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茯苓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雷
胡引娣
刘常丽
徐建中
郭兰萍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
出处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20100)。
-
文摘
为研究茯苓不同栽培模式对栽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法,对林药仿生栽培、粮药立体栽培和农田单作栽培3种模式茯苓栽培前后及休闲1年、休闲2年共4个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式栽培茯苓后,土壤pH均下降,出现不同程度酸化,土壤2年休闲期间,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土壤pH变化趋于稳定,农田单作栽培土壤pH仍上下波动。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栽培茯苓后大幅度增加,此后逐渐下降。土壤酶活性、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在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下均先增强后减弱,农田单作栽培活性持续减弱,3种模式在休闲2年后活性均远低于栽培前水平。纤维素酶活性随时间推移而波动变化,休闲2年后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高于栽培前水平,农田单作栽培略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下降后增强,休闲2年后活性均高于栽培前水平。综合各土壤生态因子变化,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生态系统结构更为稳定,休闲2年后pH、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即恢复至栽培前水平,与生产实践中茯苓重复种植需间隔2~3年的时间相吻合,土壤酸化和土壤酶活性降低或是导致茯苓不耐连作的影响因素。
-
关键词
茯苓
栽培模式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
Keywords
Poria cocos
cultivation mode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enzyme
-
分类号
S567.3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