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具有科研头脑的临床中医师 被引量:8
1
作者 仝小林 张博荀 +2 位作者 赵林华 唐程 魏佳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1-483,486,共4页
强化临床中医师的科研能力是助力医者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需求。提炼科学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从中西医的思维差异入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于空白处寻求突破;训练科研思维应逐渐成为... 强化临床中医师的科研能力是助力医者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需求。提炼科学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从中西医的思维差异入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于空白处寻求突破;训练科研思维应逐渐成为中医师培养的必备项目,不仅是传统象思维,现代科研思维及前沿医学理念亦应充分关注;优化研究路径是推动科研有序开展的关键,研究者可在"六化"的目标导向下,借鉴他山之石,促进成果转化,并最终回归中医临床;良好的精神品格是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研究者既应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情怀,又应具实事求是、自信自强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 中医师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余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佳丽 张北华 +2 位作者 尹晓岚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目的了解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手动筛选CNKI、万方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16日收录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 目的了解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手动筛选CNKI、万方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16日收录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0.9220筛选重复的研究文献并管理,应用CiteSpace5.7.R5软件绘制作者及其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和表格,构建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和表格、突现图、聚类网络图谱和表格、聚类时间线图,并逐一分析。结果共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407篇,年发文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高产作者依次是唐旭东、吕林、王凤云、张声生、黄穗平、尹晓岚、马祥雪;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高频关键词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脾虚证”等,据此生成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中心性≥0.1)、排名前20的突现词、14个聚类标签及研究文献的时间线图。结论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证型、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证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小板代谢组学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影响
3
作者 张国瑗 李瑛 +2 位作者 王紫艳 孙明谦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4,I0042,I0043,共11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阐释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s)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通过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阐释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s)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通过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系统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为在造模成功之后给药2周,给药的同时加睡眠剥夺。补阳还五汤组按照临床剂量13 g·kg^(-1)灌胃补阳还五汤,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每日同时间灌胃1次,连续14 d。从抓力、凝血功能、血小板形态及聚集率、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表达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和血小板功能;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进行大鼠血小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条件为反相色谱(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LC)柱和亲水作用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LIC)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m/z 50~1000。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组间差异离子,将碎片离子信息与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等数据库匹配以鉴定生物标志物。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物的生物信息,采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抓力显著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可显著升高抓力(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降低(P<0.01),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值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APTT值显著上升(P<0.01),FIB值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的血小板MAR、AAR明显降低,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组可明显降低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过度活化,伪足伸出明显,血小板之间聚集现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少见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现象减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代谢紊乱,最终得到95种差异显著代谢物,主要的差异代谢物集中在脂肪酸、氨基酸、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核苷酸等。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主要反映在对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代谢途径的调节。结论研究初步揭示了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的代谢组学特征,并为补阳还五汤干预气虚血瘀证关于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血小板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脂质代谢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方法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4
作者 庞博 花宝金 刘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与载体,其方法学研究在中医学术传承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大致可以归纳为学习型继承方法、传统归纳总结式继承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继承方法、基于动物实验和新药研发继承方...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与载体,其方法学研究在中医学术传承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大致可以归纳为学习型继承方法、传统归纳总结式继承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继承方法、基于动物实验和新药研发继承方法、借助现代数学和信息技术继承方法等,其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实践着中医"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路径,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传承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许彭龄教授痞证用药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冰 许彭龄 +1 位作者 张其慧 王立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17-18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许彭龄教授治疗痞证用药规律研究,探索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方法:收集许老治疗痞证医案307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用药物134种,频率较高... 目的:通过对许彭龄教授治疗痞证用药规律研究,探索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方法:收集许老治疗痞证医案307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用药物134种,频率较高前10位有:肉苁蓉、黄芪、干姜、灵芝、甘草、诃子、桂枝、莱菔子、巴戟天、鸡内金;多以性温、平,味甘、辛、苦,归脾、肺、胃经药物。