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先慧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血管性抑郁是危害严重的晚发性血管障碍性抑郁症。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近年来在概念和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的中医药抗抑郁靶向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世敬 张颖 王联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094-1097,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与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血管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 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与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血管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益气化痰解郁,调血脑屏障,维护NVU微环境;培元活血治郁,建神经血管耦联,复NVU基本结构;固本解毒开郁,抗神经炎症反应,保护NVU组成元件。总之,靶向神经血管单元,应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血管单元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开郁中药治疗抑郁障碍的多队列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泽华 杨玉松 +3 位作者 杨喜乐 黄世敬 潘菊华 陈宇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3-3850,共8页
目的评价队列研究下益气开郁中药治疗抑郁障碍的动态疗效及对复发率、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暴露因素(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个队列: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益气开郁中药组,进行2年随访,分别观察服药... 目的评价队列研究下益气开郁中药治疗抑郁障碍的动态疗效及对复发率、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暴露因素(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个队列: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益气开郁中药组,进行2年随访,分别观察服药0.5年、1年、1.5年、2年时各队列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有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减分率,并观测2年内终点事件(复发、自杀观念)发生率;通过对比3个队列的疗效及终点事件发生率以评价益气开郁法所代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改善抑郁障碍的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409例(西药组67例、中西医结合组131例、益气开郁中药组211例),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各队列MADRS、HAMA、SDSS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分率均有提高。益气开郁中药组在服药0.5年时MADRS、SDSS减分率及服药1年时SDSS减分率,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中西医结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服药1.5年和2年时,中西医结合组相较益气开郁中药组在MADRS减分率上更有优势。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益气开郁中药组三组患者2年内抑郁复发率分别为20.9%、30.5%、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时长为保护因素;自杀观念发生率分别为44.8%、19.1%、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因素和收入水平为保护因素。结论益气开郁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远期自杀观念的发生,并且适当延长服药时间可增加远期疗效、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开郁中药 抑郁障碍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抗抑郁应用及机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世敬 陈宇霞 张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7-779,共3页
淫羊藿为常用补肾壮阳中药,其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和抗抑郁机理近年受到重视。通过查阅国内外淫羊藿抗抑郁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其配伍应用特点,分析其抗抑郁机理。淫羊藿临床多以复方配伍应用于抑郁症治疗,尤其是在中风后抑郁症、... 淫羊藿为常用补肾壮阳中药,其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和抗抑郁机理近年受到重视。通过查阅国内外淫羊藿抗抑郁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其配伍应用特点,分析其抗抑郁机理。淫羊藿临床多以复方配伍应用于抑郁症治疗,尤其是在中风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中取得显著疗效。其机理主要涉及抗脑缺血、抗自由基损伤、抗单胺氧化酶、调节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及镇静镇痛、保护脑细胞等作用。对淫羊藿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多角度理解抑郁症发病机理、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以及开发抗抑郁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抑郁症 临床应用 疗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5 位作者 黄世敬 毛艳荣 陈朝 郑军 李多娇 崔翰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模型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高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性缺血应激建立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谭赛 雷小明 +8 位作者 王彦云 潘菊华 张颖 黄世敬 张永超 郑军 陈朝 陈宇霞 李多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 目的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3抑郁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不进行手术;4模型组: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连续观察21 d,观测大鼠体质量变化、行为学改变、脑血流量变化以及大鼠大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Trk 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抑郁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百分率、旷场试验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MMP-2及M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抑郁组及模型组海马内BDNF/Trk B及BDNF/Trk 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方法较好地模拟了抑郁核心症状快感缺乏、运动和探索能下降的行为特征和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是较为理想的血管性抑郁模型,可用于药理实验及治疗效果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动物模型 神经血管单元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抗抑郁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世敬 陈宇霞 +1 位作者 张颖 陈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4-1296,共3页
五味子为常用补虚固本中药,其抗抑郁作用和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近年受到关注。结合有关五味子抗抑郁文献和抑郁症病证特点,探讨其配伍应用规律,总结其抗抑郁特点。五味子在治疗抑郁症中有补肺敛气利肃降、养心除烦安神志、健脾固本调升降... 五味子为常用补虚固本中药,其抗抑郁作用和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近年受到关注。结合有关五味子抗抑郁文献和抑郁症病证特点,探讨其配伍应用规律,总结其抗抑郁特点。五味子在治疗抑郁症中有补肺敛气利肃降、养心除烦安神志、健脾固本调升降、柔肝解郁合肺肾、摄气归元固肾精之功,随证配伍,培元解郁。对其抗抑郁作用与应用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抗抑郁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抗抑郁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世敬 张颖 +2 位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陈宇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88-1291,共4页
