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要栀子栽培资源分布与综合利用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潘媛 李隆云 +1 位作者 王钰 宋旭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3-1830,共8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及综合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特征及生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栽培栀子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 为深入了解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及综合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特征及生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栽培栀子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栽培面积达1.7万公顷,年产栀子近4万吨,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栀子栽培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栀子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筛选、规范化栽培技术及采收、初加工技术研究都亟待加强。本研究为认识、保护和研究利用我国栀子栽培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栽培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花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银屑病
2
作者 饶璐 丁家和 +3 位作者 魏江平 阳勇 张小梅 王计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9-1996,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探讨槐花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DisGeNET以及String数据库获得槐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银屑病相关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药物—有...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探讨槐花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DisGeNET以及String数据库获得槐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银屑病相关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药物—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图以及GO、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采用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BALB/c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花高剂量组(3.00 g/kg)、中剂量组(1.50 g/kg)、低剂量组(0.75 g/kg)和阳性药组,6只/组。提前给药1周并于造模期间给药物干预。通过体质量变化、脾脏系数、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皮肤病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PI3K、p-AKT蛋白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0个活性成分和110个关键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槐花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改善银屑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奈酚均与AKT1、TNF等位点结合紧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槐花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ASI评分下降,改善银屑病病理症状(P<0.05),降低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槐花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PI3K、p-AKT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累积与消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丹 钟国跃 +2 位作者 曹纬国 瞿显友 廖光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419-1424,共6页
目的:建立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探索其累积与消减规律。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测定黄连种植土壤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约0.... 目的:建立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探索其累积与消减规律。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测定黄连种植土壤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约0.545-2.026 mg·100g-1在范围内,阿魏酸含量在0.139-0.652μg·100g-1范围内。结论: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规律明显,栽培过程中随黄连生长年限的增加,连地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表现为增加,采收黄连后的休地过程中,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该变化趋势可为黄连连作障碍研究机制与解决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土壤 总酚酸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木霉制剂防治黄连根腐病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1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木霉制剂 黄连根腐病 根际土壤 防御酶活性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菌核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李娟 黄靖 +3 位作者 宋旭红 林茂祥 肖忠 韩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81-84,88,共5页
为明确茅苍术菌核病种类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从茅苍术种植基地采集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及再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G3PDH和HPS603个基因核酸序列分析对所采集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根... 为明确茅苍术菌核病种类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从茅苍术种植基地采集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及再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G3PDH和HPS603个基因核酸序列分析对所采集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经致病性测定及现代分子鉴定,可以确定引起重庆茅苍术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且茅苍术是核盘菌的新寄主。本研究结果可为茅苍术菌核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菌核病 病原菌 核盘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基因HnGU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
6
作者 石萍 张德利 +3 位作者 邢康康 游华建 谭发银 鲁增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41,共9页
