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素秋 盖海云 +4 位作者 张恒渝 马明会 赵静 王晓红 王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中医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培养与使用现状参差不齐。文章从中医专科护士概念、培养与使用现状等方面回顾了中医专科护士的发展现况。同时为明确中医专科护士在医疗健康体系中的定位,从而使其培养与使用紧密贴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发... 中医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培养与使用现状参差不齐。文章从中医专科护士概念、培养与使用现状等方面回顾了中医专科护士的发展现况。同时为明确中医专科护士在医疗健康体系中的定位,从而使其培养与使用紧密贴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需求,对未来中医专科护士的高质量培养提出建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中医护理 人才选拔与培养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医护理技术情境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法实践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莉 习亚炜 +3 位作者 王颖 杨晓芳 钱晶晶 李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6期804-807,共4页
中医护理技术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指导,需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境开展和实施,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中医护理技术情境实践能力。本研究将培训对象始终置于真实临床情境中,使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中医护理技术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指导,需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境开展和实施,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中医护理技术情境实践能力。本研究将培训对象始终置于真实临床情境中,使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动态调整培训内容,提高了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情境实践能力,以期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护理技术 情境实践能力 培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韵 陈兴娟 +3 位作者 侯承志 胡木 万嘉捷 冯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9期138-141,共4页
本文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角度,结合现代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过食肥甘厚味、好逸少动等,分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是阳气气化不足而阴邪成形太过,并阐述其病理产物痰浊、瘀血、浊脂三者的致病过程与特点及人体阳气受损亏虚的病理变化... 本文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角度,结合现代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过食肥甘厚味、好逸少动等,分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是阳气气化不足而阴邪成形太过,并阐述其病理产物痰浊、瘀血、浊脂三者的致病过程与特点及人体阳气受损亏虚的病理变化。因此,治疗当以“阳化气,阴成形”为理论指导原则,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以助阳通阳、化逐阴邪之法,在补益阳气不足的同时,对阴成形太过加以纠正,化痰瘀,健运阳气,以化浊脂,最终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效果显著、优势突出,本文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即运用针灸和中药汽疗调脂法以达到激发人体阳气、化痰瘀浊脂、畅通三焦气血的目的。同时,阐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高脂血症中既临床疗效佳又能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的优势与创新之处,助力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高脂血症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医学”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华 李琳轩 +5 位作者 徐大钊 刘平 佘延芬 胡妮娟 于天源 鄢红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8期88-91,共4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分析了中医学课程思政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及两者融合的意义,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路径,全面推进学科发展与课...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分析了中医学课程思政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及两者融合的意义,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路径,全面推进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达到两者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学 中医药文化 教学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玲教授基于“脉神同调”治疗心房颤动伴焦虑、抑郁的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琳轩 程晓振 +4 位作者 李明昊 艾克热木·艾尔肯 李红萍 钮岳岳 冯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心房颤动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属于双心医学的范畴,即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这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理论不谋而合。因心房颤动患者往往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冯玲教授提出“脉神同调”,即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注... 心房颤动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属于双心医学的范畴,即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这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理论不谋而合。因心房颤动患者往往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冯玲教授提出“脉神同调”,即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注重对神志、睡眠等不良情绪的调理。“脉神同调”是冯玲教授在“形神一体观”的综合指导下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思想,脉乃脉体和脉律,神乃神志,即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加强对神志的调理。脉体充盈饱满,脉律均匀和缓有力则能助心行血,从而使脉调和,神志安宁,心搏有常。结合冯玲教授临床经验,认为“气机郁滞、痰浊痹阻、心失所养”是本病的发病关键,当以“脉神同调”为总治则,以豁痰化浊通心阳,涤脉通利宁心神;疏肝解郁调气机,畅通心脉安心神;佐以健脾补肾,填充血脉养心神为具体治法。临床上常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神同调 心房颤动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砭石热熨技术在改善老年患者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
