丽 +2 位作者 王丽 曹正民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139-142,共4页
失眠在现代社会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姚乃礼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认为失眠总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多归于火热、痰浊、瘀血与食积4类病邪,病邪阻滞体内,阴阳交通受阻,发为失眠。姚乃礼教授主张用“通其... 失眠在现代社会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姚乃礼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认为失眠总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多归于火热、痰浊、瘀血与食积4类病邪,病邪阻滞体内,阴阳交通受阻,发为失眠。姚乃礼教授主张用“通其道”的方法治疗失眠,临证时常从清热泻火、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消食导滞辨治,以祛除病邪,畅通阴阳之道路。文章归纳总结了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中医药 姚乃礼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琪 赵东杰 +4 位作者 王玉华 董莎 常磊 张鹏 倪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5期37-40,共4页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无力和感觉障碍,可伴随其他神经功能障碍。CIDP除经典型外,还有诸多变异型,易误诊,提高变异型CIDP诊断十分重要,其诊断通常结合了临床表现、电生理...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无力和感觉障碍,可伴随其他神经功能障碍。CIDP除经典型外,还有诸多变异型,易误诊,提高变异型CIDP诊断十分重要,其诊断通常结合了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及支持诊断,如神经活检、诱发电位、脑脊液检查、MRI、超声波等支持诊断。目前CIDP的一线治疗方法有皮质类固醇(CS)、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交换(PE)和免疫抑制治疗。本文旨在对CID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变异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体阴用阳”浅析五脏皆体阴用阳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强睿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96-99,共4页
“肝体阴用阳”源出叶天士,揭示了肝脏之脏器结构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是对肝脏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历代医家对其内涵均有阐释,指导辨证施治,临床上诸多疾病都有从“肝体阴用阳”研究的相关论述。“五脏皆体阴而用阳”是... “肝体阴用阳”源出叶天士,揭示了肝脏之脏器结构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是对肝脏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历代医家对其内涵均有阐释,指导辨证施治,临床上诸多疾病都有从“肝体阴用阳”研究的相关论述。“五脏皆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体阴用阳”观点的发展延伸。五脏的实质结构和功能属性虽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但本质上是与肝相似的。五脏之体以藏蓄为性,为精气布藏之处,主内守而归阴;五脏之用属功能活动,是动态的、变化的,主外护归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万物负阴而抱阳,五脏亦不例外,阴为其体,阳为其用,体用互存,不得相异,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互制互滋,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若阴阳异位,则体用失常,反之如体用失调,则阴阳不和。并分述心、脾、肺、肾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与治疗用药,为脏病诊疗提供了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阴用阳 五脏 阴阳 体用 生理功能 病理特点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临床经验拾萃 被引量:9
14
作者 霍耐月 贾博宜 +1 位作者 赵鑫 张若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091-1094,共4页
原发性肝癌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立足于中医,擅长运用中医思维,详辨病机,在肝癌不同阶段找准扶正与祛邪的时机,配伍用药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重调理体质偏颇以改变肿瘤滋生的“... 原发性肝癌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立足于中医,擅长运用中医思维,详辨病机,在肝癌不同阶段找准扶正与祛邪的时机,配伍用药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重调理体质偏颇以改变肿瘤滋生的“土壤”。重视防治结合,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以期为肝癌的防治开辟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临床经验 吕文良 扶正祛邪 调理体质 防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从肝脾论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盈盈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133-136,141,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治疗上存在免疫不应答,减药和停药时病情复发等问题。吕文良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本病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而又以肝脾两脏为重。肝郁脾虚,湿热...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治疗上存在免疫不应答,减药和停药时病情复发等问题。吕文良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本病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而又以肝脾两脏为重。肝郁脾虚,湿热、毒、瘀、虚内结是其核心病机。据此提出了三大重要治则,其一柔肝健脾,顾护胃气;其二化湿解毒,祛除邪气;其三消瘀通络,调和气血。顺应脏腑生理特性,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从而起到防治病情进展的效果。并附医案一则,以期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从肝脾论治 临床经验 吕文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爽 曹正民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33-35,43,共4页