目的克隆获得水蛭Hirudo nipponia弹性蛋白酶抑制剂(guamerin)基因HnGU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原核表达、时空表达模式等研究,以期为揭示水蛭抗凝类小分子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医蛭为研究... 目的克隆获得水蛭Hirudo nipponia弹性蛋白酶抑制剂(guamerin)基因HnGU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原核表达、时空表达模式等研究,以期为揭示水蛭抗凝类小分子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日本医蛭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取HnGUA基因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nGU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了水蛭不同吸食阶段4个组织的HnGUA基因表达模式。结果HnGUA基因cDNA全长507 bp(GenBank登录号OP490295),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31 bp,编码7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17 kDa和4.44,包含一段长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多重比对分析结果显示,HnGUA蛋白与其他蛭类抑制剂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pET32aHnGUA载体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6 kDa左右,与预测大小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nGUA基因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其主要在皮肤和嗉囊组织中表达。结论该研究首次在日本医蛭中克隆得到HnGUA基因,使其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不依赖于水蛭药材直接生产活性成分,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医蛭 HnGUA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栀子药材、土壤无机元素含量特征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潘媛 宋旭红 +3 位作者 王钰 谭均 张应 李隆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大的变异。总体来看,Ca、B、Cu、Zn、K和Cr是栀子药材的特征无机元素。药材中B、Cu、Zn、P、Ca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显著相关。栀子有效成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土壤无机元素的含量不是最直接因素。本研究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控制栀子中有害元素含量及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土壤 无机元素 有效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佛手中8种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1 位作者 谭均 张应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60,324,共12页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佛手中木犀草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5,7-二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橙皮苷、槲皮素、阿魏酸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甲醇-0. 2...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佛手中木犀草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5,7-二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橙皮苷、槲皮素、阿魏酸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甲醇-0. 2%冰醋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2 nm。在该色谱条件下,川佛手中8种成分分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 22%~96. 52%,RSD <5. 0%。不同产地的川佛手中8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部分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样品聚为3类。产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的川佛手质量最优。该方法可为川佛手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HPLC 含量测定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栀子有效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媛 谭均 +2 位作者 陈大霞 宋旭红 李隆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4-1488,1639,共6页
为明确栀子的最佳杀青方法和时间,本研究设置不同杀青方式处理样品,采用HPLC、DPPH、FRAP、OH^-法评价其对栀子药材质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杀青方式对栀子药材质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沸水煮杀青... 为明确栀子的最佳杀青方法和时间,本研究设置不同杀青方式处理样品,采用HPLC、DPPH、FRAP、OH^-法评价其对栀子药材质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杀青方式对栀子药材质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沸水煮杀青9 min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最高,热风105℃杀青12 min西红花苷含量最高;蒸汽蒸15 min对DPPH清除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处理,沸水煮9 min对Fe^(3+)的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药材质量、抗氧化活性,栀子杀青以沸水煮9 min为宜,本研究为栀子初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杀青 有效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牛膝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刚 李隆云 +1 位作者 宋旭红 付绍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1-859,共9页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川牛膝药材的质量,54批川牛膝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为川牛膝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佛手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2 位作者 谭均 张应 钮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91-2498,共8页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铅、镉和铜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L,砷和汞的线性范围为0~0.1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检测限范围为0.000 3~0.004 5μg/mL,精密度实验RSD为1.03%~4.39%,重复性实验RSD<5.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4%~101%。建立的ICP-OES方法可准确测定川佛手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铅、镉、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35、0.121、3.237μg/g,汞、砷均未检出。铅-镉、铜-镉之间存在负相关,铅-铜之间存在正相关。30个不同产地川佛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在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范围内,综合污染指数为0.316~0.518,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重金属污染 ICP-OES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槐米的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谭均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计瑞 丁刚 徐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6-2174,220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 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4批槐米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南方产槐米的浸出物及黄酮类成分含量均普遍高于北方产槐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54批槐米聚为3类,分类结果与地域有较大关系。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槐米的质量,为槐米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土赤壳属病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对其ITS序列测序,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共分离到土赤壳属真菌38株。不同株系的菌株侵染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二株菌致病性强,分离频率高,是病原菌。它们的ITS序列与Ilyonectria liliigena和I.destructans的同源性分别达99%,形态特征与这两株菌一致。结合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将二者分别鉴定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此外,部分土赤壳菌的菌落形态和致病性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其ITS序列碱基也发生了突变。