甘草为常用补益中药,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甘草抗抑郁文献,从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抗氧化、抗凋亡损伤,抗单胺氧... 甘草为常用补益中药,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甘草抗抑郁文献,从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抗氧化、抗凋亡损伤,抗单胺氧化酶、调节单胺神经递质等。通过复方配伍,具有健脾宁心、和中柔肝,和药解毒作用,用于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甘草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总黄酮 抗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抗抑郁作用及配伍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潘菊华 李多娇 +1 位作者 郑军 霍蕊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90-292,296,共4页
旨在探讨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当归的临床功效和抑郁症的疾病特点,概括当归抗抑郁作用规律。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补血以养肝体、活血以通心脉、通便以利肠腑的作用,以其为主药的抗抑郁复方临床应用... 旨在探讨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当归的临床功效和抑郁症的疾病特点,概括当归抗抑郁作用规律。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补血以养肝体、活血以通心脉、通便以利肠腑的作用,以其为主药的抗抑郁复方临床应用广泛。当归的抗抑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抑郁症 配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抗抑郁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谭赛 黄世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712-715,共4页
文章旨在从药理学、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总结甘麦大枣汤抗抑郁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对近十几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研究发现,甘麦大枣汤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抑郁状态。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调节下... 文章旨在从药理学、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总结甘麦大枣汤抗抑郁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对近十几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研究发现,甘麦大枣汤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抑郁状态。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mRNA的表达、改善细胞信号转导等。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但目前基础研究相对较少,其抗抑郁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抑郁 药理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晓南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2023-2026,共4页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银杏叶制剂的药理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将银杏叶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对神经递质类的调节,包括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抗自由基作用保护神经元;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作用;抗...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银杏叶制剂的药理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将银杏叶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对神经递质类的调节,包括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抗自由基作用保护神经元;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作用;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元,并分析了银杏叶制剂在临床分别于中、西药联用的疗效特点、起效时间和用药周期的特点,总结提出临床抑郁症应早期联合使用银杏叶,发挥其显效快速的特点,并应当推广配合使用,起到预防和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抗抑郁 抗PAF 类BNDF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联生 黄世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复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作了大量关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研究的文献,对其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进行总结,表明柴胡疏肝...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复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作了大量关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研究的文献,对其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进行总结,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海马神经元、调整HPA轴功能等。本文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药研发及提高抑郁症的诊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抑郁症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赛 黄世敬 方继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8期1346-1350,共5页
旨在总结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对VD患者脑组织及脑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发现与抑郁相关脑区的神经通路及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其中... 旨在总结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对VD患者脑组织及脑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发现与抑郁相关脑区的神经通路及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其中脑白质异常高信号是VD主要病理改变,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丘脑环路破坏是VD发病的重要环节。前额叶皮质、边缘皮质(如扣带回、海马回)、杏仁核、小脑等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为VD功能影像学的主要表现。血管性抑郁发病机制复杂,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活体检测技术将对血管性抑郁的全面认识发挥重要作用,为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 弥散张量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解郁汤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行为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巍 王彦云 +6 位作者 黄世敬 郑军 李多娇 潘菊华 张先慧 崔翰明 王玉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开心解郁汤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行为学及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额叶、顶叶脑血流量;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 目的:通过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开心解郁汤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行为学及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额叶、顶叶脑血流量;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记忆功能。