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汗血同源理论的传承创新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国菊 梁小雨 +1 位作者 郝校鹏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汗液中的生化指标检测、病毒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与监测,以及汗液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汗血同源的部分科学内涵,为汗液检测及发汗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旨在聚焦中医原创理论,定位临床问题,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中医汗液理论说明白、讲清楚的同时,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血同源 传承 创新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2D-Adaboost的中药材粉末显微图像识别算法
2
作者 王一丁 王泽浩 +2 位作者 李耀利 蔡少青 袁媛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5-1332,共8页
针对中药材粉末的显微图像中含有大量细微特征和背景干扰因素导致的同一类药材的变化过大(类内差异大)和多种药材之间特征过于相似(类间差异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2D-Adaboost算法。首先,构建一个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主干网络架构,... 针对中药材粉末的显微图像中含有大量细微特征和背景干扰因素导致的同一类药材的变化过大(类内差异大)和多种药材之间特征过于相似(类间差异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2D-Adaboost算法。首先,构建一个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主干网络架构,以更好地提取多尺度特征,该架构通过结合Transformer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优势能有效提取并融合各个尺度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从而显著提高主干网络的特征捕捉能力;其次,将Adaboost的单尺度输出拓展到多尺度,并构建2D-Adaboost结构的背景抑制模块,该模块将主干网络各个尺度的输出特征图划分为前景和背景,从而有效抑制背景区域的特征值,并增加判别性特征的强度;最后,在2D-Adaboost结构的每个尺度上额外添加一个分类器以构建特征细化模块,该模块通过控制温度参数协调分类器间的协作学习,从而逐步细化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帮助网络学习更合适的特征尺度,并丰富细节特征的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6.85%,与ConvNeXt-L、ViT-L、Swin-L和Conformer-L模型相比分别上升了7.56、5.26、3.79和2.60个百分点。高准确率和分类效果的稳定性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中药材粉末显微图像分类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中药材 显微图像识别 特征融合 2D-Ada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原创汗液理论的系统梳理
3
作者 董国菊 郝校鹏 +1 位作者 梁小雨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的五液之一,汗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首。自《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对汗液有着丰富的认识和论述,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原创汗液理论。梳理和传承中医原创汗液理论是创新和发展中医汗液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 汗液是人体的五液之一,汗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首。自《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对汗液有着丰富的认识和论述,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原创汗液理论。梳理和传承中医原创汗液理论是创新和发展中医汗液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系统整理中医对汗液的生成、输布、代谢、致病、测病、治病等的论述,旨在促进未来临证中不断发掘汗液理论的临床转化应用,促进未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汗液原创理论的科学内涵,将中医汗液理论在守正创新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法 汗的生成 汗的代谢 汗液生理功能 病理性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技术在中药资源生产区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成忠 郝振国 +3 位作者 朱寿东 黄璐琦 张晓波 郭兰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99,123,共5页
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对药材生产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技术方法,并对中药材生产区划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即分析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中药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 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对药材生产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技术方法,并对中药材生产区划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即分析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中药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为国家和省一级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划分和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技术 最大信息熵 中药资源品质区划 中药资源生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资源进出口贸易及其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诺 马帅 杨光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5,30,共7页
中医药(含民族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中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中药资源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我国的中药资源,主要包括中药材... 中医药(含民族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中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中药资源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我国的中药资源,主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进出口贸易 潜力分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民族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阙灵 杨光 +7 位作者 黄璐琦 党海霞 王海南 郭兰萍 金安琪 李颖 池秀莲 陈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0-224,共5页
开展中药资源评估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不仅是为药监部门服务,更是为中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本文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的框架和内容,针对开展中药资源评估的关键问题和技术... 开展中药资源评估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不仅是为药监部门服务,更是为中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本文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的框架和内容,针对开展中药资源评估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解读,并对目前我国开展中药资源评估存在的技术困难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产品研发、注册和审批过程的中药资源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评估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药资源普查省级管理系统设计的探讨