关联规则和聚类结果,多为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泻、补虚泻实、调肝药物组合。结论:许老治疗痞证采用五味合化、寒热并调、攻补兼施、调肝和脾胃的治疗思想,为中医脾胃病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彭龄 痞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探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钞建峰 贾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410-1412,共3页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均有独特的特点,梳理其发展轨迹,弘扬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利于继承创新。通过文献整理,认为《易经》是心身医学思想的源头,《黄帝内经》初步建立了其理论学说,汉唐名家创心身疾病的辨证论治和经典之...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均有独特的特点,梳理其发展轨迹,弘扬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利于继承创新。通过文献整理,认为《易经》是心身医学思想的源头,《黄帝内经》初步建立了其理论学说,汉唐名家创心身疾病的辨证论治和经典之方,宋金元时期促进理论体系的形成,明清发展之广深,现代中医从复杂及细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有待拓展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心身医学 心身疾病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常卓 朱慧 +7 位作者 周雪明 姜北 孙延平 邓贺 尹雅静 梁碧月 潘雪 匡海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0,共5页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是一种围绝经期女性高发的情绪障碍类疾病,严重威胁患病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PDD的发病机制与激素水平波动、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是一种围绝经期女性高发的情绪障碍类疾病,严重威胁患病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PDD的发病机制与激素水平波动、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ovarian axis,HPO)失衡、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失调等相关。其中,HPO失衡似乎更与PDD特殊的性别、发病时期关系密切,故也成了研究的热点。抑郁症一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特别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治疗对于PDD的防治研究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成果。通过对近5年的文献整理,围绕HPO轴在PDD中的作用,中医药调节HPO轴干预PDD的理论基础,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HPO轴治疗PD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性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围绝经期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脾益气”探究甘草治疗脾虚小鼠的药效物质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岩 刘佳萌 +5 位作者 彭佳慧 李丹 马生军 付钰 杨晶凡 朱广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03-3109,共7页
目的:通过不同药物建立小鼠脾虚模型,探究甘草补脾益气的功效以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用利血平和大黄水煎液建立小鼠脾虚模型,检测用药前后体质量、体温、活动次数、脾指数、胸腺指数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探究甘草提取液补脾益气的... 目的:通过不同药物建立小鼠脾虚模型,探究甘草补脾益气的功效以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用利血平和大黄水煎液建立小鼠脾虚模型,检测用药前后体质量、体温、活动次数、脾指数、胸腺指数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探究甘草提取液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探究甘草经70%乙醇回流提取后的总黄酮的含量及其对利血平致脾虚小鼠的影响,检测用药前后体质量、体温、活动次数、脾指数、胸腺指数,研究其入血成分。结果:2种小鼠脾虚模型经甘草提取液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效果与剂量正相关。甘草醇提物的入血成分主要为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甘草素、刺甘草查尔酮、异甘草素等成分。结论:甘草对脾虚模型小鼠具有一定补脾效果,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来自其中的总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提取液 甘草总黄酮 脾虚证 脾虚模型 补脾益气 物质基础 入血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仁和教授分期辨治糖尿病学术思想探微 被引量:85
9
作者 傅强 王世东 +7 位作者 肖永华 赵进喜 张华 杨涛 邵凡 张函菲 李佳月 国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章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消渴病)的内涵、表现、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学术思想的疏理,结合吕老师临证医话,初步探索和分析了吕仁和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 文章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消渴病)的内涵、表现、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学术思想的疏理,结合吕老师临证医话,初步探索和分析了吕仁和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思想、"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和治则治法,既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掘和弘扬,又切合现代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理念,对拓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治思路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脾瘅 消渴 消瘅 微型癥瘕 活血消癥 @吕仁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消癥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涛 李潇然 +8 位作者 王世东 肖永华 赵进喜 倪博然 陈默 吕仁和 李佳玥 韩媛媛 李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5-9,15,共6页
目的:探讨活血消癥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5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英文数据库:Medline、CENTRAL),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6年7月。筛选纳... 目的:探讨活血消癥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5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英文数据库:Medline、CENTRAL),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6年7月。筛选纳入并Meta分析活血消癥中药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结果:活血消癥中药对于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quantitative test of 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UTP)(MD=-0.08 g,95%CI=[-0.13,-0.03],I^2=0%)和中医证候积分(MD=-3.82,95%CI=[-4.84,-2.79],I^2=0%)疗效优于ACEI/ARB类药物。对于SCr和BUN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消癥中药降低DN患者24 h UTP和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ACEI/ARB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消癥中药 糖尿病肾病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铆因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对抗丙酮醛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1