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大鼠额叶、顶叶CBF明显降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给予培元开郁中药3天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BF加大,记忆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通过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证实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适用性,同时说明开心解郁汤治疗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大鼠的脑缺血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深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害 开心解郁汤 水迷宫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解郁丸上调PPARα/FGF21/FGFR1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吴剑文 杨凤梅 +4 位作者 金雨静 杨芮 黄世敬 潘菊华 陈宇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29-3836,共8页
目的探究开心解郁丸(KJP)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血清及海马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和海马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建立抑郁症大鼠模... 目的探究开心解郁丸(KJP)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血清及海马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和海马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抑郁行为学改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海马组织中FGF21和FGFR1的定位、表达变化;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FGF21、FGFR1和肝脏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T)检测FGF21、FGFR1、PPARα的mRNA表达趋势。结果CUMS模型大鼠PPARα、FGF21、FGFR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较均显著下降(P<0.001)。KJP可显著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P<0.001);显著提升血清中FGF21水平(P<0.001);有效提升肝脏PPARα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改善其mRNA表达水平(P<0.001);明显改善海马组织FGF21、FGFR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PPARα/FGF21/FGFR1通路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发病过程;上调PPARα/FGF21/FGFR1通路可能与KJP抗抑郁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解郁丸 抑郁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成纤维生长因子21 成纤维生长因 子受体1 肝主疏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翟吴剑文 黄世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8-890,共3页
脑白质病变(WML)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脑白质完整性破坏或脱髓鞘变化为主要病理表现,可见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MS)、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中。WML从病因上可以分为感染性WML、中毒性WML、缺血性WML... 脑白质病变(WML)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脑白质完整性破坏或脱髓鞘变化为主要病理表现,可见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MS)、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中。WML从病因上可以分为感染性WML、中毒性WML、缺血性WML、遗传性WML、肿瘤性WML、外伤后WML等。衰老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也与WML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早期WML可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精神分裂症 血脑屏障 神经递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卫理论在轻度认知障碍病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芮 金雨静 +3 位作者 赵泽华 张统 潘菊华 黄世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以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正常认知与痴呆的过渡阶段。中医将轻度认知障碍归于健忘、善忘、痴呆等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脑,病机与营卫运行失调密切相关。营卫实质及...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以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正常认知与痴呆的过渡阶段。中医将轻度认知障碍归于健忘、善忘、痴呆等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脑,病机与营卫运行失调密切相关。营卫实质及功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存在多重联系。现根据营气与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卫气与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性,提出营卫运行失调是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病机包括“营弱卫强”和“卫虚营滞”,造成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紊乱和结构改变,脑神衰退,认知障碍。拓展营卫理论在脑病的应用,加强营卫理论在神志疾病中的探索,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理论 神经血管单元 轻度认知障碍 病因病机 营弱卫强 卫虚营滞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玄府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相关性分析郁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斌 黄世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37-3842,共6页
文章旨在从脑玄府与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相关性分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往研究显示NVU失稳态为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共同的致病环节,其涉及神经递质、免疫、炎症、氧化、遗传及其相互作用,多靶点,多通路,较为复杂,在... 文章旨在从脑玄府与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相关性分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往研究显示NVU失稳态为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共同的致病环节,其涉及神经递质、免疫、炎症、氧化、遗传及其相互作用,多靶点,多通路,较为复杂,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下,认为NVU与脑之玄府具有极大相似性,故本文通过形态结构、能量供应、废物排泄、信息交流4个方面验证脑玄府与NVU的相关性,认为NVU失稳态与脑玄府郁闭具有共性内涵,进而从从脑玄府理论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认为郁证病位在脑,病变在玄府,以脑玄府郁闭为核心病机,在治疗中当以“通”为要。通过将脑玄府与NVU类比,在看似独立的发病机制中寻找相同致病环节,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将玄府郁闭的病机运用到临床诊治中,也会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玄府 病机 神经血管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