7
作者 张飞 马卫峰 +3 位作者 陈随清 兰金旭 张小波 王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241-243,共3页
通过深入分析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的特征,从省级需求的角度对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省级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在WPF框架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汇总统计、查询检索和专题制图等业务功能。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全省中药资源... 通过深入分析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的特征,从省级需求的角度对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省级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在WPF框架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汇总统计、查询检索和专题制图等业务功能。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全省中药资源成果的一体化管理,为省级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成果管理 管理系统 查询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资源评估的理念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安琪 杨光 +7 位作者 黄璐琦 党海霞 王海南 郭兰萍 阙灵 李颖 池秀莲 陈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83-2586,共4页
为加深行业对中药资源评估工作的理解,培养行业自觉树立开展中药资源评估工作的意识,从而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和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在讨论中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生物种群增长模型,阐述中药资... 为加深行业对中药资源评估工作的理解,培养行业自觉树立开展中药资源评估工作的意识,从而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和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在讨论中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生物种群增长模型,阐述中药资源评估的理念框架。中药资源评估有层次之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药资源普查;以中药企业评估其所消耗资源与可持续获得资源之间的平衡为主。中药资源评估有侧重——野生品种应重"量"、人工栽培品应重"质"。中药资源评估应成为行业共识,中药资源人应时刻树立中药资源的代际公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性 可再生资源 代际公平 中药资源评估 生物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中国牛蒡属药用植物
9
作者 黄彦昌 宋跃岳 +6 位作者 许亮 郑汉 董玉玮 张娜 胡传银 窦德强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3,I0021,共5页
目的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牛蒡属药用植物研究的深入,中国牛蒡属植物鉴定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子鉴别手段。因此研究拟通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 目的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牛蒡属药用植物研究的深入,中国牛蒡属植物鉴定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子鉴别手段。因此研究拟通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建立一种快速鉴定中国牛蒡属药用植物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两种中国牛蒡属药用植物牛蒡与毛头牛蒡常用鉴定DNA条形码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分析,找到牛蒡在内源转录间隔区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ITS1)片段中有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正好为BsaAⅠ酶(YAC/GTR)的酶切位点,根据该酶切位点,设计引物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另外建立PCR体系:95℃预变性5min,循环反应40次(90℃20s,60℃20s,72℃20s),72℃延伸5min,4℃保温。建立限制性内切酶BsaAⅠ酶切体系,制作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电泳结果表明在经过BsaAⅠ酶切后牛蒡将会产生长度分别为101bp与125bp的短条带,而毛头牛蒡未被切开仍为226bp的长条带,成功将两种药用植物区分开。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满足日常对中国牛蒡属植物的鉴定。结论该实验通过从牛蒡与毛头牛蒡的ITS1序列入手,利用PCR-RFLP技术首次完成了对两种植物的鉴别研究,建立了中国牛蒡属植物的PCR-RFLP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毛头牛蒡 鉴别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气理论谈卫气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国菊 梁小雨 +1 位作者 郝校鹏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卫气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源于《内经》,又经后世医家不断阐发,在中医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卫气的生成、卫气的特性、卫气的功能和卫气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卫气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卫气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源于《内经》,又经后世医家不断阐发,在中医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卫气的生成、卫气的特性、卫气的功能和卫气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卫气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显示,卫气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线粒体、膏脂等在功能、分布或者运行节律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都不能完全涵盖卫气理论内容。今后的研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与现代医学体系对话,多学科交叉合作,深入探讨能代表卫气功能的潜在物质基础。同时要注意去伪存真,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卫气理论创造性的研究和发展模式,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卫气理论 物质基础 科学内涵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线粒体 膏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生防效果及基因组学分析
11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10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郭治辰 秦艳红 文艺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和gyr B序列鉴定,确定菌株Pc01-6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3.30%65.22%,同时显著促进丹参生长,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35.10%和72.34%。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50.9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Pc01-6基因组大小为6 835 850 bp,GC含量为62.87%,共编码6159个基因;基因功能预测显示,其基因组中含有环脂肽类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综上,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具有显著生防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腐病 拮抗菌株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丹参根内促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评价