肝癌是临床上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在对肝癌的防治过程中,槲寄生作为抗肝癌特效药,以其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讲,槲寄生归... 肝癌是临床上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在对肝癌的防治过程中,槲寄生作为抗肝癌特效药,以其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讲,槲寄生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活络、解毒消痈等功效,可以通过扶正祛邪之功,以切肝癌正虚毒瘀之机;从西医角度讲,槲寄生的提取物,如槲寄生凝集素、槲寄生毒肽、槲寄生总碱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等途径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槲寄生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定的总结,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肝癌 中医 西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强睿 武庆娟 +2 位作者 张丽丽 赵鑫 吕文良(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通过验案1则探讨吕文良教授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吕文良教授认为乙肝病毒属于疫毒之邪,疫邪入侵后伏恋不去,伤及肝体,损及肝用,蕴结难解,易变生它证;同时提出肝郁血滞是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发病之源,脾土虚弱是肝病进... 通过验案1则探讨吕文良教授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吕文良教授认为乙肝病毒属于疫毒之邪,疫邪入侵后伏恋不去,伤及肝体,损及肝用,蕴结难解,易变生它证;同时提出肝郁血滞是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发病之源,脾土虚弱是肝病进展之根,日久及肾,致气血水不利;治疗主张首重益气,倡“健脾为本”,同时引进药理和分阶段用药的理念,验之临床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病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吕文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虚元鉴》理论浅探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防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丽 胡建华 +2 位作者 王一同 包一珺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虚劳症治的专著,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书不仅适用于虚劳诸症,对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临床表现多样,西医治疗... 《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虚劳症治的专著,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书不仅适用于虚劳诸症,对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临床表现多样,西医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治疗为主。本文结合《理虚元鉴》中提出的相关理论浅探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防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成因多与先、后天之因、病后、医药及境遇之因有关,与汪绮石提出的“虚劳六因”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多数医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时候往往从先后天肾脾入手。鉴于《理虚元鉴》“治虚三本”和“治虚二统”的理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时可适当加用宣降肺气的药物以调达肝脏气机,加用滋补肺阴的药物促进肾阴产生,进而达到补肝阴的效果。同时,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应“治其未成”,做到情志有节,注意外感防护,重视服药与摄养的重要性,禁用燥烈、苦寒、伐气之类的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虚元鉴 自身免疫性肝炎 防治 虚劳六因 治虚三本 治虚二统 虚劳当治其未成 用药宜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强睿 冯佳琪 吕文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2期104-109,113,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希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且临床病例真实完整有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希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且临床病例真实完整有效。筛选临床病例资料并构建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总数共116首,涉及153味中药,使用频率>50%的中药有13味,其中生黄芪使用频率>95%。使用频次≥76的药物组合共10个,其中生黄芪、黄芩、炒白术、防风、黄连、茯苓、焦山楂、炒杏仁、黄柏为9味高频药物。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脾、胃、肺、肝经等。最终筛选提取药物核心组合14对、衍生新方14个。结论吕教授以益气健脾、兼疏肝木、清利湿热、直折毒邪为主要治法,并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期的动态变化,随之加减用药。本研究可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吕文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思童 吕文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75-678,共4页
慢性肝病大多病势缠绵,日久耗伤人体正气,使得正气不足而邪气伏恋,疾病经久不愈。因此,在治疗上不可一味攻伐,需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应用"补法",以达到鼓舞正气、抗邪于外的目的。然肝病日久,气血、阴阳失洽,五脏皆受其损,非独... 慢性肝病大多病势缠绵,日久耗伤人体正气,使得正气不足而邪气伏恋,疾病经久不愈。因此,在治疗上不可一味攻伐,需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应用"补法",以达到鼓舞正气、抗邪于外的目的。然肝病日久,气血、阴阳失洽,五脏皆受其损,非独肝脏一家为患,需根据五脏各自的特点分而治之,虽同为补益,但其用药特点却各不相同。故本文从"补法"角度浅析慢性肝病诊疗特点,认为慢性肝病在用药上宜柔和甘润以顺其性,在治疗时宜培补五脏以正其纲。同时,注意辨气血阴阳,衡虚实缓急,度它证兼夹,斟开合补泻,以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补法 用药方法 治疗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