6
作者 习亚炜 李莉 +6 位作者 王颖 杨晓芳 郭翠花 钱晶晶 王碧君 张林玉 许韵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评价电热砭石热熨技术改善老年患者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为缓解其便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评价电热砭石热熨技术改善老年患者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为缓解其便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实验组(n=29),对照组给予健康指导及腹部按摩,实验组给予健康指导及电热砭石热熨治疗。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SFS)、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PAC-QOL)对患者进行评定,同时记录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观察排便频次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两组PAC-SYM、BSFS、PAC-QOL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排便次数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PAC-SYM、BSFS、PAC-QOL评分、排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热砭石热熨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患者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症状,使排便次数增加,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 砭石热熨 腹部按摩 功能性便秘 老年患者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双心疾病辨证论治思路
7
作者 田汶沅 冯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36-139,158,共5页
双心疾病发病受生活、气候和心理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临床多以证统病,从脏腑、气血论治。基于“开阖枢”理论从整体、动态视角分析双心疾病病机,关键为五脏开阖失度,继而五神烦乱失常。结合现有临床研究,运用“开阖枢”理论,从三阴三阳出... 双心疾病发病受生活、气候和心理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临床多以证统病,从脏腑、气血论治。基于“开阖枢”理论从整体、动态视角分析双心疾病病机,关键为五脏开阖失度,继而五神烦乱失常。结合现有临床研究,运用“开阖枢”理论,从三阴三阳出发权衡开阖、旋调枢机,形神同调,使整体气化功能协调,则双心同调。为临床辨证论治双心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阖枢 双心疾病 三阴三阳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玲教授从“因郁致浊”论治高脂血症的经验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承志 陈兴娟 +3 位作者 胡木 许韵 万嘉捷 冯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3期123-126,共4页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冯玲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郁”作祟,认为本病之“郁”即因脏腑气血失和,水谷精微输布不畅,膏脂郁于脉中而酿生脂浊,包括气滞、痰阻、血瘀等病理要素。气郁致浊是本病的核心病机。本病主要病位在脾...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冯玲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郁”作祟,认为本病之“郁”即因脏腑气血失和,水谷精微输布不畅,膏脂郁于脉中而酿生脂浊,包括气滞、痰阻、血瘀等病理要素。气郁致浊是本病的核心病机。本病主要病位在脾,与肝、肺密切相关。因此,冯玲教授提出了以“宣畅气机,散郁泄浊”为基本治则辨治本病。一方面,通过运脾土、疏肝木等方法内燮升降以畅气机、泄郁浊。另一方面,运用汽疗调脂法外开玄府以宣气机、散郁浊。内外同调,散郁行滞,泄浊降脂,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较好。文末另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防治高脂血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因郁致浊 内外同调 汽疗调脂法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心包络-三焦”整体观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辨治思路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承志 程晓振 +3 位作者 许韵 胡木 吴怡茹 冯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16-1419,共4页
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笔者提出了基于“心-心包络-三焦”整体观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笔者认为心包络作为桥梁,将心与三焦相联,形成了“心-心包络-三焦”相互联系的结构基础;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络将君主之令... 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笔者提出了基于“心-心包络-三焦”整体观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笔者认为心包络作为桥梁,将心与三焦相联,形成了“心-心包络-三焦”相互联系的结构基础;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络将君主之令通过经络联系传于三焦,使君令施行于全身,从而构成了相互配合的功能体系,对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及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本病的主要病理环节在于心气不足,包络失畅,三焦壅塞。心气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包络失畅是发病之关键,三焦壅塞是病机之核心,贯穿本病始终。因此,在本病辨治中应重视“心-心包络-三焦”整体观的运用,具体而言补气强心是基础,活血通络是关键,调畅三焦是核心。其中,调畅三焦包括“畅气机”与“泻水饮”两个方面,使壅塞在三焦的滞气、水饮等病理产物因势利导地排出,从而恢复三焦行气布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心包络-三焦 补气强心 活血通络 调畅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思明 程晓振 +3 位作者 陈兴娟 侯承志 吴怡茹 冯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7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 目的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使用“处方聚类分析”模块,运用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核心处方。结果共收集有效处方1151首,涉及中药225味。用药频次≥467的中药有10味,其中黄芪、檀香、桑白皮的频次最高。四气中以寒、温为主,平次之;五味以甘、辛居多,苦次之。归经以入脾、肺、心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理气、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等17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个关联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核心类方,核心方剂组成为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丹参、檀香、木香。结论冯玲教授辨治慢性心衰以气虚血瘀水停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法,“脾肺心”同治,甘辛苦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冯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