12
作者 王飞 杨瑾 +9 位作者 李雪梦 文艺 高素霞 秦艳红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80,共10页
为筛选出对丹参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丹参产量的内生细菌,采用组织研磨培养法,从健康丹参根部分离筛选出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Kv13-2和Ko15-1,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菌株Kv13-2和Ko15-1分别鉴定为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 为筛选出对丹参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丹参产量的内生细菌,采用组织研磨培养法,从健康丹参根部分离筛选出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Kv13-2和Ko15-1,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菌株Kv13-2和Ko15-1分别鉴定为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和水稻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oryzae)。促生物质检测结果表明,菌株Kv13-2和Ko15-1均可产吲哚乙酸(IAA),且具备溶磷、解钾、固氮特性。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浓度下,Kv13-2和Ko15-1菌悬液浸种可使丹参种子萌发率分别提高92.38%、129.72%,株高分别提高148.72%、48.72%,根长分别提高102.86%、90.0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灌根接种Kv13-2和Ko15-1菌株后,丹参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200.00%和104.48%,根鲜质量分别增加57.89%和34.7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株促生菌菌悬液灌根施用2次后丹参根长分别增加18.03%、10.97%,根粗分别增加7.69%、0.74%,分根数分别增加11.17%、24.63%,产量分别增加16.43%、24.80%。此外,田间试验中2株促生菌还可显著降低丹参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达到65.57%和68.61%。综上,菌株Kv13-2和Ko15-1促生效果显著,在实际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生细菌 促生作用 吲哚乙酸 防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E随机森林的多特征优选甘草识别
13
作者 周珂 张广雨 +3 位作者 史婷婷 李祎 常然然 孟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11714-11725,共12页
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草空间分布信息,能够为甘草产业健康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依托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内蒙古甘草主产区磴口县为研究区,以哨兵1号(Sentinel-1)、哨兵2号(Sentinel-2)和SRT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 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草空间分布信息,能够为甘草产业健康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依托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内蒙古甘草主产区磴口县为研究区,以哨兵1号(Sentinel-1)、哨兵2号(Sentinel-2)和SRT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多源多维分类特征集合,设计6种不同方案探讨光谱特征与不同类型特征相结合以及特征优选对甘草识别的影响,最后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甘草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指数特征在甘草识别中的贡献率最为显著,纹理特征的贡献率位居其次,光谱特征贡献率位列第三,极化特征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而地形特征的贡献最小。特征优选能够减少冗余,并且提升识别精度,总体精度为91.15%,Kappa系数为0.8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特征降维 遥感影像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汗为心之液”谈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小雨 郝校鹏 +1 位作者 黄璐琦 董国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病。在本病进程中,终末期顽固性水钠潴留和利尿剂抵抗是目前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汗为心之液”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了汗与心脏的密切关系,不仅...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慢性病。在本病进程中,终末期顽固性水钠潴留和利尿剂抵抗是目前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汗为心之液”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了汗与心脏的密切关系,不仅解释了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汗出异常的临床现象,也为水钠潴留的患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阐述“汗为心之液”的理论内涵,溯源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及中、西医学的临床应用,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为心之液 心力衰竭 心水病 汗法 水钠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毛淫羊藿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锟阳 崔欣萍 +7 位作者 张宇飞 闫滨滨 万修福 孙楷 康传志 吕朝耕 张燕 朱寿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5,I0033,I0034,共7页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研究柔毛淫羊藿在中国的潜在生态适宜区。结果CI指数、4月降水、年日照时长、高程、1月平均温、HI指数是对柔毛淫羊藿分布影响较大的6个生态因子,柔毛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南部,四川中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部等地区。结论本研究对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与2004年版《中国植物志》中描述的范围基本一致,可为柔毛淫羊藿在我国的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淫羊藿 最大信息熵 地理信息技术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空间布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关联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香燕 周妍 +3 位作者 张成鹏 王征禹 池秀莲 王庆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13-512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有研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系统评价山水工程布局的合理性。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评价现有工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辨识未来工程优先区,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供参考。