作者 乐亮 徐江 +4 位作者 姜保平 许利嘉 胡克平 陈士林 肖培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0-626,共7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对丙酮醛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紫铆因预处理1 h后,1.5 mmol·L^(-1)丙酮醛诱导PC12细胞凋亡,MTT及LDH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PI及Hoechst 33342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及坏死... 目的探讨紫铆因对丙酮醛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紫铆因预处理1 h后,1.5 mmol·L^(-1)丙酮醛诱导PC12细胞凋亡,MTT及LDH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PI及Hoechst 33342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及坏死;逆转录PCR检测促凋亡基因p53、caspase-9和抗氧化基因SOD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5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紫铆因预处理PC12细胞1 h后,可明显对抗丙酮醛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核固缩、碎裂,抑制促凋亡基因p53、caspase-9的过表达,提高抗氧化基因SOD2的表达。结论紫铆因能明显对抗丙酮醛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降低促凋亡基因p5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丙酮醛 PC12细胞 凋亡 P53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多糖硫酸化修饰条件的优化及其修饰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见喜 任婷 +3 位作者 满枋霖 冯丽娟 孙新 佟海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化修饰柴胡多糖(BCP)的影响因素,阐明硫酸化柴胡多糖(S-BCP)抗氧化能力提升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氯磺酸-吡啶法对BCP进行了硫酸化修饰。通过调节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1∶2、1∶4和1∶8),观察S-BCP的取代度(DS);应用红外(... 目的:探讨硫酸化修饰柴胡多糖(BCP)的影响因素,阐明硫酸化柴胡多糖(S-BCP)抗氧化能力提升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氯磺酸-吡啶法对BCP进行了硫酸化修饰。通过调节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1∶2、1∶4和1∶8),观察S-BCP的取代度(DS);应用红外(IR)光谱初步分析BCP和S-BCP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分析BCP和S-BCP的表面形态表现。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建立抗氧化模型,实验分为阳性对照组、BCP组和S-BCP组,检测各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当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为1∶4、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0℃时,制得S-BCP的含硫百分率最大值为18.62%,DS最大值为2.32。与BCP组比较,各剂量S-BCP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升高(P<0.05)。结论: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影响S-BCP的DS值,BCP经硫酸化修饰后通过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空间构象而提升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多糖 硫酸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内服治疗膝重度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海雄 桑志成 +3 位作者 温建民 闫立 孙永生 胡海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内服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药物洛索洛芬钠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内服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药物洛索洛芬钠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内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同时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及ISOA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下降比例评价疗效。结果:根据WOMAC量表评价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为53.57%,根据ISOA量表,2组有效率分别为81.25%、78.57%。2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最大步行距离及日常生活难度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最大步行距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内服能有效改善膝重度骨关节炎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膝骨关节炎 补肾健脾方 中药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兵 杨柱 +4 位作者 唐东昕 罗莉 龙奉玺 王镜辉 黄雯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120例肾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120例肾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116味,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药物有12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119)、莪术(118)、冬凌草(106)。频次24以上的药物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依次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58次以上的有25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118),"鳖甲、冬凌草"(106),"莪术、冬凌草"(105),"莪术、鳖甲、冬凌草"(105)。经聚类分析,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5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常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及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癌的病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刘尚义教授 肾癌 数据分析 用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恩祥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9
15
作者 封继宏 陈燕 张洪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29-2733,共5页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创新并丰富了"风邪"学说及"通法"理念,将非典、甲流等传染病以温病理论辨治,在老年病中倡导"调补兼施",创立并发展了中医肺病和急诊学科,延伸发展了现代温病学的科学内涵,为疑难杂病...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创新并丰富了"风邪"学说及"通法"理念,将非典、甲流等传染病以温病理论辨治,在老年病中倡导"调补兼施",创立并发展了中医肺病和急诊学科,延伸发展了现代温病学的科学内涵,为疑难杂病和老年病的诊疗开拓了新途径。文章试从晁恩祥教授诊治肺系病、急症和老年病的临床经验中,初步总结其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咳 调补肺肾 学术思想 @晁恩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小丽 陈振夏 +2 位作者 庞玉新 官玲亮 郭开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2期2024-2029,共6页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在进一步推动艾纳香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资源 研究概况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小丽 王凯 +2 位作者 陈振夏 庞玉新 官玲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596,共5页
目的优化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蔗糖与甘露醇(1∶1)、艾纳香提取物包合物、木糖醇、薄荷脑、山楂粉、D-(-)酒石酸用量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85%蔗糖与甘露醇(1... 目的优化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蔗糖与甘露醇(1∶1)、艾纳香提取物包合物、木糖醇、薄荷脑、山楂粉、D-(-)酒石酸用量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85%蔗糖与甘露醇(1∶1)、9%艾粉β-环糊精包合物、0.7%木糖醇、0.5%薄荷脑、1%山楂粉、0.7%D-(-)酒石酸、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硬脂酸镁、0.5%滑石粉,所得咀嚼片的外观、口感、硬度、脆碎度、片重差异、含水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可用于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咀嚼片 处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病与辨证新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军峰 史智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515,共2页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症结合 辨“西医病” 辨“中医证”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汉钧治疗疮疡的学术观点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雪卿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4,共4页
文章在总结各种疮疡病症诊治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阐述唐汉钧教授"益气养荣、清化托毒法"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祛瘀、补虚"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传承和创新中医外治疗法等方面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
关键词 疮疡 名医经验 唐汉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淦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申定珠 张正利 蔡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51-2353,共3页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脾统四脏 心系疾病 名医经验 @ 蔡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