【结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这类土赤壳属真菌基因易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病原真菌 土赤壳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伍晓丽 谭均 +2 位作者 崔广林 刘飞 李隆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2,共7页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青蒿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内生真菌分离、分子鉴定及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伍晓丽 崔广林 +1 位作者 刘飞 李隆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内生真菌中筛选有促生作用的菌株,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蒿侧枝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对其中1株真菌深绿木霉对青蒿幼苗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青蒿侧枝中获得2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6种,以炭... 为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内生真菌中筛选有促生作用的菌株,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蒿侧枝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对其中1株真菌深绿木霉对青蒿幼苗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青蒿侧枝中获得2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6种,以炭疽菌属占优势。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青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深绿木霉液体发酵菌丝体在4-5月对青蒿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7月以后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深绿木霉可作为青蒿苗肥,与化肥配合可施用于成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内生真菌 深绿木霉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生植物石斛的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明兴加 刘翔 +2 位作者 李博然 伍淳操 彭婷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7-804,共8页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植方式,探讨石斛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对附生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石斛株丛的生长和扩大通过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假鳞茎基部具有2~3个储备芽,每年萌发1~2个新芽,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形成大小不一的株丛。(2)株丛具有典型的高位腋芽营养繁殖特性,且主要形成于假鳞茎密集和老根密布的大株丛。(3)高位株丛母茎一端附着于附主树种上,在母茎软化和高位株丛的重力作用下,缩短了高位株丛与附主的距离,使其根系能够触及附主,完成高位株丛的定植。研究表明,附生植物石斛通过假鳞茎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来增强并延续株丛寿命,高位腋芽的频发是株丛假鳞茎对拥挤等逆境的响应,高位株丛的定植依赖于母茎,这也是石斛对附生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附生植物 假鳞茎 合轴生长 高位腋芽 营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与烟草轮作对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伍晓丽 潘媛 +2 位作者 赵晓 谭均 陈大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为解决玄参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探寻方案。【方法】将玄参与烟草进行轮作,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玄参和烟草的3种轮作模式对土壤pH、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目的】为解决玄参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探寻方案。【方法】将玄参与烟草进行轮作,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玄参和烟草的3种轮作模式对土壤pH、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虽对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二者的种类和数量在门、属、种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各种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在属、种水平均具有相关性。这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用来解释单纯的微生物农药应用于根部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的疑问,也预示了大剂量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农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结论】烟草与玄参轮作并非最佳的选择,需要用其他作物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此外,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防治病害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来恢复土壤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烟草 轮作 根际土壤 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瓣石斛的原生境播种及其株丛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明兴加 李博然 +3 位作者 叶陈娟 伍淳操 高美娇 罗毅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为对象,建立原生境播种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周期和不同附主树种齿瓣石斛株丛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采取稀牛粪+种子(或米汤+种子)的原生境播种方法,齿瓣石斛种子可大量萌发生长形成幼苗;种子萌发当年生长缓慢,完成由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周期需3~5年或更长;不同附主树种的齿瓣石斛株丛生长及结果情况存在差异,4年生假鳞茎在不同附主树种上的茎节数指标为:李树>梨树>桃树>披针叶楠;茎粗指标为:披针叶楠>梨树>桃树>李树;茎长指标为:梨树>披针叶楠>李树>桃树;结实率指标为:梨树>桃树>李树>披针叶楠,其中,梨树上的齿瓣石斛株丛自然结果率达24.86%。该研究为附生石斛的原生态栽培和回归保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齿瓣石斛 种子萌发 有性繁殖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腐霉属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黄连是我国的重要中药材,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明确其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中的腐霉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菌,再通过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利用分子鉴定和... 黄连是我国的重要中药材,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明确其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中的腐霉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菌,再通过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并筛选出病原菌菌株的最适合培养基.结果共计分离到腐霉属真菌8株,其中Pythium.macrosporum在室温(日均温4.7~11.2℃)和25℃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时均显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P.macrosporum是病原菌之一,且具有在高温和低温都能致病的能力.纯脱皮小麦粒是P.macrosporum的最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腐霉属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根腐病黄连根际土壤真菌组成与根部可培养真菌组成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伍晓丽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钰 刘飞 陈大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9-2518,共10页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差异。健株根和病株根中分离出的真菌组成有明显差别:病株根中优势种是Phoma herbarum;优势属是Phoma sp.、Ilyonectria sp.。健株根中优势种是DSE真菌Cadophora orchidicola;优势属是Cadophora sp.。黄连根部可培养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种水平上病株均比健株高,属水平上健株比病株高。【结论】土壤中真菌数量及组成对根腐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Ilyonectria sp.可能包含病原真菌。根部真菌属水平多样性的降低可能与根腐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根部可培养真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真菌组成 DSE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