采用县级珍稀物种分布数量、植被覆盖退化程度、潜在生态胁迫强度3项指标,构建了中国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优先级指数,并以国家层面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范围,结合已有工程布局、自然保护区分布开展空缺分析,辨识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未来山水工程优先区。结果表明:1)我国珍稀物种丰富度较高区域的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县域珍稀物种数量大于100种的县有168个,其中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仅有24个。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393万km^(2),已实施山水工程与其重叠面积约为64万km^(2),涉及42个山水工程,对应珍稀物种数量丰富度多为中等水平。3)当前已实施山水工程多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未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山水工程区可优先考虑大兴安岭、天山西麓和北麓、横断山区、云南高原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缺分析 优先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中药材粉末显微图像识别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一丁 郝晨宇 +2 位作者 李耀利 蔡少青 袁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1308,共8页
针对中药材种类繁多、数据量稀少以及难以对其导管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颜色空间与注意力机制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多通道颜色空间将RGB颜色空间与其他颜色空间合并为6通道作为网络输入,使网络学习亮度... 针对中药材种类繁多、数据量稀少以及难以对其导管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颜色空间与注意力机制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多通道颜色空间将RGB颜色空间与其他颜色空间合并为6通道作为网络输入,使网络学习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等特征信息,弥补数据量的不足;其次,在网络中加入注意力机制模型,其中通道注意力模型将两个池化层紧密连接到一起,空间注意力模型将多尺度空洞卷积结合到一起,使网络将注意力聚焦于小样本中关键的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针对34种中药材样本的8774张导管图像,采用多通道颜色空间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方法,与原始ResNet网络相比,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8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将二者结合后准确率提升了4.1个百分点,说明所提方法对小样本分类的准确率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数据 注意力机制 颜色空间 卷积神经网络 中药材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栀子栽培资源分布与综合利用调查 被引量:20
18
作者 潘媛 李隆云 +1 位作者 王钰 宋旭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3-1830,共8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及综合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特征及生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栽培栀子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 为深入了解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及综合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国现有栽培栀子分布特征及生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栽培栀子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栽培面积达1.7万公顷,年产栀子近4万吨,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栀子栽培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栀子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筛选、规范化栽培技术及采收、初加工技术研究都亟待加强。本研究为认识、保护和研究利用我国栀子栽培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栽培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动态ReLU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中药材粉末显微图像识别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一丁 姚毅 +2 位作者 李耀利 蔡少青 袁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61-2865,2870,共6页
中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图像数据量少、样本类别分布不均衡、类间差异小,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分类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ReLU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对小样本数据分类效果明显的Xception作... 中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图像数据量少、样本类别分布不均衡、类间差异小,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分类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ReLU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对小样本数据分类效果明显的Xception作为基础网络;其次,将网络中的静态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改进的动态ReLU函数,让每个样本具有自己独特的ReLU参数;最后,在网络中嵌入改进的SE模块,使网络能够更好地自动学习到每个特征通道的重要程度。以上方法可以使网络更加注重于图像中的细节信息,能很好地解决样本类别分布不均衡、类间差异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对56种中药材粉末导管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其准确率提升了约1.5%,达到93.8%,证明了所提研究方法相比于其他图像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中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动态ReLU函数 SE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芍药甘草方中10种成分的含量
20
作者 肖丹 李翔 +5 位作者 白瑞斌 张炳坤 罗志强 张恬 郝庆秀 杨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芍药甘草方是中药经典方剂,在兽医兽药领域亦有广泛应用,为对其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MS),同时测定该方剂中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 芍药甘草方是中药经典方剂,在兽医兽药领域亦有广泛应用,为对其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MS),同时测定该方剂中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负离子模式扫描检测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进一步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显示:芍药甘草方中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异甘草苷、甘草苷、甘草酸、新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皂苷G2等10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3~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4%~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该定量方法可用于芍药甘草方中10种成分的定量分析,能为其高标准质量控制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质量控制 芍药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